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 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16种HLA-DQB1基因表型、6种HLA-DPA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1*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先兆子痫孕妇外周血、脐血及蜕膜NK细胞进行研究,以探讨先兆子痫的病因。方法:对42例先兆子痫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脐血NK细胞分离后记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蜕膜NK表型后记数并检测其平均灰度。结果:①轻度及重度先兆子痫患者母血及脐血NK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5);②重度先兆子痫患者蜕膜NK细胞数高于正常孕妇(P〈0.05);③轻度及重度先兆子痫患者胎盘蜕膜NK细胞CD56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先兆子痫患者外周血、脐血及蜕膜的NK细胞数量均高于正常孕妇,且呈激活状态的胎盘蜕膜NK细胞较多,可能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启动子6G-A突变与先兆子痫的关系,我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对58例先兆子痫孕妇和90例正常孕妇进行了检测,结果,先兆子痫患者中6A等位浪费同于对照组(0.64),我们认为AGT基因启动子6G-A突变是先兆子痫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1的mRNA(MMP9mRNA、TIMP1mRNA)在先兆子痫患者胎盘中的表达,以探求MMP9在先兆子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妊娠(10例),先兆子痫(22例)剖宫产后胎盘中MMP9、TIMP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重度先兆子痫胎盘中MMP9mRNA表达量降低(0.05±0.04),TIMP1mRNA表达量增加,MMP9/TIMP1比值下降(0.04±0.03),与轻度先兆子痫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意义.结论 MMP9表达在基因转录水平就已经下调,同时因TIMP1表达增强其活性进一步被抑制,因而在先兆子痫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制素β基因多态性与孕妇子痫前期易感性及新生儿围生结局关系.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孕妇185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12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抑制素β基因rs505922位点共检出CC、CT和TT等3种基因型.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内CT和CC基因型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素β基因rs505922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CT和CC基因型加重了子痫前期的程度,该位点可能是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与孕妇严重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对35例严重先兆子痫孕妇及90例正常对照组孕妇进行等位基因检测。结果:35例严重先兆子痫患者中有3人,为Leiden突变杂合子(8.6%),而正常对照组中的90人中只有1人为Leiden突变杂合子(1.1%),二组间差异显著,x2=4.89,P<0.05。结论: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携带者患严重先兆子痫的风险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7.
HLA-DRB1基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19例子痫前期患者、117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共检出13种等位基因,两组孕母或两组新生儿间,其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孕组母婴所携带HLA-DRB1*014、-DRB1*10、-DRB1*14等位基因配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所携带某些HLA-DRB1基因配伍与子痫前期易感性或抗性相关;父源性HLA-DRB1*014基因与子痫前期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基因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妊娠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实验组,其中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正常晚期孕妇60名为对照组.提取血浆游离DNA,经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实时定量检测酶切前、后RASSF1A基因的浓度,同时检测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以确保酶的完全消化.结果 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的RASSF1A基因含量为正常妊娠组的3.31倍.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浓度有差异,中位数分别为1659.00 copies/mL及2036.50 copies/mL(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含量明显升高,且浓度水平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DRB1基因上的rs1801253位点和ADRB2基因上的rs1042711,rs1042713和rs1042714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妊高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包括在我院产科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8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11例,以及其他妊高征109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1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将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关联分析发现rs1042711,rs1042713和rs1801253三个位点在两者之间并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rs1042714位点在病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以及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5),但在其他妊高征患者中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ADRB2基因rs1042714位点可能与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子痫前期患者72例,正常妊娠妇女45例,利用PCR和RFLP反应分析其外周血白细胞中ACE基因和AT1R1166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子痫前期患者蛋白尿含量和血清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1.ACE基因多态性与尿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携带D等位基因孕妇的尿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呈上升趋势。2.ACE基因和AT1R1166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与子痫前期肾脏损害密切相关,D等位基因是导致肾脏损害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cDNA芯片分析先兆子痫胎盘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寻找新的先兆子痫相关基因。方法: 建立含12 000个与代谢、凋亡、细胞黏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等有关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将先兆子痫及正常胎盘mRNA与cDNA芯片进行杂交,得到先兆子痫的基因表达谱;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Northern验证。结果: 在4例先兆子痫胎盘组织中发现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44个,其中表达上调有30个,表达下调有14个,Northern杂交鉴定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合。结论: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的基因可能涉及信号转导、细胞代谢、炎性细胞因子等方面,这些基因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蛋白酯酶(LPL)基因HindⅢ、S447X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孕妇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孕28周后的哈萨克族、汉族子痫前期孕妇及哈萨克族正常孕妇(各50例)血液样本以及分娩后的胎盘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检测三组孕妇脂蛋白酯酶HindⅢ、S447X基因型分布和胎盘组织脂蛋白酯酶m RNA含量。结果哈萨克族子痫前期孕妇H+H-/H-H-基因型、H-等位基因、SX/XX基因型、X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0%、20.0%、12.0%、6.0%显著低于哈萨克族正常孕妇的58.0%、44.0%、32.0%、24.0%(P0.05),而与汉族子痫前期孕妇的36.0%、24.0%、8.0%、8.0%(P0.05)无显著性差异。哈萨克族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脂蛋白酯酶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哈萨克族正常孕妇(P0.01)。结论 LPL基因HindⅢ、S447X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孕妇子痫前期发病及胎盘合成脂蛋白酯酶功能相关,其中,H+/H-基因型、H-等位基因、SX/XX基因型、X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a(estrogen receptor,ESRa)基因变异是否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有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13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223名健康孕妇ESR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ESRα基因PvuⅡ位点T、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为0.580、0.420.在正常孕妇组为0.576、0.424;Xba Ⅰ位点A、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为0.763、0.237,在正常孕妇组为0.807、0.193.上述位点在两组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因素后,正常孕妇组PvuⅡ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TT或TC基因型者)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CC纯合型者[(114.00±1.44)mmHg或(114.33±1.21)mmHg vs(108.62土1.91)mmHg,P<0.05];未见重度子痫前期组该位点对血压水平存在影响.也未见正常孕妇组和患者组Xba Ⅰ位点与血压水平有关联.结论 ESRa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无关联,但Pvu Ⅱ多态性与正常妊娠妇女的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以及脂联素(APN)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产科进行检测的孕妇16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孕妇(GH),轻度子痫前期孕妇(MPE)、重度子痫前期孕妇(SPE)和正常妊娠期孕妇(NC)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TNF-α以及Lp-PLA2水平,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含量,利用qRT-PCR法检测PON-1和AP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ON-1和APN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TNF-a、IL-6、CRP以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a、IL-6、CRP以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ON-1和AP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ON-1和APN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TNF-a、IL-6 、CRP以及Lp-PLA2水平的升高,PON-1和APN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弥散弹性成像技术在中孕期先兆子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孕期孕妇,其中40例无围产期并发症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32例临床最终诊断为先兆子痫的孕妇作为病例组,排除后壁胎盘及其它产科异常。对所有孕妇行常规及弹性成像检查,比较先兆子痫组和正常妊娠组胎盘弹性参数MEAN、AREA%的差异,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先兆子痫组胎盘弹性图像多呈蓝色,夹杂部分绿色及少许红色;而正常妊娠组胎盘弹性图像呈均匀分布的绿色,夹杂少许红色或蓝色。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先兆子痫组的弹性参数MEAN较小,AREA%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ROC曲线发现,AREA%有较大的曲线下面积,以AREA%≥43.29,判断先兆子痫的敏感度83%,特异度85%。结论中孕期先兆子痫孕妇胎盘硬度比正常妊娠孕妇大,组织弥散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价胎盘功能,可成为中孕期预测子痫发生的有力补充,其中弹性参数AREA%要优于ME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β基因启动子区-31T/C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232例子痫前期患者和447例正常对照组的IL-1β-31位点的基因型。人口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怀孕次数、流产次数、收缩压等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2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IL-1β-31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8,P=0.003)。C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性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CC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788倍(χ2=11.476,P=0.001,OR=1.788,95%CI=1.275~2.506)。结论IL-1β-31C/T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遗传易感性相关,CC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来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疾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正常孕妇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计算IFN-γ/IL-4的比值。结果①血清中IFN-γ: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中IL-4: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中IFN-γ/IL-4: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和IL-4的表达失衡和紊乱可能是子痫前期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Th1/Th2的失衡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VEGF、sFlt-1及NO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和胎盘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规律产检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75例,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31例,晚发型子痫前期44例。选取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孕妇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sFlt-1的表达,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胎盘中NO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32.2%,晚发型组为61.4%,正常对照组为86.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sFlt-1阳性表达率82.1%,晚发型组74.8%,正常对照组12.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的光密度结果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是59.3±2.21,晚发型组为31.6±1.90,正常对照组89.9±2.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lt-1在早发型子痫患者的胎盘组织中表达最高,抑制了其靶组织VEGF表达,影响了胎盘微血管形成;NO在早发型子痫患者的胎盘组织中表达最低,抑制了微血管的舒张。SFlt-1和NO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部分代谢相关基因在先兆子痫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包含220余种人类环境激素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基因芯片,对经过严格配伍的正常和先兆子痫胎盘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进行检测。结果:先兆子痫胎盘中与氧化还原代谢相关的基因(GenBank:U78168、X16699、D32143、AL035079、AF069668、X53463、J03746、X02317、X91247等)表达增高。另外,与激素等其它代谢相关的一些基因(如GenBank:NM-001718、Z22535、M38180、M76665、X75252、J03258、U56725)在先兆子痫胎盘中的表达也增强。结论:胎盘内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先兆子痫患者体内多种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KiSS-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是否是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与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胎盘组织中KiSS-1的表达。结果KiSS-1主要位于胎盘绒毛小叶的合体滋养细胞。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KiSS-1的平均光密度为(0.137±0.010),其中轻度子痫前期为(0.132±0.004),重度子痫前期为(0.140±0.012);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0.124±0.010),P值分别为P<0.01、P<0.05(P=0.019)、P<0.01。结论胎盘组织中KiSS-1的表达水平随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