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安庆 《安徽医药》2013,17(3):499-500
目的探讨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新途径。方法将55例Dukes B、C期大肠癌患者按时间分为根治切除加植入氟尿嘧啶组(治疗组)和单纯根治术切除组(对照组),随访3年期间,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3年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数22例,Dukes B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5例,33例Dukes C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14例,经统计学分析,Dukes B期,P0.05,Dukes C期P0.05;3年全身转移数治疗组29例中有2例,对照组26例中有5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3年生存数治疗组29例中有23例生存,生存率为79.31%;对照组26例中有12例生存,生存率为46.15%,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解氟尿嘧啶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可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TME)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05例不同分期的直肠癌患者采用TME原则的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TME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6.7%,其中B期3.9%,C期11.1%,非TME组的局部复发率18.9%,其中B期12.5%,C期32.5%。结论 TME原则可有效地降低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局部复发率。Dukes分期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诊治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20年来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但预后并未明显改善,大量患者死于手术后的肝脏转移和腹腔局部复发,而癌细胞在腹腔内、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微转移则是导致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发现微转移不仅对大肠癌复发和预后的判断有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第四位.而影响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局部复发,而局部复发多在术后2年以内.1998年5月至2001年6月收治直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术236例,术后局部复发42例(17.8%),其中35例(83.33%)术后2年以内局部复发.本文将其与无复发194例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荟萃分析2172例胃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172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有377例,其中237例复发发生在术后2年之内。术后局部复发部位以吻合口、残胃、胃周围软组织、腹膜多见。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是由残存的癌细胞或已转移的癌细胞引起。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肿瘤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安庆 《安徽医药》2009,13(5):540-541
进展期胃癌、大肠癌远期生存率不理想,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死于局部复发。局部复发多因手术未能完全清除肉跟无法见到的微小转移灶和残留灶所致。日前针对术后微小转移灶和残留病灶,腹腔化疗是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腹腔化疗大大的提高了给药区域的药物浓度,但是由于有效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大,也使得腹腔化疗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首选手段。对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并不能完全避免复发的危险。病理学的预后因素包括了原发肿瘤的侵袭性、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它们决定了疾病的复发风险。局限期的大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0%~60%。因此,避免复发和转移成为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环节,在临床上备受重视。术后辅助化疗作为防治复发、转移的强有力方法,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临床地位和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勇 《淮海医药》2003,21(1):25-26
目的 观察术中盆腔热低渗液灌注及局部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种植转移的效果。方法 对52例直肠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观察组32例,术中盆腔予以热低渗液灌注及5-Fu MMC局部化疗;对照组20例仅给予盆腔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观察组术后2年局部盆腔无复发;对照组局部复发4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盆腔热低渗液灌注及5-Fu MMC局部化疗是防止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种植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986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行直肠癌Miles手术168例,对其中术后局部复发27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7例中男性20例,平均年龄比首次手术组低5岁,Dukes C期19例,组织学高度恶性15例,肿瘤距肛门3~6cm 17例。复发再手术11例,5年生存率27.2%(3/11)。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性别、病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根治是否彻底密切相关。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再手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病理确诊Ⅲ期乳腺癌患者89例(无远处转移),根据是否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分为NCT组(53例)、对照组(36例),NCT组术前给予TAC方案4个疗程,化疗结束1周后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手术治疗;2组术后2周均行术后辅助化疗,并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行序贯放疗,ER和(或)PR阳性者放、化疗结束后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术后随访2年,比较2组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NCT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986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直肠癌Miles手术218例.对其中术后局部复发35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35例中男26例,平均年龄比首次手术组低5岁,DukesC期25例,组织学高度恶性19例,22例肿瘤距肛门3-6cm。复发再手术14例,5年生存率为27.2%(4/14),中位生存期25.4个月(5—144个月);单纯放化疗21例,中位生存期11.7个月(3—29个月),未手术者均在3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性别、病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根治是否彻底密切相关。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并予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时间的关键取决于肿瘤是否转移和复发,其直接的死亡原因有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常以肝脏转移为主,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是腹膜转移和淋巴系统转移,在胃癌占死亡的40%~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免疫治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2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腹腔化疗组86例(对照组)和腹腔免疫治疗组86例(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氟尿嘧啶1.0g、丝裂霉素8mg进行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0.9%)高于对照组(55.8%)(P〈0.05);观察组三年生存率(83.7%)、无瘤生存率(44.2%)高于对照组的62.8%、22.1%(P〈0.05);观察组三年复发率(25.6%)、及肝转移率(34.9%)低于对照组的37.8%、48.9%(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Ⅰ或Ⅱ度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腹腔免疫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腹腔肿瘤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 将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18例与无复发2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直肠癌局部复发12例,占68%(P<0.05)。Miles术后局部复发3例占25%,Dixon术后复发9例占75%(P<0.01)。术后正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与非治疗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术后正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是影响其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以及再手术方法。方法:本文对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入院治疗及随机抽样同期无复发的18例患者的22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6例(27.3%),直肠癌前切除后局部复发16例(72.7%)。直肠癌前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两组患者比较不受年龄和性别干扰。术后正规化疗或放疗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很多,手术的方式和清扫程度、淋巴转移、术后正规化疗和放疗是影响其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对能耐受手术、又无广泛远处转移者,给予再次手术,能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争  陈锦先  王平治 《上海医药》2006,27(3):119-121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且根治切除后复发率高,在“无淋巴转移”的Dukes A期患者中施行根治术后5年复发率为10%,Dukes B期患者中30%5年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因此,及时发现这部分患者,加强随访及放、化疗,对减少复发转  相似文献   

17.
赵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46-3347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肉瘤疗效与肿瘤分期、手术方法的关系。方法:对31例不同病期四肢软组织肉瘤患者行局部广泛切除(22例)和截肢(9例)术。结果:22例局部广泛切除术中,Ⅰ期18例,其中15例术后存活5~15年无复发转移,3例局部复发;Ⅲ期、Ⅳa期3例术后发生局部复发转移。9例截肢术中,3例术后1年6个月肺转移死亡,6例术后存活4~15年无复发转移。结论:Ⅰ期肉瘤局部广泛切除术后疗效较好,Ⅲ期、Ⅳa期局部广泛切除术后疗效不佳,宜作一期手术截肢。手术切除应彻底,术后可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病人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价值。方法 对304例大肠癌术后病人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 阳性率68.75%,主要病变为:复发癌20例(6.58%),多原发癌14例(4.61%),息肉恶变4例(1.32%),息肉89例(29.27%)。大肠癌术后恶性病变发现时间为2个月至15年。结论 大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对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对复发癌、多原发癌、息肉及息肉恶变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辉  沈波  徐健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7):825-82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评价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5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分析,寻找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分两组治疗:综合组12例,行再次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单放组23例,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综合组3年生存率3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单放组3年生存率4.3%,中位生存期9个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的病理特性,分期原发灶部位及远切缘距离等多因素有关。再次手术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对肝转移癌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尽管随着影像学和肝外科技术的进展,肝转移癌的手术切除率和预后大有改善,但术后复发仍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我院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结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