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般对头痛治疗,多只局限于头痛而忽略了对颈枕部或肩部的检查,因而治疗效果不佳。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头痛患者中一部分是由于颈椎病变引起,常伴随有颈枕部或肩部症状,这种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源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由颈枕部和(及)肩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一般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笔者采用颈夹脊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3例,获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e 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颈源性头痛多偏于一侧,或双侧交替发作的单侧头痛受累,极少为全头痛。头痛起于颈枕部,可沿颈枕放散到顶颞部,少数发生在前额或眶上,以颈枕部疼痛最剧,颈部运动、咳嗽、劳损会加重头痛;颈部活动受限。从2006—2008年4月,笔者采用推拿及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头痛一症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原因复杂,分类繁多,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有头痛伴颈枕部和肩部症状,1983年Sjaastad称其为颈源性头痛,直到近几年才被权威机构承认,人们才重视对它的研究。笔者在近2年间运用石氏伤科痰瘀相兼理论,采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颈肩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头痛25例,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研究从经筋理论及软组织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阐述颈枕部经筋与颈源性头痛的关系,通过详细的专科体查并分析评估病变经筋的状态与特点,以应力集中点、阳性反应点及神经激发点为腧辨"点"论治,探析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价值,以期为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肩部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相关。随着当今人们压力的增大,本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既往临床研究及临床经验,探讨传统针刺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1.针刺取穴。王寅等~([1])发现针刺取穴主要以循经取穴为主,即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取穴,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CEH)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颈枕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2007—02~2008—05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1]。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且发病逐渐趋于低龄化。笔者采用针刀  相似文献   

9.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为探讨针推等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我们自2002年收集相关病例进行针刺、推拿手法及穴位注射治疗,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评估及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仰卧位整复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芳俊  王鹏 《中医杂志》2007,48(2):149-150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推拿治疗效果明显。为探讨临床常用的仰卧位整复推拿法的临床疗效,我们自2004年起运用仰卧位整复推拿法治疗该病,并设立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牵引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疼为主的一综合征.CEH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药物疗效很不理想,我们自1996年7月~2005年4月对42例CEH行推拿、牵引治疗,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头痛眩晕症是以颈源性退变致颈枕部血管受压、扭曲而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及颈枕部神经受压和反射性刺激引起的头枕部感觉迟钝、麻木、头晕目眩,单、双侧颞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主的病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运用常规手法配合仰卧位颈椎瞬间牵引治疗本症,可达到疏通经络,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松解软组织粘连,调整周围神经,改善营养之目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的改变,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导致头痛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笔者运用自拟颈椎方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按照Sjaastad 1990年提出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1]:(1)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初起多为单侧),同时伴有同侧颈枕部或(及)肩部疼痛酸困,僵硬等症状。(2)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第2颈椎横突压痛阳性,并向同侧放射。(3)引颈试验阳性。(4)枕大神经阻滞后疼痛减轻。(5)X线片  相似文献   

14.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慧玲  任珊 《河南中医》2008,28(9):79-79
头痛一症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原因复杂,分类繁多,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有头痛伴颈枕部和肩部症状,1983年Sjaastad首次将其称为颈源性头痛。笔者2001年4月~2007年4月运用针刺颈部夹脊穴为主治疗该病38例,并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3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筛选  相似文献   

15.
颈源性头痛是指因为颈椎病所导致的头痛,是由于颈部骨骼、肌肉、神经等原因引起的头痛症状。一般多伴有眩晕症状,头痛以后枕部多见,也可出现头颞部或前额眉棱骨部。本文介绍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48例患者,治愈26例,占54%;显效12例,占25%;好转8例,占17%;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或颈部软组织受损后刺激压迫颈神经而引起的头痛,常伴有颈部压痛。自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以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国内近1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文献,对颈源性头痛的针刺治疗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反映头痛病中颈源性头痛占头痛病相当的比例,应引起重视,探索用针刀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用针刀松解受卡压的颈枕部皮神经,主要针对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依据科学准确的定位用针刀进行松解减压。结果:针刀松解治疗效果明显、可靠。结论:颈源性头痛易被误诊,只要掌握该病的诊断方法容易确诊,且用针刀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压敏点恢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的针刺取穴均为颈枕部的压敏点,治疗组在压敏点施以恢刺法行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则在压敏点施以单纯的提插、捻转。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伴随症状总积分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改善率构成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种针刺手法在压敏点进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均能有效降低患者头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和伴随症状的总积分(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头痛改善率方面有效率均为100.00%,但治疗组显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结论压敏点恢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头痛的症状,而且可以降低其伴随症状的总积分,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提插捻转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研究从中西医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选穴规律,分析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1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东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877-1877,1888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颈椎退变及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其疼痛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颈椎及颈椎间盘的退变使颈椎关节紊乱,从而刺激和压迫了临近的血管或神经所致;二是由于损伤或劳损使颈上部软组织紧张痉挛,从而刺激或压迫了上颈部的神经根所致.笔者2005年9月-2009年5月运用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125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