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全身小血管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3])。据报道50%~75%的HSP患儿伴有消化道症状其中14%~36%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4]),18%~52%的腹型HSP患儿可出现消化道出血~([5])。出现呕吐的腹型HSP患儿更易发生消化道出血~([6])。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指的是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常伴有消化道溃痛~([7,8])。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9,10]),发生率为25.5%~([1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较高~([12]),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院于2018年8月26日,首次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儿,此类患儿更易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的护理,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13d后痊愈出院,未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因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反复,对该患儿经过系统细化的出院指导患儿至今未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骅  张海松  任琢珊  贾海红 《临床荟萃》2006,21(15):1122-1123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过敏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HSPN患者可因致敏原的性质不同、个体反应性差异及血管炎累及的器官和病变程度不同,在临床和肾脏病理方面呈现不同的改变,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我们自1991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紫癜性肾炎患者69例,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加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紫癜活血汤",以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在紫癜性肾炎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常见的小血管炎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1,2])认为食物、药物、感染等均可诱发过敏性紫癜,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炎症反应平衡紊乱有关。维生素D是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rr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累及全身小血管的炎症性疾病,免疫荧光显示受累血管壁有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紫癜性肾炎主要影响10岁以下儿童,但近年来成人紫癜性肾炎发病逐渐增多,本文就2005—2007年于我科住院的33例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从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外周血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改变,探讨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入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280例及紫癜性肾炎患儿68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群及NK细胞群细胞数量,分析其比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及晨尿(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水平。结果与过敏性紫癜组相比,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尿肌酐显著降低,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下降明显,尤其是CD3~+、CD4~+及CD19~+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CD16~+CD56~+NK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19~+细胞比例显著下降,Th/T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及补体C4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功能都有损伤,但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损伤更加严重,表现为以CD8~+为代表的细胞毒性损伤及补体消耗、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对宿主的免疫反应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这篇综述阐述了肠道菌群的作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可能发病机制,从而阐明肠道菌群与紫癜性肾炎的关系,以及未来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潜在疗法。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2005年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除外单纯性血尿、急进性肾炎型,共53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1 mg/(kg.d),分2~3次口服,总疗程12周。【结果】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高,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起病急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炎~([1])。该病常累及脑神经及外周神经,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有较高的病死率~([2])。该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是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3-4])。本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弥漫性血管炎,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基本症状,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大,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治疗。肝素作为抗凝血药物应用于临床已有近60a的历史。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肝素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可通过对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及蛋白酶的抑制发挥抗炎活性,并抑制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的产生,从而防止肾小球的硬化,而且肝素本身具有大量阴电荷,有利于保护肾小球基底膜阴电荷屏障,防止白蛋白漏出。肝素还能直接影响免疫复合物肾炎的发生机制,阻止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因此,从理论上讲肝素可以阻断紫癜性肾炎发病的多个环节,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损害方面是很有希望的药物。2004-2005年我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25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所致的肾损害.为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与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相关.同时有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等的参与。雷公藤多苷作为一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中药,可用于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现将2006年1月--2008年6月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其凝血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6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肾汤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结束时凝血功能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纤维蛋白酶(FI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成人CMV感染与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1])。有文献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5%~10%存在CMV感染~([2])。现报道1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提供该病的诊治经验。1病历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热伴口周疱疹2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乏力、头晕、耳鸣、视物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降低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及紫癜性肾炎风险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8年我院收治的21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按首次发作是否使用了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80 μg·kg-1·d-1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0~14天为一疗程.对两组过敏性紫癜复发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紫癜复发35例,复发率为23.6%;发生紫癜性肾炎20例,发生率为13.5%.对照组紫癜复发34例,复发率为54.0%;发生紫癜性肾炎25例,发生率为39.7%.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方法简单,价格适中,临床早期使用可降低紫癜的复发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89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和用药护理.认为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对该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均大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肾活检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儿童大多预后良好,而成人自然痊愈仅50%,治疗颇感棘手.约10%~20%患者持续性的血尿、蛋白尿,预后差[1].笔者2001 年1 月至2006 年12 月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48 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45 例对照观察,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此病有增多的趋势,笔者对近年门诊过敏性紫癜肾炎病人应用中药活血化淤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在过敏性紫癜过程中或在其症状消失后,尿内多次出现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或者蛋白者,即可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8.
张钢 《浙江临床医学》2014,(7):1124-1125
紫癜性肾炎亦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为小儿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小儿紫癜性肾炎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院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诊治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8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泼尼松可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症状及免疫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约50%以上的SLE病人临床上有肾脏受累~([1])。研究显示,男性SLE发病率低于女性,但是男性病人狼疮肾炎的发生率高,病情重~([2])。狼疮性肾炎可以表现为慢性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进展性肾衰竭~([3])。肾脏穿刺活检术有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