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有关治脾论述颇详,书中有方可循。有法可效,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沿用,对后世影响颇大。笔者就上述二书中有关条文,整理归纳出“治脾六法”,浅谈如下: 一、温中补虚法: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主证:脘腹冷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呕吐泄泻,或虚劳里急,心悸虚烦.舌淡苔白,脉缓无力等。病机: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治则:宗“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立温补法,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首创,全方以补气药黄芪、人参为主与升提药升麻、柴胡等合用,共奏益气升阳、补中健脾之功效,具有补脾健胃、益肺保肝、兴奋强壮、甘温除热等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及脱肛、久泻等证属中气虚陷者。多年来笔者在肛肠科临床,运用本方对术后肛门坠胀、小便困难、大便秘结等并发症,病机为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者进行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首创,全方以补气药黄芪、人参为主与升提药升麻、柴胡等合用,共奏益气升阳、补中健脾之功效,具有补脾健胃、益肺保肝、兴奋强壮、甘温除热等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及脱肛、久泻等证属中气虚陷者。多年来笔者在肛肠科临床,运用本方对术后肛门坠胀、小便困难、大便秘结等并发症,病机为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者进行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发枝 《中医学报》2019,34(12):2576-2579
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本方重用甘草四两,一方面用其解毒清热,另一方面与人参、大枣配伍以健脾补虚;以辛温之干姜,温中燥湿,配甘草即甘草干姜汤,辛甘生阳以补脾肺阳气;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清热解毒之效。临床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病、结节性红斑、干燥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白斑、咳嗽、痤疮、手足口病、真菌性食管炎、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等,取得了较好疗效。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本方重用甘草四两,一方面用其解毒清热,另一方面与人参、大枣配伍以健脾补虚;以辛温之干姜,温中燥湿,配甘草即甘草干姜汤,辛甘生阳以补脾肺阳气;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清热解毒之效。临床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病、结节性红斑、干燥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白斑、咳嗽、痤疮、手足口病、真菌性食管炎、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等,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泄泻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肝论治泄泻 ,屡获效验 ,现将治疗心得阐述于下 ,供同道参考。1 疏肝止泻肝为乙木 ,具生发条达之性 ,肝之疏泄既可助中焦之运化 ,也能调肠腑之传导。然肝气淤滞 ,克侮脾土 ,致使木郁土虚 ,运化失职 ,遂发腹痛、腹泻 ,便带泡沫粘液 ,伴见两胁胀满 ,脘腹不舒 ,纳呆、脉弦等症。其症往往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正如《医碥·泄泻》中云“有肝气滞 ,两胁痛而泻者名肝泻”。治宜疏肝健脾为主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患者1,女 ,4 8岁。 1年前与其夫争执后 ,即感脘腹胀满不适 ,3日后腹痛且泻 ,便溏薄多沫 ,矢气则舒 ,观前医用药多为健脾补肾之方。来…  相似文献   

6.
张智民  杨学峰 《中医学报》2022,37(3):453-455
慢性胃炎病理特点多为寒热虚实,壅遏中焦,脾土失运的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治法不越温清消补,实则消之,必用和降;虚则补之,谨防壅滞;寒则温之,勿忘调补;热则清之,必兼疏通.治疗不可偏颇,不宜寒凝,不宜燥热,不宜滋腻,不宜克伐.必须抓住要点,做到补中有疏,泻中寓补,清中有和,温中有润.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 清热燥湿法治湿热泻 ,法出 3 4〔1〕条“太阳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凡泻皆有湿邪 ,内经谓“湿胜则濡泻”,若湿热邪 ,二者相合致病 ,则为湿热泻 ,故仲景不选白虎汤 ,而用是方 ,因石膏知母仅清阳明气分之热 ,芩连则兼有清热燥湿之功 ,本方重用葛根解肌热 ,升胃气 ,也是特点 ,无论有无发热 ,只要符合湿热泻的脉舌症 ,用之皆有良效。2 湿中补脾法治虚寒泻 ,法出 2 77条〔1〕“自利……宜服四逆辈”,第 3 86条“霍乱……理中丸之”。泄泻每伴呕吐 ,2 73条“太阴之为病 ,时腹自痛”。人参、白术、甘草补脾 ,白术又能燥湿 ,干姜温中散寒…  相似文献   

9.
真人养脏汤出自《和剂局方》一书。由党参、白术、肉豆蔻、肉桂、河子、罂粟壳、木香、当归、白芍、甘草共十味药组成。功能为补虚温中,涩肠固脱。主治久泻久痢,脾胃俱虚,肠失固摄之证。近年来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虚寒性胃肠疾病得心应手,屡收奇效,现列验案数例以证。胃脘痛陈某某,男,35岁,农民,1990年3月15日诊。胃院隐隐作痛,平时喜热食热饮,按之较舒,纳呆食少,食后胀满,神疲乏力,呕吐清诞,大便游薄,每日二次,时有肠鸣,面色无华,肢体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洋镜所见:粘膜充血,表面有大量粘液,窦部可见…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 征的小儿常见疾病。发病机理总在脾病湿盛。常分为暴泻和 久泻。暴泻多属实,有伤食泻、风寒泻、湿浊泻、湿热泻之 分;久泻多属虚,有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之别。腹泻治则,  相似文献   

11.
泄泻医案     
叶××,男,32岁,初患泄泻,医用五苓等药分利而不效,有用辛香消导而更剧,有以为脾虚,用四君子汤加减,有以为中虚下陷,用补中益气升补中阳,均不中肯,循至水阴更亏,舌光、微渴,旋投以白芍、生地育阴之药,而手足冷冻,谷食不消,更以为肾火虚衰,而投以桂附扶阳之品。寒凉温补,服之迨遍,均无寸效,病经多时,已奄奄一息矣。后求余诊治,视其脉,两尺皆虚细弱而无神;视其舌,光红而略干涸;问其症,手足厥冷,完谷不化,所泻无臭秽之味,所食只一二匙,时或呕噁。此症经久不愈,寒热补泄遍投,未有执中之道,其尺脉虚弱,手足冷冻,泄泻多时,舌色光红,此系肾中水阴既亏,阳火无以维系,因而阳亦不足,非偏于一阴一  相似文献   

12.
脾胃虚弱型:因素体脾胃虚弱,或病后失去调养,生活调摄失宜,致使脾胃功能减退,不能温运水谷,发为泄泻。证候大便稀溏,泄泻时作时止,神疲倦怠。食后脘腹胀满,小腹坠胀,久泄脱肛及其他脏器下垂,脉弱舌淡苔白.治法:补脾健胃,益气助运。方药,参  相似文献   

13.
慢性腹泻,又称久泻。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病情反复发作、长期迁延不愈,但无脓血粘冻的一类病症。临床上以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结核等最为常见。导致本病的原因很多,一为暴泻未能彻底治愈,迁延日久,耗伤脾气,形成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的泄泻;一为久泻未愈,脾虚不复,病又及肾,导致肾阳亦虚,或肾阳素弱,不能助脾运化水谷,  相似文献   

14.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12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18g,功效:温中补虚,主治:里虚伤寒;虚劳.用法:水煎温服,饴糖后下,稍煎即可.用方指征:脘腹孪急,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心悸,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口干咽燥,梦遗失精.舌红而瘦,苔干,脉细数或脉沉细.  相似文献   

15.
大建中汤出自于《金匮要略&#1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篇中,是临床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有效方剂。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止痛,人参、饴糖甘温益气、补脾缓中,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大建中气之功。目前国内对该方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报道,国外对本方的动物实验也较少,所以本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萍  周滢  向阳红  吴玉梅  胡红 《重庆医学》2013,42(6):677-678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原理,分析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病因病机,阐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结果脾气虚弱型是因脾气虚弱,湿浊内生所致,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加减化裁;脾胃虚寒型由脾胃虚寒所致,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常用方剂为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肾阳虚型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肾暖脾,涩肠止泻,常用方剂为四神丸、真人养脏汤、桂附理中丸等加减化裁;脾虚肝旺型是因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所致,治宜补虚柔肝,祛湿止泻,常用方剂为痛泻要方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灶心土临床应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烧来柴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有四十年以上灶更佳 ;又名伏龙肝。性味 :辛微温、归脾胃经。功效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①应用于脾气虚寒 ,不能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证 ,见血色黯淡、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者。本品能温中收涩以止血。常与久地炮附子阿胶等同用。  ②用于中焦虚寒、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配伍。对于妊娠恶阻、呕吐不食 ,可配苏梗、砂仁、竹茹、黄岑等同用。  ③用于脾虚久泻 ,本品能温脾涩肠以止泻。可与附子、干姜、白术、煨豆叩等配伍以增强温中止泻之功效。用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是慢性腹泻的病机核心,其治疗方法有健脾止泻、运脾化湿、调和肝脾、温肾固脾、健脾养阴和涩肠止泻.其治法特点为久泻治虚,重在调脾;健脾益气,理气升阳为先;分利水湿,健脾渗湿为要;久泻止泻,宜通宜消;掌握时机,适时收涩.  相似文献   

19.
l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女,48岁,1995年3月15日初诊。复发性口腔溃疡12年。面色不华,口唇干燥,口角、口腔粘膜、舌边、舌下,分布多处溃疡面,似斑点状大小,呈圆形,边缘清,色淡黄内陷,热水饭菜进之触及则灼痛不止。平时脘腹冷痛,得温则减。舌质红苔白,脉细弱。辨证为为中阳受损,耗伤脾阴,虚火上干。治以温中补虚、健脾益阴。方用小建中汤:白芍12g,桂枝6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饴糖30g,5剂。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