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ISA检测伤寒杆菌蛋白抗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唐先平,孟姜慧,孙桂兰(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新疆84100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疾病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广泛应用。地区性伤寒的诊断主要靠血培养分离伤寒杆菌,一些患者在采标本前已用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2.
免疫反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特异性(专一性)。人们早就发现,对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抗原,机体都有相应的抗体与之反应。白喉毒素诱导的抗体只能和白喉毒素反应,伤寒杆菌诱导的抗体只能和伤寒杆菌反应。抗原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诱导出一种新的抗体。机体这种高度特异的识别能力是从那里来的?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实验证明,这种特异的免疫识别能力属于T、B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所以能和外界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粪链球菌是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而伤寒杆菌是重要的致病杆菌,两者感染机体后均可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免疫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何影响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可损伤动脉,有的认为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为此我们用粪链球菌和伤寒杆菌感染大鼠,观察它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①粪链球菌口服组;②伤寒杆菌免疫组;③对照组。测定全血和血浆粘度,血脂,HDL,血小板聚集活性,细胞介导免疫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①粪链球菌组和伤寒杆菌组TC,TG,全血和血浆粘…  相似文献   

4.
<正> 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的共同抗原成分,是决定LPS生物学活性和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同细菌的LPS组成各有差别,但同属或近缘菌属的类脂A都基本相同。因而,关于类脂A的免疫学特性,吸引着许多学者的关注,希望以这种共同抗原免疫机体,或者制成抗血清,用以控制人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但是,迄今为止,各家所获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用鼠伤寒杆菌的类脂A分别对小鼠和家兔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观察对LPS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菌体作载体制备伤寒杆菌脂多糖抗血清方向东,黄洪莲,曹均,黄建生,张明军,黄春媚,王小宁(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510515)制备抗血清时,最重要的是抗原(Ag)诱发所免疫动物的抗体应答程度。预期获得高效价的抗...  相似文献   

7.
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谢遵江  刘文庆 《解剖学报》1997,28(3):309-3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以探讨IEL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含B和T两种淋巴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电镜下可见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由由小和中等淋巴细胞组成,且后者有两种形态。一种细胞器较少,与上皮微绒毛之间有紧密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细胞获得具有杀菌作用的目的抗菌蛋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PUC57-muBPI1-281质粒;PCR扩增获得muBPI36-259基因片段,制备pcDNA3.1(+)-muBPI36-259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在胞内的表达;建立胞内杀菌实验模型,检测muBPI36-259目的蛋白对胞内寄生菌(伤寒杆菌)的杀伤作用。结果:muBPI36-259目的蛋白在RAW264.7细胞内成功表达,对胞内寄生菌-G-伤寒杆菌具有杀伤作用。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RAW264.7细胞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目的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9.
耐药质粒pRST98在不同种属肠道杆菌间的接合及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ST98在不同种属肠道杆菌间(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互相接合传递的规律及表达。方法 以3株携带不相容性C群(IncC)pRST98的伤寒杆菌作供体,用传统及改良的两种接合转移试验方法,研究其在肠道杆菌间的传递及耐药标志的表达,并用核酸内切酶对供体菌及受体接合了的R质粒进行分析。结果 pRST98能在4种肠道杆菌间传递;但在不同促属中R质粒接合难易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所构建的沙眼衣原体(Ct)重组疫苗株口服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将所构建的重组菌以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只的剂量,口服免疫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于免疫后第2,7,14,21,28,35和42d各取1组,采集血清、小肠肠腔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分别以D型Ct和鼠伤寒杆菌临床分离株为抗原,检测各组血清、小肠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中特异性IgG,IgA和IgM。取抗D型Ct血清IgG阳性标本和阴道冲洗液IgA阳性标本,分别用于检测与C型Ct的交叉反应。结果在血清标本中,有抗D型Ct和抗鼠伤寒杆菌特异性IgG和IgM,在小肠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中有抗上述两种抗原特异性IgG和IgA。抗D型CtIgG阳性血清标本和IgA阳性阴道冲洗液标本与C型Ct均有交叉反应。结论所构建的疫苗株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Ct特异性IgG及IgA产生。  相似文献   

11.
诊断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除细胞培养外,现有采用直接检测抗原的酶免疫测定法、直接荧光抗体法、细胞免疫化学及DNA探针法。尽管各种细胞培养方法的敏感性一般认为是低于100%,但直接检测抗原法和其他非培养的免疫法仍缺乏客观标准。当抗原检出阳性和阴性与培养结果不符时解决的方法可重新培养和再进行抗原检测试验,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用另外独立检测原体的试验,例如常用的直接荧光显微镜检测。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IDEIA(Ⅳ)(EIA)放大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和同位素DNA探针检测,以及细胞培养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12.
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使得人们能够对实验性的及人类肿瘤的癌抗原进行广泛与深入地研究,因而使得人们能够识别出许多以往所不能识别的细胞表面分子。然而尽管如此,迄今人们仍不能得到所谓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所揭示的肿瘤抗原或者只是病毒抗原;或者只是肿瘤相关抗原,而后者多为胚抗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常规的皮下包埋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白细胞迁移抑制(LIF)及皮肤反应实验检查家兔的免疫反应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心包经现有生化处理与醛固定工序后,其抗原性显著降低,但仍未能完全消除,仍可引起宿主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戊二醛可封锁牦牛心包组织的大部分抗原决定簇,但同时也有新的抗原决定簇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不下40余种,一般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类,前者只适用于检测已知抗原和其相应抗体的 CIC,后者则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结合抗原以后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改变来检测 CIC。由于人体内形成的 CIC 实际上常涉及多种抗原系统,因此临床上多用抗原非特异法。Raji 细胞法以其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5.
氯霉素全抗原结合比的定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简便、快速定量检测氯霉素(CA)全抗原结合比的方法。 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采用混合酸酐法将之与氯霉素琥珀酸酯(CA-HS)偶联,合成 CA-BSA全抗原。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 CA-BSA全抗原进行定性鉴定;分别采用自行改进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 CA-BSA 全抗原结合比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 CA-BSA 的最大吸收峰高于相同蛋白浓度的 BSA 最大吸收峰,表明 CA-BSA 全抗原偶联成功。TNBS 法测得的 CA-BSA 全抗原结合比为 2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 CA-BSA 全抗原结合比为 23,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TNBS 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氯霉素全抗原结合比的定量检测均具有快速、灵敏、方便和可靠的特点。TNBS 法对半抗原在紫外区无吸收的全抗原结合比测定也可以胜任,因此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正>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体疫苗对人类虽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但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保护性仍很差。其主要原因为多糖体抗原是T非依赖性抗原。采用偶合抗原的方法可使多糖体转化为T依赖性抗原,有可能使其成为对婴幼儿也能提供良好保护力的抗原。本文初步报告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蛋白质偶合抗原的制备方法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化学、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用免疫学方法分析不同生物样品的共同抗原和特异抗原的研究中,常用交叉免疫吸收法,是否吸收完全取决于所用的抗原和抗体(抗血清)量的比例是否合适,本文介绍用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测定这种最适比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纳米微粒包装肿瘤抗原,并探讨其诱导产生CTL的免疫学特性和杀瘤活性。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含有恶性黑色素瘤抗原肽Mart-1-27-35纳米微粒;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得纳米颗粒的形态。用NP-Mart-1-27-35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并用ELISPOT法和LDH法检测其特性和杀瘤活性。结果:电镜观察所制得的纳米颗粒为圆形,平均直径为(208.52±12.43)nm。HPLC分析纳米-抗原肽的抗原载入量为6.72%±0.28%,平均包封率为91.23%±3.56%;ELISPOT检测表明纳米微粒包装的抗原肽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产生分泌IFN-γ的细胞斑点数分别为(476.37±29.43)/2×104,显著高于单纯使用抗原肽时所产生的斑点数;LDH检测显示与单纯使用抗原肽相比,纳米-抗原肽诱导的CTL对Mart-1+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提高。纳米微粒包装的抗原肽能够显著增强并延长DC对抗原的提呈作用;其诱导产生的CTL能以MHC I限制的方式特异识别和杀伤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鉴定抗细胞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单抗)时,不仅要与已知的单抗对比检查其组织的分布、细胞反应性等特异性,而且还要测定它所作用的相应的靶抗原分子是否相同。通常的办法是用免疫沉淀法,该法不仅需要同位素,而且常因抗原变性等情况,测不出相应抗原的分子量。即使测出了分子量,也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伤寒杆菌的耐药质粒pRST98是否能增强宿主菌的毒力 ,抵抗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血清杀菌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3株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伤寒杆菌 (1)携带pRST98的野生型伤寒杆菌—STpRST98;(2 )经SDS人工消除pRST98的突变体菌株—ST (R ) ;(3)将pRST98重新导入突变体的接合子—pRST98/ST (R )菌株 ,用体外试验比较它们在人、兔及豚鼠 3种不同浓度、不同成分血清中的存活率 ,研究pRST98与血清杀菌试验中细菌抵抗力的关系。将荧光染料标记以上 3株细菌 ,用流式细胞术 (FCM )和标准系列稀释法检测它们被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J774A 1吞噬和吞噬后在细胞内的存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携带pRST98的伤寒杆菌在血清中的抵抗力显著大于无此质粒的菌株 (P <0 0 5 ) ,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标记ST (R )菌量显著多于STpRST98和pRST98/ST (R ) ,但pRST98宿主菌在巨噬细胞内的活菌数却明显多于无此质粒的菌株 (P <0 0 5 )。说明pRST98不但能编码对药物的抗性 ,还能提高其宿主菌抵抗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