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细胞病毒(CMV)可致先天性及婴儿期巨细胞包涵体病.涉及肝、肺、神经系统等,并在肿瘤、移植病人中引起疾病.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病人,包括先天或新生儿期感染以及免疫功能被抑制的病人,均可对CMV 产生抗体.因此检测CMV 抗体可作为诊  相似文献   
2.
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的检测,对HBV感染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从1983年9月开始,对乙肝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存在状态与临床关系进行观察,本文就其中HBe系统阳性的慢肝患者54例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一、对象:54例患者系1983年9月~1985年8月在我院诊治,并经肝穿活检病理学诊断者。年龄自13~60岁,平均31.4岁。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1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3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伴肝硬化7例。另有非乙型肝炎和药物性肝炎患者10例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新型疫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对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抗原的加工与递呈机制的深化、多种细胞因子及相互作用的揭示、抗原表达的分析、新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克隆与表达、核酸免疫及其机制的研究、人类基因组中有关免疫应答及调控因子的新进展等均已经或将会对人类用疫苗预防与控制疾病发生深远的影响。展望 2 1世纪 ,最先发展新型疫苗的领域将是抗感染免疫。重新认识不同感染因子引起不同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或迟缓型超敏反应 ,对于优化后和选择疫苗抗原 ,诱生最佳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发展新疫苗的基础。在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4.
病原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作为一类模式生物的基因组研究 ,其成果不仅可供人类基因组借鉴 ,还将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开创全新的理论及应用领域。自 1 995年首次完成了嗜血流感杆菌全基因组测序以来 ,至 2 0 0 1年 1 2月已对病原性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完成了 60余种 (株 )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 ,部分结果见表 1。预计 2 0 0 2年将会完成 2 0 0株 (种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及诠释(annotation)。已完成测序的微生物基因组中约有5 0 %为新基因。表 1 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部分致病细菌种类病原菌株所致疾病 基因组大小 (M…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诱生的γ干扰素(IFNγ)反应,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7/9)血清抗-HBs阳性者,都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3.589±1.694(log2U/50μl);部分CAH患者(5/12)亦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平均滴度为2.560±0.711(log2U/50l),二组间IFNγ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血清标志阴性者不能产生对HBsAg的IFNγ反应,在CAH组及对照组中均未测到对HBsAg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Biofilm formation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 epidermidi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protein encoded by the foe (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 gene of S. epidermidis enhances bacterial adherence to medical devices and biofilm formation by binding to host fibrinogen (Fg). In this study, a 1.7 kbfoe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in 111 of 115 strains of S. epidermidis chnical isolates using PCR.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only 14 strains showed marginally increased adherence to Fg-coated polystyrene wells compared with BSA coated well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eveal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be expression between Fg binding strains and Fg non-binding strains. Fttahermore, in the presence of soluble Fg, S. epidermdis biofilm formation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contrast,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 S. aureus ) strain Cowan I and other 5 S. aureus clinical isolates show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both adherence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Fg. The resuits suggest that in S. epidermidis the foe gene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adherence and biofilm formation.  相似文献   
7.
鸭乙型肝炎病毒属 DNA 科,由于宿主动物容易获得,近年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其基因组与表达的蛋白抗原、体外培养、发病与免疫机理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与应用闻玉梅治疗性疫苗(TherapeuticVaccine)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微生物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如艾滋病、乙型及丙型肝炎等)日益被重视;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免疫学理论的新进展等已将治疗性疫苗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灭活的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免疫健康成年鸭,观察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鸭血清中抗DHBs/pres和抗DHBc。结果发现,在2次免疫后,4只鸭均产生低滴度的抗DHBs/pres,抗DHBc仅在1只鸭中一过性地出现,4只鸭中3只于第三次免疫后出现对DHBs/presAg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2只出现对DHBcAg的增殖反应。表明鸭对DHBs/presAg的免疫应答性校对DHBcAg强,动态观察细胞和体液免疫出现的时相,多数鸭先测及抗体,用抗DHBs/pres被动免疫幼鸭可部分阻断DHBV的实验感染。  相似文献   
10.
闻玉梅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76-777
一、微生物学我国已从微生物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产物的性质与功能入手研究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同时也开始重视在新层次上的抗微生物免疫.(1)微生物基因的研究;通过克隆化及分析微生物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研究微生物的基因变异、重组及保守性基因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炎)的计划,对我国10个省、市、地区自脊灰炎患儿中分离的43株脊灰炎病毒株作了基因发析,发现在5个省市(内蒙、山西、河北、河南、广东)分离的毒株中有14株为重组毒株.毒株的5’-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