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83-108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脉压与动脉弹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与脉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动脉弹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配合常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其效果显著,能够缩小脉压,改善动脉弹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元海  周琼 《中国医疗前沿》2012,(8):24+39-24,3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治疗标准进行分期,并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其中血压控制理想患者51例,血压控制不理想33例。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有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吸烟及饮酒习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体重、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并积极接受治疗1年后,研究组中血压控制理想者79例,控制不理想者5例,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较重、体质指数较高、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较低等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李鸿飞  张林 《西部医学》2014,(3):306-307,3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高血压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心理干预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并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HAMA分值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康复,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HAMA分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雅安地震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雅安地震后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并同时测量其血压的水平,将其随机分为2组,心理干预组32例,对照组24例,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心理干预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治疗8周时再次对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HAMA分值进行评价.结果 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雅安地震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并且血压随之出现波动.治疗8周后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HAMA分值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震应激易导致老年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并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不稳定.对出现明显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康复,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HAMA分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和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均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知识宣教,维持原方案降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行为、心理、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提高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玉华  潘润德  韦少俊  罗娅 《吉林医学》2014,(22):4903-4904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对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睡眠质量测定结果分成睡眠障碍组(研究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检测到的24 h、白昼、夜间血压均值及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均值都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晨峰值变异幅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者,晨峰血压明显升高,变化最大,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睡眠障碍的干预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治疗结束后统计血压控制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血压有效控制率(100%),与对照组血压有效控制率(90%)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健康教育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邢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78+102-7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心理疏导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降压治疗,而心理疏导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心理疏导干预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樊金荣 《吉林医学》2013,(32):6807-6808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使用相同药物治疗的条件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降压疗效。结果:治疗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控制高血压,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我院收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模式,研究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方法,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为(71.24±11.54)mm Hg,收缩压为(121.69±13.27)mm 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78.39±12.57)mm Hg,收缩压为(136.82±14.04)mm Hg。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可观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关系。方法 9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干预组49例,血压达标34例,达标率69.4%;对照组49例,血压达标20例,达标率40.8%。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4 1例和对照组 4 1例 ,在内科常规治疗下 ,对干预组采取改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用药、密切观测血压等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降压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丁银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82-148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2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降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行为改变,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降低血压,从而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归因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归因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别应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的百分率为79.09%,对照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的百分率为59.09%,两组比较,x2为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U值分别为5.24、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归因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危害,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病科高血压患者人群的五类降压药物敏感性,通过药物基因检测技术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68例初发高血压患者,其中32例患者进行药物基因检测,通过筛选降压药物基因敏感性靶点给予降压药物,36例患者按照指南经验性给予降压药物。比较2组降压药物的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血压水平、心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性别、给药后2周血压达标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对钙通道阻滞剂类敏感性强的占62.5%,对β受体阻滞剂类敏感性强的占50.0%,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敏感性强的占37.5%,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敏感性强的占87.5%,对利尿剂敏感性强的占37.5%。给药后2周血压达标率,研究组(100.00%)高于对照组(72.22%)。2组间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药物基因检测技术,个体化精准的给予降压药物,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更快更好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社区诊治的1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率.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血压控制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中医护理措施,对患者血压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用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6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2例,对照组3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通过慢性病关爱家园建立平台,从患者、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4个方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心理干预、知己健康管理和群组干预等管理措施,两组患者以4年为限,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规范管理率、控制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4年的干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明显比干预前下降(P0.05),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平均值、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满意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的控制,下降起到明显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工作人员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能更好地提升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中心社区建立档案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治疗基础上加以综合干预。对比两组的血糖、血压改变、健康行为。结果治疗及干预前,患者的各项指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辅以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了解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血压控制率、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了解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患者疾病了解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血压控制率提升,心理状态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