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展航  覃士明  贾兰  季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6-2007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qd,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1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和脑血流图检测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有所好转,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蔡海波  洪庆  章立  金友雨 《中国药业》2007,16(11):50-51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丹参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天ESS增分率和第90天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0.9±26.7)%和(36.1±23.7)%,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90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1.8±27.3)%和(45.4±27.8)%,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试验,将68例发病48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bid,共14 d;对照组则用等量安慰药替代依达拉奉。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Barthel ADL指数量表(MBI)在治疗前后定期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作生存及ADL随访。结果开始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分别为(71.60±16.54)和(62.91±14.25)分,MBI评分分别为(65.87±25.70)和(52.16±23.75)分,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1天时,治疗组ESS(77.64±12.14)分,对照组(69.11±13.15)分,治疗组MBI(71.97±20.65)分,对照组(57.45±21.57)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慎用于原有肾病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及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ADL)以及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第14天,两组ESS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银杏达莫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的预后,并不增加脑梗死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宿文军 《中国药业》2011,(23):94-9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及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ADL)以及常规检查。结果治疗第14天,两组ESS及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的预后,并不增加脑梗死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单药及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差异.方法:选择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为治疗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为对照组,均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30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治疗30 d ESS增分率、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E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5 d、30 d,ESS、ADL评分逐渐升高,治疗组ESS、ADL平分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增分率比较,治疗15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后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高于单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ivd,bid,共14 d,同时给予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6 ml ivd,qd,共14 d,同时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 g,qd。治疗前、治疗后第7 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和常规检查。结果:第14天治疗组、对照组ESS值分别为(73.8±18.6)、(63.2±1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ADL值分别为(75.1± 21.6)、(61.3±1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脑细胞保护剂、疏血通注射液、控制血压、降血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和ADL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颖  杜晓红  赵晓薇 《中国药房》2009,(33):2620-262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护理,视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为21d。试验前、后分别进行MMSE、ADL量表和TCD、P300检查。结果:治疗组MMSE、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血流显著加快(P<0.05),P300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VD。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25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P<0.05).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入选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209例:试验组(A组)101例(依达拉奉3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其中起病72h内(A1组)60例,发病72h~1wk内(A2组)41例;对照组(B组)108例(等量氯化钠注射液15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d7、14、21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进行疗效、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后d 14 A组和B组ESS有效率(50.5%vs.35.2%),ADL有效率(61.4%vs.43.5%)均有显著差异(P<0.01);d 21 A组和B组ESS有效率(65.4%vs.48.2%),ADL有效率(71.3%vs.55.6%)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1组和A2组d 14有效率(ESS 55%vs.44%、ADL 62%vs.61%)、d 21(ESS 70%vs.58%、ADL 73%vs.68%),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A1组和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较长的时间窗,发病1wk内使用仍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疏血通注射液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 选择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90.32%,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速碧林注射液有同等的临床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5.
梁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02-10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7例,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7.82%,对照组为52.6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PLT计数、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PLT计数、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为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志萍  刘学源 《上海医药》2012,(14):51-52,I0002
目的: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组(A组)、低频电刺激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B两组均采用低频电刺激、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发病48h内立即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的变化。结果:三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明显好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情况,以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治疗组42例,每日静脉滴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40例,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血清hs-CRP及Fg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及F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hs-CRP及F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Fg水平,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蔡咏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22-12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