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安市部分在校大学生结核病健康干预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符合驻泰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驻泰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活动,并在健康促进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促进干预前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为52.06%,健康促进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知晓率为73.67%(P<0.01);农业大学、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干预前知晓率分别为51.91%、52.06%、52.22%,干预后知晓率分别为94.94%、82.84%、70.7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各学校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评估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探索该类人群有效的结核病干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学出现结核病病例的6个班级,2个班采用学生自己制作结核病防治漫画形式,2个班采用学生动手制作结核病防治PPT形式,另2个班采用传统的健康讲座方式,对比3种健康教育方式干预效果差异.结果 干预后,漫画制作组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与健康讲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76,21.11,P值均<0.01);PPT制作组学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健康讲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80,15.18,P值均<0.01).漫画制作组、PPT制作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讲座.结论 符合学生心理及专业特点的健康教育是结核病干预的有效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控制学校结核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昌市入校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西昌市39所初、高中和中职大中专院校抽取5所学校一年级新生,用涵盖结核病核心信息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0.1%,单条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95%、93.2%、83.6%、45.1%和33.3%;核心信息全部知晓人数占9.1%,全部不知晓人数占1.4%。不同人群相比较,初高中生知晓率高于中专生(χ~2=180.272,P0.0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χ~2=14.653,P0.001);城镇户籍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学生(χ~2=18.110,P0.001);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832)。在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方面,喜欢的学习途径和宣传资料分别是学校教育(76.5%)和宣传画/折页(58.7%),喜欢的网络查询方式和网络宣传形式是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57.2%)和文字+视频(78.7%)。结论本市新生的结核病防治信息总知晓率不高,应当针对知晓率较低的信息点及不同性别、生源地、文化程度学生,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巩固和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学校采取一系列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干预活动后,采用直接和间接评价指标,全面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促进对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干预效果。结果: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31.32%,干预后为98.90%(P0.05)。同时学生的行为正确率也明显提高。结论:在学校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学生人群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探讨学生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对策.方法 2012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对石家庄市8所学校在校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为77.70%;90.10%的学生听说过结核病;58.04%的学生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51.81%通过学校健康教育;文化程度越高结核病知晓率越高(大学生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市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广播、电视、学校健康教育等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设宣传栏、班级板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结核病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与信念的效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954名学生、898名企业职工和950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1.06%,高于干预前的51.18%(P0.01),其中中学生、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8.84%、61.63%和45.24%,提高到干预后的79.34%、82.09%和83.70%(P均0.01);不同年龄组在干预前后的知晓率均以30岁和≥50岁组相对较低(P均0.01)。干预后对结核病患者"尽量保持距离"和"更加关心体贴他/她"中,取正向态度的比例分别上升了7.55%和6.39%,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学生和中老年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应作为今后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易于接受和提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共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52.07%;健康教育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总知晓率为83.11%,知晓率明显提高(χ2=1 994.21,P<0.01);知识竞赛组、健康教育组和资料宣传组总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1.91%、52.06%和52.22%,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5.14%、83.01%和71.07%,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4,321.01,110.44,P均<0.01),各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1,311.91,224.95,P均<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方式,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后全部掌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人群特点综合分析评价单纯发放平面材料及面对面宣教与发放平面材料相结合(复合式宣教方式)两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结果]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从1.8%上升到8.1%,其中复合式宣教干预组全部知晓率从3.3%上升至20.7%。全部知晓人群的经济收入及所在的调查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听人说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占89.6%。[结论]复合式宣教方式在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罗区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评价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新罗区6所学校(≥初中)学生524人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用SPSS 22.0软件对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罗区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7.0%)高于干预前(67.9%);干预后男生、女生和大学、高中/中专、初中阶段学生得分均比干预前增加,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高中/中专和初中组得分高于大学组。结论新罗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学习阶段的特点,采用适合的宣传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区居民、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和高中生4类人群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探索防治结核病宣传干预的重点,为制定结核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合肥市疾控中心制定的调查问卷,对6,788人开展调查。结果合肥市4类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80.0%,城区居民、农村居民、企业职工和学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2.2%、66.1%、82.3%和75.0%,4类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居民和学校学生是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的重点人群和重点对象,要根据这两类人群的特点深入开展预防结核病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厦门市湖里区高一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态度知晓率,为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用整群抽样法,在湖里区6所学校高一年级按1∶4随机抽取班级,学生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1 117人,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60.5%,女生知晓率较高;省优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知晓率分别为65.9%、61.1%和55.0%;对待结核病的态度,有82.9%的学生认为同学得了肺结核应劝导正确隔离并规范治疗,但仅67.6%认为正在治疗的患者能继续在校学习,总体上女生优于男生;在学校接受过结核病知识宣教的学生仅30.2%。结论学生结核病防治知晓率亟待提高,应加强学校结核病知识普及,切实提高教育效果,消除患病歧视。  相似文献   

12.
潘朝阳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19-3121
目的调查某部队院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现况;通过比较其在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防治技能的差异,来探讨宣传教育的干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在该部其他人群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基线调查后以上述人群为样本,对其进行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教育后,对同一人群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病知晓率由干预前的90%上升到100%。干预后,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各方面知晓率均有所提升。学生干预后希望获取结核病知识途径的前3位分别为健康教育课、电视(电台)、宣传折页(画)。进行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男生、城镇学生、母亲文化程度高、家人曾患结核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其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得分较高。结论干预前学生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尤其对结核病的病因、危害、诊断治疗方法、治疗政策等知晓率较低。评价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在部队开展类似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是有效、也是最简易可行的控制结核病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4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水平。方法:对扬州市农民、学生、医生、工人4类人群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2.33%,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9.97%;4类人群中,学生和医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民和工人。结论:扬州市居民总体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尚可,但存在人群差异,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民和工人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高校开展防治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河西区12所中高等院校中按照理工类、文体类和医学类专业抽取444名学生进行统一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和全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3%和1.8%,正确态度持有率为70.8%,正确行为持有率为51.6%。在单一核心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上,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的比较上,女生高于男生,大一学生高于中专学生,医学生高于文体类和理工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知晓率和平均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河西区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认知情况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防结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淮南市五所高校中随机抽取3 500名学生,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不同干预途径进行防治教育干预,并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学生普遍喜欢通过前往医院见习,学习结核病相关知识(75.70%);经过教育干预后,结核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从干预前的50.32%提高到干预后的87.33%(χ2=10 929.34,P<0.001)。结论 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通过对高校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防治教育干预,学生普遍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于结核病的认知,落实各项防治原则,学生们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从而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不同干预方式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方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适合江苏省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农村初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所学校360名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前后以相同问卷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初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总知晓率为35.4%;干预后综合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95.2%和84.1%,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值均<0.05),并且综合各干预组干预效果均优于一般干预组(P值均<0.05);干预后初中学生对结核病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5),其中综合干预组的增长幅度最大,均超过60%.结论 综合干预在初中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中效果较好,采用服务咨询、专题讲座、网站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3所中学840名中学生进行基线调查,随后通过健康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展板、宣传小册子等学生们最愿意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可疑症状、预防措施和免费政策等核心信息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分别由干预前的60.20%、59.40%、65.20%、16.10%和46.00%提高到95.40%、81.00%、84.50%、39.20%和73.40%,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0%上升到74.70%;对结核病的患病可能性大、结核病可防可治、不歧视结核病人以及愿意获取健康知识的合理态度持有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4.10%、44.90%、42.00%和79.90%提高到63.70%、81.30%、69.50%和96.30%;及时就医和主动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正确行为持有率由干预前的49.90%、27.70%提高到79.20%、64.20%。干预前后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健康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以及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是学校宣传中有效的健康干预方式;除以学校为载体外,今后还要积极利用网络、电视和同伴教育等中学生喜好的途径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街流动人口对结核病基本核心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人群、材料核心信息,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查体、义诊咨询等形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干预前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55%,干预后87%;核心信息咳嗽、咳痰、多长时间应该考虑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干预前知晓率18%,干预后94%;肺结核病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干预前知晓率46%,干预后94%。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对低,工作紧张,居住环境差,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完善宣传教育内容,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三类人群结核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在社区、学校、企业三类场所中对453人开展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为结核病核心防治知识,分析该类人群知晓率。结果三类场所人群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2.43%,企业职工知晓率低于中学生及社区居民(χ2=353.286,P0.000),三类场所人群核心信息的关注点不同。结论三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应结合不同场所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曲阜市中小学生结核菌的感染状况及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曲阜市3 238名中小学生进行纯蛋白衍生物(标准精制结核菌素)(PPD)试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127名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学生3 238名,PPD阳性者423名,感染率为13.06%,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电视、报纸、宣传画、书籍及杂志,学生对待结核病的行为正确率相对较低。结论中小学生的结核菌感染不容忽视,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将结核病筛查和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