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疗效。方法 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及单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尤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C、LDL-C、T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强化治疗组)6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B组(常规治疗组)6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CIM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10mg(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和LDL-C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TC、TG、HDL-C、LDL-L水平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TC、TG、HDL-C、LDL-L水平均有所改善,强化降脂组患者改善程度最大,常规降脂组患者改善程度其次,常规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相对较差,强化降脂组患者水平与其他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继续治疗,能够对患者的TC、TG、HDL-C、LDL-L水平进行改善,促使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使用剂量为每日40mg时,患者TC、TG、HDL-C、LDL-L水平改善程度最高,及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赵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01-280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9例)及对照组(采用烟酸缓释片治疗,2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8.56、7.98、9.12、9.95、8.02、7.64,均P<0.05),且观察组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78、9.15,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降脂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文霞  李昌  林琍 《医药导报》2007,26(10):1160-1162
目的 比较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方法 47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普罗布考0.5 g,po,bid,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 ,po,qn,治疗8周.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下降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为77.3%.治疗组 TC下降25.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7.7%(P均<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23.1%,三酰甘油(TG)下降1.8%.对照组TC下降28.1%,LDL-C下降32.7%,HDL-C上升13.8%,TG下降20.8%.普罗布考降TC、LDL-C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有明显降低TC、LDL-C的作用,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似,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10mg/d)组62例,强化降脂组(40mg/d)58例;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5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以超声观察CIM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和TG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或P〈0.01),但强化降脂组TC、LDL-C下降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两组治疗后CIMT均减少,但强化降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降脂组治疗后CIMT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组能更有效降低TC、LDL-C、CIMT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20例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连服12周;于服药前、服药4周和12周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和IL-6.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用药4周后,患者TC、LDL-C、hs-CRP、TNF-α、IL-6明显降低(P<0.01),HDL-C、血清APN明显升高(P<0.01).继续服药至12周,TC、LDL-C进一步下降至治疗目标值(分别<5.2 mmol/L和3.3 mmol/L),而炎症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TC、LDL-C、hs-CRP、TNF-α和IL-6,升高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治疗80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B组服用辛伐他汀20 mg,日1次,疗程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A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与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疗效.方法:122例老年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62例,男44例,女18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60例,男43例,女17例.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 每晚一次(qn);对照组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降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优于非诺贝特(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效果相似(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Ⅱ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疗效优于非诺贝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ng/d,54例)。检测入院24h内、4周、8周早晨空腹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MI患者血TC、TG、LDL水平均降低(P〈0.05)。(2)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改良他汀序贯治疗的AMI患者血ALT、AST、CK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改良他汀序贯疗法治疗AMI患者调脂效果良好;(2)改良他汀序贯疗法治疗AMI患者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与血管收缩压的变化呈正相关,与血脂的升高也呈正相关,故需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认识,建立一套适合于糖尿病患者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降压,降脂方案尤为重要。方法:将住院病人60例分为3组,其中1组为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2组为高血压非糖尿病组,3组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另设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每组均进行血脂分析,血脂项目包括: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研究3种疾病与血脂分析的相关性及3种疾病中血脂各项指标浓度变化的评价。结果:①单纯2型糖尿病组中,血脂升高占35%其中TG,CH,LDL-C,升高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DL-C降低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P(a)ApoA-1,Apo-B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高血压组中,血脂升高占30%其中TG,CH升高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DL-C,LDL-C,ApoA-1,Apo-B,LP(a).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中,血脂升高占80%其中TG,CH,LDL-C,Apo-B,LP(a)升高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DL-C,ApoA-1降低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更易发生脂质代谢紊乱,两种疾病同时发生于一个患者,这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聚集存在相互影响且作用相互叠加,加速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大大增强了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杨丽  刘寅  刘婷  陈倩 《天津医药》2012,40(2):156-158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将9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药组48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组4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8周检测血Lp-PLA2和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Lp-PLA2较治疗前均降低,单药组治疗后HDL-C升高,联合组治疗后HDL-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单独治疗组治疗后TC、LDL-C、Lp-PLA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TC、LDL-C、Lp-PLA2,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对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诊治的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都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血脂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7.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27.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具有更好的调脂效果,从而减少随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对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血糖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60例,将其按服用降脂药物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依折麦布及辛伐他汀联合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倍剂量的辛伐他汀降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BG)、餐后2 h静脉血浆葡萄糖(PBG)、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PBG、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BG、PBG、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2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给予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DL-C、LDL-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C、T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对患者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高脂血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连续治疗4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按照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将85例患者分为采纳建议组和未采纳建议组,采纳建议组中TT、GT型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GG型患者均服用阿托伐他汀;未采纳建议组中TT、GT型患者均服用阿托伐他汀,GG型患者均服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率,观察是否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对患者调降脂治疗的影响。结果 85例患者中ABCB1(2677T>G)基因频率分别为GG (25例)29.41%、GT (33例)38.82%、TT (27例)31.77%,ABCB1(2677T>G)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治疗前,采纳建议组与未采纳建议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变化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HDL-C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型患者治疗后的HDL-C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GT型患者治疗后,TC、HDL-C变化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LDL-C变化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G型患者治疗后,TC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LDL-C水平变化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HDL-C水平变化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纳基于ABCB1(2677T>G)基因多态性所给出的个体化用药建议的患者,其在降低TC、LDL-C水平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未采纳建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翁根龙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7-738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DM)血脂异常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8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每晚服用,连续8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每晚服用,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检查血脂常规、C-RP、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脂(TG)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加(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有确切调脂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脂异常患者载脂蛋白(ApoE、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血脂、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128例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至少4周,检测ApoESLCO1B1基因和血脂、肝功能指标,分析其因型与调脂疗效、肝功能指标关系。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poE基因表型E2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E3组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E4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oE基因表型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E3组谷氨酰转移酶(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SLCO1B1基因表型I型的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Ⅱ型HDL-C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CO1B1基因表型各组ALT、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使用阿托伐他汀时,可检测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评估降脂疗效,实现阿托伐他汀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