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并分析自我形象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45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BIBCQ)、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总分为(99.71±22.52);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05±0.54);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45±0.52);社会支持总分为(45.16±7.45)。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形象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形象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建立更加人性化、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76 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SUPPH总分及各维度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均偏低,SUPPH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水平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姑息照护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姑息照护组各50例,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形象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姑息照护组自我形象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姑息照护组干预后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姑息照护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姑息照护可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及社会支持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横断面调查,评价癌因性疲乏、自我形象及社会支持度对该类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乳腺癌术后患者181例,对符合纳入调查标准的患者应用自我形象量表、自我形象关系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疲乏量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81例患者中100%的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其中以中度水平为主;自我形象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及疲乏总分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情感、疲乏总分呈负相关;自我形象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及疲乏总分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情感、疲乏总分呈负相关。结论:癌因性疲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广泛存在,而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和心理状态对预防和缓解癌因性疲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水平与手术后不同时间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阶段与自我形象个维度评分中的疾病易感维度"、"身体羞耻维度"、"透视维度"、"身体关注维度"、"功能受限维度"及总分存在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臂关注"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阶段自我形象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纳入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82例,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此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形象[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BIBCQ)]及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SS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MCMQ中面对方式评分、FACT-B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MCMQ中回避及屈服的应对方式评分、BIBC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利于患者获取更多社会支持资源,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反刍思维水平及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5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反刍思维总得分为(64.06±12.82)分,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化疗时间、病情了解程度、病理分型、癌症分期、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是反刍思维的影响因素(P0.05),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65.1%。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反刍思维处于较高水平,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与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纠正患者的负性思维方式,提高患者的疾病适应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与婚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乳腺癌患者体像问卷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30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总分为(104.74±8.31)分,其总分及各维度与婚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443~0.126,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与其婚姻质量具有相关性,临床人员在关注患者外观改变同时,也需要鼓励夫妻间沟通与交流,改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9.
贾辛婕  王晴  李琳  何欣  王艳丽 《天津护理》2021,29(2):142-146
目的: 探讨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形象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自我形象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天津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55例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BIBCQ)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5例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形象得分为(150.58±25.22)分;自我形象与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正向预测自我形象(β=-0.28,P<0.001)和积极应对方式(β=0.40,P<0.001),积极应对方式正向预测自我形象(β=-0.14,P=0.019),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自我形象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较低,临床工作中应鼓励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并为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以期提高年轻未婚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BIBC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5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人口学特征、疾病因素、社会支持对患者自我形象的影响。结果 5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总分(104.63±27.82)分,社会支持总分(41.36±8.15)分,高于国内常模。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手术后时间和社会支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文化程度高、居住在农村、手术后时间较短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且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支持对患者的作用,以期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菁  李欣  杨菁 《护理研究》2008,22(7):1801-1803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病人及配偶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后对病人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6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在病人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对其配偶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按常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病人入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个方面指标与主观幸福感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6个月观察组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幸福感4个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乳腺癌病人配偶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病人社会支持度,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有效问卷91份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较好;SCL-90症状因子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现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某三甲医院138名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条目总均分为(5.20±0.69)分,3个分量表中家庭支持得分最高,其次为其他支持和朋友支持。创伤后成长总分为(71.56±15.46)分,条目总均分为(3.41±0.74)分,5个维度中欣赏生活得分最高,新可能性得分最低。社会支持总均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均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均处于中等水平,且患者对社会支持感知程度越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在化疗早、中、晚期,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量73例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结果:在化疗的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总社会支持与总生存质量始终呈正相关(P〈0.05);化疗中期总社会支持与总生存质量呈中度相关(r=0.499,P〈0.01);家庭内支持与总生存质量呈低度相关(r=0.304,P〈0.05)。结论:在患者化疗的各个时期,对患者的社会支持,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为临床护士开展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测评147例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焦虑和抑郁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QLQ-C30评分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分别与SAS评分和SDS评分呈负相关。而症状维度与SAS评分和SD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提示临床护士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探讨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67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V4.0)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98.54±16.86)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5.05±7.63)分。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较低,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生存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1),与回避及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应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运动前、后癌因性疲乏的差异。结果:有氧运动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癌因性疲乏得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氧运动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强化社会支持对改善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QOL)。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006年1~6月住院的200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持状况和QOL进行调查、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疾病不确定感与强化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P〈0.05),社会支持得分高低对其总的QOL满意度有影响(P〈0.05)。结论:社会支持可降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