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斌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34-103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艳 《光明中医》2008,23(11):1865-1866,F000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年轻妇女如因病卵巢受损丧失功能,或因手术切除,或因药物影响卵巢功能后,同样可以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状。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传统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根据其精神神经症状,也有人认为可归属脏躁范畴。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祖国医学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历时短者1~2a,长者10~20a,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牛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由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女性可出现一系列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致各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表现,即围绝经期综合征.而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主要症状. 1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女性在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睡眠障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睡眠障碍等。而睡眠障碍是妇女围绝经期中最常见病证之一,可导致身心疲倦、情绪激动,严重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力,且加重围绝经期其他症状,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西医及中医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吟  谈勇 《江苏中医药》2005,26(10):78-80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通过收集近10年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实验研究也证实中医对本病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综合征具有多系统、多样化的特点,绝经综合征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多,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在改善绝经期症状,辨证治疗,随症加减,治疗个性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药物灵活,不良反应少,用药依赖性小,体现出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本文总结贾晓航副教授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辩治方法.贾师针对围绝经期病理特点,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以补肾阴为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通过收集近10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知、辨证分型治疗、专方及针灸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心理治疗也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心悸失眠、眩晕耳鸣,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1]。属祖国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经断前后诸症",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近期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自主神经失调及神经精神等症状,远期可表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本病给患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导引术采用形体运动、呼吸吐纳、精神调节相结合的方法,从精、气、神对人体进行调节,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状态、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作用。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手足心热、耳鸣心悸、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精神倦怠、腰背酸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不良影响。中医导引术是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局部身体症状,还有助于调节机体气血、脏腑、阴阳,使机体达到整体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更年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亚莉  谢晓露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07-130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总括[1]。其临床表现诸多,迁延缠绵,困扰广大女性患者,在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的今天,围绝经期综合征已经成为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成为妇产科界广大同仁关注的焦点。我院根据中医衰老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轻重不一,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在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1].中医多认为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经血不足,以致阴阳失调,脏腑之间亦失去平衡,多以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等为治疗要点[2],而忽略了对血瘀的认识.笔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不耐受性激素水平下降或急剧下降而出现一系列代谢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叫做绝经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月经失调等[1].本病多见于45~55岁左右的妇女,其发病率高,重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但古代医籍对本病并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等病症中.  相似文献   

17.
董芬  范铧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883-88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减少所致的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1]。近年来,笔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0例,收到了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后诸症与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应,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此期间机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月经失调、潮热、出汗、心悸、易激动和有失落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发生的种类、持续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症状轻者可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症状明显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应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常见症状有心悸失眠,烘热汗出,眩晕耳鸣,易怒,潮热,月经紊乱,浮肿,情绪不宁等。现代医学主要以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但是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同时,有诱发其它病变的可能性。笔者采用黄芪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该病38例,疗效明显,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绝经是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但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激动或相继出现心悸、高血压、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