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刘涛  李媛  邓志宏  康晓军  金岩 《医学争鸣》2007,28(13):1208-12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创面缺损中的作用.方法:以标记了PKH26的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愈合效果,荧光检测追踪细胞转归.结果:移植2 wk后实验组创面基本愈合,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6 wk时仍可检测到红色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角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含有MSCs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促进创面愈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组织工程领域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示踪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随着时间延长,DAPI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率变化。方法:分离培养纯化成年大鼠骨髓MSCs,DAPI标记,不同时点荧光显微镜观察,计算MSCs中DAPI阳性率。将标记的MSCs移植到缺血下肢模型动物骨骼肌中,不同时点取材,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结果:标记当天,荧光镜下MSCs胞核呈明亮蓝色荧光,标记率接近100%,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标记率逐渐下降。移植1周和2周组织切片中,可见密集移植MSCs,3周以后,可检出的DAP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DAPI短期标记细胞效率很高,但标记率随着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 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汗腺受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的修复效果。方法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标记。机械损伤大鼠脚掌汗腺,干细胞治疗组于创面周围皮下注入MSCs,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PBS,分别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率及再生上皮的厚度,观察MSCs参与受损汗腺修复的情况。结果7d时干细胞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及14d时的表皮再生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BrdU标记的MSCs参与了损伤汗腺导管部的修复。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创伤皮肤的修复并可能参与损伤汗腺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创面皮肤汗腺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参与创面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雄性Wistar大鼠(6只)股骨骨髓细胞,分离、纯化、体外扩增培养MSCs后,应用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技术标记细胞。雄性Wistar大鼠(30只)正常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大鼠背部正中,制备1cm×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尾静脉输注BrdU标记的MSCs(5×106 mL-1)0.1mL;术后第7天与第10天切取创面组织,采用Power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rdU。结果在创面皮下汗腺导管周围发现BrdU阳性细胞,且汗腺中也有呈现BrdU阳性的细胞。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MSCs归巢并参与创面修复;在创面微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汗腺细胞,并参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7.
Fu XB  Fang LJ  Wang YX  Sun TZ  Che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20-92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猪背部皮肤中线两侧各制备 6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深Ⅱ0 烫伤创面 ,将已标记的MSCs( 2× 10 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猪的创面下 ,将创面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MSCs治疗组、MSCs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bFGF治疗组、MSCs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治疗组以及EGF治疗组。分别于伤后 7、14、2 1、4 2d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猪皮肤烫伤后 7d开始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伤后 2 1d ,大部分创面愈合。虽然不同时间点各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以MSCs bFGF治疗组最为明显 ,伤后第 14天和 2 1天创面缩小的面积比其他 5组大 15 %~ 2 0 %。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MSCs bFGF治疗组肉芽组织中血管密度较大 ,为 ,而其他组别仅为 ~ 。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余 5组厚 ,并有上皮角形成。半定量分析可见神经纤维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他 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用于创面修复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自体来源的骨髓,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以羊膜载体复合膜为载体植入兔背部左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右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植以羊膜载体复合膜(对照组).于术后1,2周观察创面收缩率,记录愈合时间;术后4,5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皮肤组织,行病理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创面收缩率,治疗组>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5).常规病理检测治疗组再生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在治疗组再生皮肤附件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结论 MSCs自体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为皮肤损伤由解剖重建到功能修复的完美愈合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bFGF与MSCs自体移植对猪皮肤创面PCNA和Ⅷ-R 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自体移植对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表达的影响.方法 6只小型猪背部中线两侧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 cm2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组、MSCs治疗组、bFGF MSC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共4组,每组12个创面).分别取不同时段创面组织,进行常规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和Ⅷ-R Ag的表达情况.结果 伤后7 d各组创面均形成肉芽组织,以bFGF MSCs治疗组的血管形成最为丰富.PCNA表达量增加,伤后7 d达到高峰,主要位于肉芽组织中,持续至14 d PCNA表达开始下降,而且在各个时间点,均以bFGF MSCs治疗组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为最高(P<0.05).伤后7 d,Ⅷ-R Ag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余3个组.结论 bFGF协同自体移植的MSCs可使皮肤创面PCNA和Ⅷ-R Ag的表达增加,促进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大鼠胰腺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用于大鼠胰腺损伤的修复,为糖尿病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①取3日龄Wistar大鼠,无菌条件取出胰腺,通过Ⅴ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常规培养传代、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表面标志CD34和CD44,同时与骨髓MSCs进行对照,观察两者在性质和作用上的异同。②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建立胰腺组织缺血性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的胰腺MSCs用DAPI(荧光)标记移植到实验组坏死胰腺,对照组移植稀释液。2周后统计两组生存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①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形态驱于一致,增殖旺盛。形态学观察和表面抗原检测与骨髓MSCs具有相似性。②实验组大鼠存活率为75%,肉眼见坏死的胰腺组织外观基本恢复,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组织细胞结构完整。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标记DAPI的蓝色细胞。对照组的大鼠存活率20%,解剖见腹腔大量渗水,组织粘连。实验组存活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中存在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可用于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