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脊髓Ⅱ号方剂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18只T12右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脊髓Ⅱ号组、氢化可的松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脊髓Ⅱ号药液、激素、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作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髓Ⅱ号方剂具有明显疗效,可缩小损伤区域,抑制继发损伤,促进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结论 脊髓Ⅱ号方剂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鼠胎脊髓组织移植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太民与功能的修复作用。在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术后行联合行为记分、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物能在宿主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诱导宿主神经纤维系的建建,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鼠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物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态与功能的修复作用。在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术后行联合行为记分、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物能在宿主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诱导宿生神经纤维联系的重建,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功能恢复。以上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移植物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态与功能均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Ⅱ号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脊髓Ⅱ号方剂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18只T_(12) 右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脊髓Ⅱ号组、氢化可的松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脊 髓Ⅱ号药液、激素、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作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脊髓Ⅱ号方剂具有明显疗 效,可以缩小损伤区域,抑制继发损伤,促进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结论脊髓Ⅱ号方 剂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去除外膜的外周神经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经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的自体外周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12周后,将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仅显露脊髓损伤段,不作神经移植。分三个时相点(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标记物,以后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经显微外科技术预处理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后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后,将大鼠分为2组,各20只。神经移植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12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分3个时点(1、2、3个月)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移植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可见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周围神经无变性。12周时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结果提示: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并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脊髓Ⅱ号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取24只Wistar大白鼠,将其中18只制成胸髓右半侧横断损伤的大鼠模型,分别以脊髓Ⅱ号方剂、激素、生理盐水灌喂治疗。未造模的6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常规喂养。一个月后,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检测路经损伤区的上下行神经传导束始发核团中的标记细胞。发现脊髓Ⅱ号组HRP标记细胞数明显多于另两组,而与正常大鼠相比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说明脊髓Ⅱ号方剂在恢复损伤传导来神经纤维的正常连续性,恢复神经元轴浆运输,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方面,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胚胎脊髓组织移植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组织移植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成年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移植胚胎大鼠脊髓组织,术后进行联合行为计分(CBS)、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性行为及生育机能检查。结果 移植组CBS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移植术后4周以内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移植组SEP、MEP早期反应的峰潜伏时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75%的雌鼠阴道涂片检出精子并能正常生育。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能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胚胎脊髓移植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移植后宿主损伤脊髓的形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的报道并不多.我们采用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借助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控制移植的技术环节.进行大鼠同种胚胎脊髓移植研究,结果表明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物较理想地促进了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重建.  相似文献   

10.
选择胎龄为14~15天的大鼠胚胎脊髓植入成年大鼠半横断的脊髓损伤腔,同时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术后2~8个月,用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辣根过氧化酶示踪及超微结构的检查方法证实,移植组织在宿主脊髓内的存活率为90%,并且分化成熟,具有正常的神经组织结构特征,大多数移植物充满损伤腔,与宿主脊髓形成良好的融合,移植组织与宿主组织出现新的纤维联系,使脊髓损伤的两端恢复了解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的变化,探讨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和ICC的可能关系。方法:制作大鼠骶髓上损伤模型,膀胱压力测定证实膀胱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后,取膀胱组织行cki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CC数量的变化。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膀胱ICC数量较正常组和膀胱造瘘组明显增加。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可能由ICC数量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机制。方法用30只Wistar大鼠制作钳夹型SCI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SCI后3d及每周评价BBB评分,并在第8周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脊髓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低表达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和HSP47,高表达神经丝蛋白(NF),在SCI后GFAP和HSP47表达明显提高(P<0.05),NF表达明显降低(P<0.05)。苦参素治疗后,GFAP和HSP47表达降低(P<0.05),NF表达升高(P<0.05)。结论苦参素对Wistar大鼠SCI具有治疗作用,很可能通过抑制HSP47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移植并应用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能否促进半切洞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 将成年大鼠分为 3组 ,A组 :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 ;B组 :脊髓半切洞损伤 胚胎脊髓移植组 ;C组 :脊髓半切洞损伤 胚胎脊髓移植 MK 80 1组。手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 (CBS)、感觉诱发电位 (SEP)、运动诱发电位 (MEP)检查。结果  3组CBS得分A组>B组 >C组 ,SEP和MEP潜峰时A组 >B组 >C组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胚胎脊髓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胚胎脊髓移植到各种动物模型,以及在临床的初步应用。结果和结论:胚肿脊髓移植能够促进脊髓环路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鼠和成年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和成年鼠腰段脊髓半切洞损伤,取E14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到损伤区,手术后4、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中存活。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峰时的恢复,新生鼠移植组均优于成鼠移植组(P<0.05)。结论通过各种功能检查(CBS,SEP,MEP)表明胚胎脊髓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新生鼠和成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院处方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1~12月12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67种,注射剂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18.91%、23.50%,不合格处方124张,占处方总数的10.3%。结论门诊处方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较高,需加强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细胞凋亡现象及亚低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分别于8h、24h、7d取材,采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NEUL),研究亚低温对大鼠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SCI后常温组8h灰质区出现较多凋亡细胞,24h时白质和灰质内均有凋亡细胞分布,7d后凋亡细胞多见于白质;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明显减少SCI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从病理上为亚低温脊髓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Twenty-two para- and tetrapleg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ies were exam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e clinical course in the entire rehabilitation period was recorded and an attempt was made to associate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morphologic findings on MRI. Small and large spinal cord cysts and syringomyelia, cord atrophy, and spinal stenosis were found. Additionally, in a number of patients regions of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within the cord, interpreted as myelomalacia, and obliteration of the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space, interpreted as arachnopathy, were noted. The large number (13/22) of cystic lesions in our patients was unexpected. It was in contrast to the rate reported in autopsy studies of paraplegics which note only few cysts. Whereas a direct association of morphologic findings with neurologic symptoms and the clinical course was difficult, it was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large cysts and spinal cord atrophy generally showed no tendency to improve in spite of the measures taken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It is difficult to decide whether the initial trauma with cord hemorrhage is limiting the chance of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or if a sequence of events leading from hemorrhage to gliosis and cystic necrosis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正常组;2周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出现脊髓组织出血、组织疏松、水肿,细胞胞浆外渗、变性,呈空泡状,神经元细胞核游离、固缩等严重损伤现象;补阳还五汤组和金纳多组上述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以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细胞核分布排列趋于完整尤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脊髓组织修复趋势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模型组。Tarlov评分比较,在0~3周内,补阳还五汤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后3 d,模型组大鼠评分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SCI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的组织结构损伤,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