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益气活血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将6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治糖保肾冲剂)32例,西药组(洛丁新)31例,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内皮素(ET-1)亦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NO水平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P<0.05,提示益气活血能的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DN的机理与调整ET-1,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PDGF-β)水平的影响及其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糖保肾冲剂)和对照组(洛丁新)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PDGF-β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①治疗后2组UAlb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2组血PDGF-β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2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提示治糖保肾冲剂具有逆转早期DN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下调血PDGF-β水平有关;治糖保肾冲剂对于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将气虚血瘀肾亏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治糖保肾冲剂治疗;对照组30例,以苯那普利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糖保肾冲剂能降低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0.01);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P<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其影响。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使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恢复DN患者血浆ET、NO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肾康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尿内皮素(UET)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蛋白、减轻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将10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洛汀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肾康,3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血浆ET、UET、NO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康能降低早期DN患者ET、UET、NO水平,减少尿清蛋白的排出,起到保护肾功能、减轻肾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肾颗粒剂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糖肾颗粒高剂量组、糖肾颗粒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造模,灌胃相应的药物.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BS)、肾比重、尿量、血肌酐(Cr)、血尿β2MG、24hupq、肾功能、血脂、NO、E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高、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能明显降低血Cr、尿β2MG、Tch、LDL-C、ET,升高NO,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颗粒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通过改善肾脏血流、修复肾小球基底膜、调节血脂、减少蛋白尿而达到.  相似文献   

7.
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合保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背部切除单侧肾,2周后以链尿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诱导DN模型,观察天合保肾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对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浆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F1α(6-K-PGF1α)含量影响。结果:天合保肾合剂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DN大鼠肾组织VEGF、ET、血浆TXB2水平,升高血浆6-K-PGF1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天合保肾合剂能够降低’肾组织VEGF、ET水平及TXB2/6-K-PGF1α比值,改善DN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黄芪卫矛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O和ET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因之一。早期以肾脏吧大和肾小球高滤过为特征,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组对血管张力起拮抗效应的:活性物质,在调节肾血流动力学方面起重要作用,二者的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DN,指导DN病变的治疗。本实验通:过观察“黄芪卫矛合剂”对DN大鼠肾组织内NO和ET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10):1434-1435
目的:观察糖肾一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TXB2、6-keto-PGF1α及ET水平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依据文献造模成功后共分五组:正常组(15只),模型组15只,中药大、中、小剂量各15只,西药组15只,并依据要求给予糖肾一号胶囊(生黄芪、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丹参、芡实、金樱子)大鼠灌胃,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灌胃。正常组以同样的方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给药一次,不间断给药11周。结果: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且中药大剂量组较中、小剂量组疗效更好。结论:糖肾一号胶囊能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ET、TXB2水平,提高血清6-keto-PGF1α含量,以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及降低肾小球高滤过,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及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 (DN -DC)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尿蛋白情况将糖尿病肾病病人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两组病人均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西药组 ,糖尿病肾病西药 +中药 (DN -DC)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 8周 ,观察血糖、血脂、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血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结果 :8周时早期糖尿病肾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 ,服用DN -DC治疗组UAE、血ET、TGF - β、VEGF、血脂水平均较未治疗组低 (P <0 0 5 )。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①DN -DC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有延缓作用 ;②DN -DC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机制与DN -DC降低血ET、TGF - β1、VEGF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6.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