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尿红细胞的来源不同通常可将血尿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两类,肾性血尿异形尿红细胞明显增多,而非肾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不同原因的血尿其治疗方法不一样.因此,早期、快速、准确的鉴定血尿类型对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尿红细胞的来源不同通常可将血尿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两类,肾性血尿异形尿红细胞明显增多,而非肾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不同原因的血尿其治疗方法不一样。因此,早期、快速、准确的鉴定血尿类型对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及分类,探讨其形态学特征与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关系.方法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224例血尿患者尿中红细胞形态特征,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对血尿进行分类.结果 肾性血尿主要以棘型红细胞和环形红细胞为主,分别占16.5%和33.7%,而非肾性血尿主要以正常红细胞为主,占94.1%;肾性血尿87.9%为变形红细胞血尿,非肾性血尿94.1%为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结论 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分类,对鉴别血尿来源、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尿红细胞计数和形态与肾性血尿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波  徐瑞龙  王军 《检验医学》2008,23(1):111-112
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根据血尿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我们用显微镜计数尿中红细胞及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方法来判断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我们就158例血尿病例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5.
尿中红细胞形态镜检和MCV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和MCV来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 ,并研究此方法的最佳条件。方法 用CoulterJT血液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检测肾性和非肾性两组血尿病人的尿红细胞MCV曲线及红细胞的形态和畸形率。结果 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 ,红细胞的MCV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肾性血尿时 ,尿红细胞MCV≤ 75fl,约登指数为 0 7;畸形红细胞多于 3种以上 ,红细胞畸形率≥ 75 % ,约登指数 0 73。结论 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和MCV测定可用于肾性与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在鉴别诊断儿童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结合人工鉴别对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位相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尿红细胞大于8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大于80%,G1红细胞大于或等于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结果 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对肾性血尿及非肾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位相分析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87.7%和90.1%。结论利用LabUMat尿沉渣全自动分析工作站检测尿红细胞位相,可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别儿童血尿来源,对临床上鉴别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MCV的差别及制定判断临界值。方法用SysmexK-21测定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的MCV。结果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中,RBC的MCV有明显差异(P<0.05),肾性血尿,尿RBC≤75fL时,约登指数为0.71。结论尿中红细胞MCV测定可用于鉴别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MCV的差别及制定判断临界值。方法用Sysmex K-21测定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的MCV。结果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中,RBC的MCV有明显差异(P〈0.05),肾性血尿,尿RBC≤75立时,约登指数为0.71。结论尿中红细胞MCV测定可用于鉴别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值的检查,帮助鉴别诊断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方法用Gen iuss-SEAC五分群血液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检查肾性和非肾性患者血尿中的红细胞形态和MCV值。结果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MC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血尿中MCV值≤75 fL,畸形红细胞2种以上,畸形率≥75%。结论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和MCV值测定,可协助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红细胞信息、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DW)和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份来源不同的血尿标本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和UF-50尿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离心沉渣法对尿沉渣进行显微镜检。结果采用RBC-P70FSC对肾性血尿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红细胞信息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MCV的诊断符合率为52.38%,RDW的诊断符合率为33.33%。结论 RBC-P70FSC和红细胞信息在鉴别血尿来源方面优于RDW和MCV,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尿红细胞形态和MCV在判断血尿来源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会祥 《检验医学》2007,22(1):77-78
目的 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值的检查,帮助鉴别诊断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方法 用Geniuss-SEAC五分群血液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检查肾性和非肾性患者血尿中的红细胞形态和MCV值。结果 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MC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血尿中MCV值≤75fL,畸形红细胞2种以上,畸形率≥75%。结论 通过对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和MCV值测定,可协助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血尿(即尿中出现红细胞)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首要问题之一就是搞清血尿是起因于肾脏或是肾外,换句话说,要搞清是肾性或非肾性血尿。这将决定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鉴别肾性血尿的经典方法是检查尿沉渣中的管型,以及特殊的蛋白尿。在过去的十年中,尿中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成为一项新方法,在这一方法中,高百分比的畸形红细胞提示肾性血尿。以上这些方法都各有其局限性。比如,尿中管型比较脆弱易破坏且易漏诊;红细胞形态极大地依赖于尿标本的质量。近来,一些有趣的观察提示通过测定尿中QZ一巨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可以区别肾小球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对血尿来源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法和尿流式细胞技术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血尿患者的血尿来源进行鉴别。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异形红细胞率分别是:肾性血尿(83±14)%、非肾性血尿(50±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鉴别肾性血尿的cut off值为75%时准确性较好;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70%前向散射光强度值分别是:肾性血尿(65.7±14.1)ch、非肾性血尿(74.6±18.5)c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异形红细胞率在75%或75%以上为肾性血尿标准,那么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结论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异形红细胞率以及用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相关参数,对鉴别血尿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Midtron JuionⅡ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酸碱度、蛋白、隐血试验进行分析.对照肾小球性血尿判断标准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结果 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尿中红细胞数及畸形率比非肾小球疾病组显著升高.尿畸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1.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结论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研究参数在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尿患者449例,其中肾性血尿患者259例,非肾性血尿患者190例。尿液标本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后记录各项参数测试结果,将红细胞研究性参数与患者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组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的RBC数值、RBC-P70Fsc、RBC-Fsc-DW、电导率及pH值等研究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数据的RBC-Info (红细胞形态信息)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且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的临床符合率随红细胞数量增多而升高,但肾小球性血尿组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研究参数对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鉴别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尿红细胞形态学诊断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效东 《新医学》1998,29(9):500-500,502
根据尿红细胞形态的不同,通常把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两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不同,进一步要做的检查方法也不相同。肾小球血尿的进一步检查是肾功能检查和肾活检,而非肾小球血尿的进一步检查是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相差显微镜及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方法 采用相差显微镜计算尿异形红细胞率,结合尿沉渣分析仪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血尿患者进行尿液分析.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异形红细胞率及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RBC-P70Fsc,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结果 差异显著;以异形红细胞率≥75%为cutoff值好.结论 利用相差显微镜及尿沉渣分析仪可鉴别血尿来源.  相似文献   

20.
尿红细胞形态在鉴别肾性与非肾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尿红细胞各种形态的观察,为肾性与非肾性疾病提供快速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尿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类计数,对各种尿红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值应用ROC曲线进行评价。了解不同形态红细胞在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的检测意义。结果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只出现在肾性疾病组;皱缩、环形、影形红细胞在肾性和非肾性组均可出现;用ROC曲线评价正常、皱缩、影形、环形红细胞其AUC面积分别为96.5%,77.5%,63.3%和50%;临床诊断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3%,11%,12%和36%;灵敏度分别为98%,84%,81%和77%;特异度分别为91%,60%,49%和40%;准确度分别为94%,76%,65%和78%。结论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各种形态分类计数最佳分界值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的检出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