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梅  王远杰  冯俊程 《西部医学》2013,25(7):1081-1083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制定电子配血SOP文件,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传统的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输血试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配血条件的患者14520份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ABO/RhD血型系统不相容病例。12033单位红细胞成分发出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严格的输血质量管理措施可以保证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高效价冷凝集素对红细胞凝集及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因紧急情况需要输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和血清学交叉配血,并进行血清血型检测和冷凝集素试验等.观察患者血清交叉和电子交叉主次侧配型的结果,记录患者在不同温度下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以及ABO血型的正反定型,分析患者的冷凝集素...  相似文献   

3.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 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 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 min.结论 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查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输血前检查交叉配血不合的6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ABO血型系统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因素等,对于药物因素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控制,从而使由于药物原因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情况减少;而对于ABO血型系统因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因素则无法规避和控制,因此输血过程中建议使用自体交叉血。结论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但是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可能发生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输血过程中建议尽量使用自体交叉血,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中提取36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均分为研究组(184例,采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实验)与对照组(184例,采用常规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配血完毕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配血完毕后,其检测时间远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稳定性、准确性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相较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缩短输血患者的配血时间,并显著提升配血结果准确性与稳定性,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整体效果较好,可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抗P1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广州市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510095)李志阳输血作为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种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危,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是进一步验证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主要目的是防止输血后溶血反应,为了保证输血安全,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手段,在临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输血前交叉配血是安全输血的有效保证。但是在交叉配血中时常发生疑难配血的情况,因而对于疑难配血问题的有效解决更是病人及时、安全用血的重要途径。目前临床上输血主要要求ABO同型及RhD抗原相合,并通过聚凝胺(或盐水)配血实验来预防免疫性输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对患者重要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为确保安全输血,除应选择健康供血者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ABO同型输血,也就是说,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否则可引起生命危险.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副两个试验,主试验为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副试验为受血者红细胞加供血者血清,以检查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细胞或血清是否存在足以引起反应的凝集原或凝集素.两试验均无凝集者为配血相合.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基层医院交叉配血方法主要有两种:盐水法和凝聚胺法。我科对60例临床病人的血液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之前认真检验血型、交叉配血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然而,除了慎之又慎,把好检验血型、交叉配血这一重要关口之外,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经常遇到以下临床输血反应,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临床护理中,输血是一项较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但输血是一种不同于药物治疗的特殊治疗措施,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输血工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现代护理管理,以提高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关键。1输血前的护理1.1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患者在输液时必须选另外一侧肢体,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1.2输血前要将为何输血、输血风险、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交叉配血是国内外的最新输血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了适应现代医疗工作的需求,电子交叉配血正在逐步被更多的医院接受并推广应用,本文就交叉配血的概念,开展该技术的要求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旨在介绍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加速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例稀有血型结肠癌患者,在紧急抢救输血时因存在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困难,而采取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首次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微孔板法)检测患者血型,并用试管法复核;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抗体筛查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间接抗球蛋白法(试管法)?结果:患者血型为A型,Rh表型为ccDEE型;从已有备库细胞中的O型供者中找到ccDEE悬浮红细胞1 U,并从广东省血液中心的A型供者中筛查到ccDEE悬浮红细胞3 U,输注后12 h检测血红蛋白61 g/L,提示输注有效?结论:对于因不规则抗体存在,导致配血困难而又急需输血抢救的肿瘤患者,在ABO血型同型无法满足供应时,可筛选O型Rh表型一致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致溶血加重的原因。方法:用生理盐水法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输血前后的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结果:生理盐水法交叉配血合宜,凝聚胺法不合宜。结论:生理盐水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出不规则抗体,不能保证输血安全,必须使用能有效检测出不规则抗体的方法交叉配血,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交叉配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检验措施。为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交叉配血技术,笔者对交叉配血的发生、发展和技术现状进行了回顾及展望。电子交叉配血是新时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减少人力、防止资源浪费、工作效率高、保证血液安全等优点,有待成为我国临床交叉配血实验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ABO通用血救治16例大失血患者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诊抢救工作需要研制ABO通用血。该血由O型压积红细胞加羟乙基淀粉代血浆配制而成。ABO通用血用于急诊抢救16例大失血患者,均收到良好效果。抢救输血观察认为,ABO通用血有即时输血,输用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急诊抢救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输血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一个必检项目。目前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木瓜酶法、卡式法及聚凝胺法等。我科对50例病人的血样用此4种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常见配血不合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输血科每天进行着大量的血型血清型试验,在这些试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疑难问题,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因此,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查受血者与献血员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和解决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几种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并参考其他文献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吉林医学》2010,31(31):5591-5592
目的:探讨血型测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检查在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需输血的1135例患者,对其进行血型测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检查。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结论:所有患者的血型与交叉配血实验均符合。血型测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三大常规检查是确保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可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