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芪贞六味益肾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英 《北京中医》2006,25(8):480-48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1型和2型糖尿病(在我国主要是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DN,其发病率为糖尿病患者的30%~40%。笔者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用自拟芪贞六味益肾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和2型糖尿病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5%。近些年,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成为DN研究、检测和治疗的热点,对它们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的研究有可能为DN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四型胶原(Ⅳ-C)、瘦素(Leptin)浓度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其与DN的关系,为有效防治DN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1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双胍类和双胍类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入选后第2天和第16天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结果治疗16d后,治疗组TNF-α、IL-6、C反应蛋白、PAI-1和脂联素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调节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1次/天,疗程15d;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1次/天,疗程1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67.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糖补肾方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患者骨密度(BMD)。方法:选择从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两方面来使用中药防治DOP。结果: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50%左右。结论:补肾降糖方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且与降低CRP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肝病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疗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弋饥山院的糖尿病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糖尿病性肝病患者男性12例(60%),女性8例(40%).脂肪肝15(75%)例;药物性肝损害5(25%)例。Ⅰ型糖尿病2例(10%),Ⅱ型糖尿病18例(90%),糖尿病病程大多为1-5年。16例(80%)患者无典型肝病症状。肝功能轻度损害11(55%)例,血糖重度升高者12(60%)例。经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明显,且与血糖的下降呈一致性,16(80%)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性肝病最常见为脂肪性肝病,其肝功能损害轻微,血错升高明显,肝功能随着血糖的下降而得到改善。治疗以控制精尿病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观察组)47例和单纯性糖尿病组(对照组)39例,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86例糖尿病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57例,占总人数的66.3%,2型糖尿病患者81例(94.2%),糖尿病病程多为十年以上;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47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9倒(40.4%),合并冠心病3例(6.4%),合并心肌梗死6倒(12.8%),合并脑出血11例(23.4%),合并脑梗塞8例(17.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有无吸烟史和低血糖史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差异有意义(P〈O.05),患者糖尿病类型以及每日摄盐量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差异未见显著性(P〉O.05)。结论:吸烟、低血糖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戒烟,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积极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骨钙素(BG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BMD、FBG、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BG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MD和血清BGP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P〈0.01),FBG、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BM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骨康通过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GP含量,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的临床发病率国外报道为5%~14%,国内报道为0.9%~36%,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者,半数以上会发生肾功能不全,约有5%~1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DN而致尿毒症。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着眼于降糖、降压等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有植物神经病变患者,临床多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衰退。据报道,其发生率从10%~22%不等,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左右,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良好,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20%左右,糖尿病患者死于尿毒症者约5.8%。中药防治DN有一定的疗效,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涂开峰  王中鑫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80-1180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国外发病率为5,8%~6.3%,我国为2.8%~4.5%。它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为主要特征,治疗上颇为棘手,处理不当,常需截肢。因此,糖尿病足治疗近年受到重视。我院自1994-01至今,采用中西治疗糖尿病足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从体质方面为治疗及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200例,采用收集患者自测表的方法计算并判定纳入病例的体质,收集纳入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指标等。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体质分布以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所占比例较大,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较小;(2)随着年龄增加,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体质多倾向于阴虚质、阳虚质;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多倾向于痰湿质;空腹血糖偏高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多倾向于阴虚质;血脂偏高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多倾向于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高;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多为阳虚质。结论:随着年龄增加,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多倾向于阴虚质、阳虚质,且多存在兼夹体质。体质个体间的差异性往往对某种或某一类致...  相似文献   

14.
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控制、运动等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拜糖苹治疗,治疗组另加服玉泉丸,每次6g,1日4次,疗程3个月,同时观察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RP、TNF-α、IL-6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玉泉丸能降低已升高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糖骨宁汤治疗糖尿病并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并骨折(或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用糖骨宁汤治疗糖尿病并骨折(或骨质疏松)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3~77岁。全组入院初查空腹血糖均大于6.1...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临床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糖尿病肾病西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联合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对糖代谢、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 90 例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 例)。对照组予以阿仑膦酸钠、维生素 D3 及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 疗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 2 h 血糖(2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Ⅰ 型 β– 胶原片段(β–CTX)、骨钙素(BGP)、Ⅰ 型胶原 N 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钙(Ca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β–CTX、BGP 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INP、BALP、Ca2+ 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利拉鲁肽与外 源性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改善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黄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芪黄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血浆ET水平含量变化等的影响,并与糖适平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1年后抽取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显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浆ET水平下降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治疗组在空腹血糖、尿糖、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黄降糖胶囊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有一定的保护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可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该胶囊对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其血管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导致足坏疽的直接原因为肢端中小血管循环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功能障碍加上局部挤压、摩擦、碰撞、皮肤干燥破裂或合并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由于对该病缺乏认识,治疗措施不当,病情常在短期内加剧,甚者需行截肢或合并败血症而亡。国内报道其占糖尿病患者的0.9%~1.7%,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者占2.8%~4.5%,欧美国家报道其发病率5%~20%,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者占非外伤性截肢的一半,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笔者现将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15%。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目前最实际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还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患者一生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单是身体的痛苦,还会因不得不终生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使用药物及定期到医院随诊,在考学,找工作时障碍重重,前途状况堪忧。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患者心理负担很重,容易产生精神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反过来对糖尿病本身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通过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根据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