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乳腺癌ER,PgR和CEA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陈主初 《癌症》1992,11(2):154-155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gR)的检测结果与其内分泌治疗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癌胚抗原(CEA)亦具有估计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但迄今国内外对乳腺癌 ER、PgR和CEA同时标记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癌ER、PgR和CEA同时进行标记,以便为临床联合应用ER、PgR和CEA的检测结果指导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gR)状况对乳腺癌复发及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有肯定意义,但仍有大约40%ER阳性和25%~30%ER,PgR均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研究发现,单纯ER蛋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其局限性。目前人们已对异常ER蛋白与抗激素基因表现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兰他隆 (lentaron)治疗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1998年 11月~ 1999年 9月对 17例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 2 50mg肌肉注射 ,每2周 1次 ,至少 2个月。结果 :无完全缓解者 ,部分缓解率 2 9 4 1% (5/ 17) ,稳定 6 4 71% (11/ 17) ,进展5 88% (1/ 17)。治疗中出现轻度副作用 7例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兰他隆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复发性乳腺癌以及不能耐受手术、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李氏激素荧光组化法对194例乳腺癌作了雌激素受体(ER)测定,其中175例同时作了孕激素受体(PgR)测定,本组ER阳性细胞占50%以上者58例(29.9%),30%以上者102例(52.6%),ER阳性率为52.6%,PgR阳性率为53.1%。175例乳腺癌ER、PgR同时阳性者占48.6%;同时阴性者占41.7%;ER阳性、RgR阴性者占5.1%;ER阴性而PgR阳性者占4.6%,说明大多数乳腺癌两种受体的水平基本上一致,雌激素受体阳性时孕激素受体亦多为阳性。并对雌激素受体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兰他隆(lentaron)治疗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998年11月-1999年9月对17例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250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至少2个月。结果: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率29.41(5/17),稳定64.71%(11/17),进展5.88%(1/17)。治疗中出现轻度副作用7例,无严惩不良反应。结论:兰他隆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瓜在发生率低,是复发性乳腺癌以及不能耐受手术、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兰他隆治疗转移性乳腺癌7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7例转移性乳腺癌均是根治术后病人,最长8年,最短6个月,雌激素受体为阳性,术后行CMF化疗和内乳、锁骨上区域放疗,有4例病人口服过三苯氧胺。本次发生转移时都已绝经2年以上,年龄49~68岁,其中骨转移3例,肺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 兰他隆250mg,每半月一次,肌肉注射,连续用药8次,比较治疗前后的客观变化判定疗效。2 结果 7例病人中,治疗有效者4例(CR PR),病情无变化者3例(SD),无病情恶化者(PD)。见附表。在用药过程中及用  相似文献   

7.
人体乳腺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检测7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勇  佘丹阳等 《肿瘤》1991,11(6):255-257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gR)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用ABC法(Avidin-BiotinComplex method)标记了75例乳腺癌石蜡切片,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标记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ER、PgR免疫组化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居来提·艾力  柳光宇  沈坤炜 《肿瘤》2006,26(11):1033-1035,1054
目的:探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乳腺癌中孕激素受体(PgR)表达情况与目前已确立的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指标,包括HER-2/neu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间连续收治的ER阳性的可手术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获得912例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年龄〈50岁者360例(39.5%),年龄≥50岁552例(60.5%)。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R,PgR和HER-2/neu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neu过度表达、ER低表达、年龄≥50岁以及淋巴结有转移是独立预测PgR表达缺失的相关因素.本组ER^+PgR^-乳腺癌较ER^+PgR^+乳腺癌存在更多的HER-2/neu过度表达的现象(12.8% vs 5.8%);而本组73例(8.0%)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中有50.7%同时合并PgR^-,而HER-2/neu无过度表达(“-~++”)的病例合并PgR的占29.9%,P〈0.001。结论:PgR表达缺失与HER-2/neu过度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采用PAP免疫组化法测定 19例带状瘤组织的ER(Estrogen Receptor)和PgR(Proge-stin Receptor)。结果ER和PgR双阳性为6例,为31.6%。ER阳性而PgR阴性为3例,为15.8%。ER阴性而PgR阳性为3例,为15.8%。ER和PgR双阴性为7例,占36.8%。在肿瘤的不同部位间和男女性别间ER和PgR的分布无明显统计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雌激素受体及孕酮受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毅  江萍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11):854-855
近年来,不少作者认为大肠癌与乳腺癌一样,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并进一步探索这些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共同病因及抗雌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1986年1月至1989年1月我们对68例大肠癌(直肠癌49例、左半结肠癌10例,右半结肠癌9例)作了雌激素受体(ER)及孕酮受体(PgR)测定,并就其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作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标准来源测定ER及PgR的材料全部来源于本院手术切除标本,诊断均经病理证实。1.2 测定方法测定ER及PgR均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法,以17β-Estradiol-BSA-FITC测定雌激素受体,Progesterone-BSA-TMRITC测定孕酮受体。将大肠癌或转移淋巴结的新鲜标本作6~8μ厚度的冰冻切片,用10~(-4)克分子浓度的非荧光雌二醇作竞争性抑制试验,并将另一对照标本预先加热 70℃,30分钟,作加温试验。如用荧光激素孵育的标本,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法于石蜡切片对6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及33例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休(PgR )检浏.结果显示:在腺癌中ER , Pg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 O1) .癌组织中乳头状癌阳性率最高,滤泡状癌次之,未分化及其它癌最低.40岁以前癌组织中PgR阳性率高于40岁以后(P<0. 05).女性癌组织中PgR阳性率高于男性(P<0. 05) .提示:ER , PgR检测有可能成为判断癌组织分化及枯计预后的一项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寻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将有助于筛选对化疗敏感的患者,指导个体化治疗.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对160例行4个周期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前肿瘤穿刺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Topo-Ⅱ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总临床有效率为8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为46例(28.8%),部分缓解率为90例(56.3%);病理完全缓解2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ER、PgR表达阴性及Her-2过表达均可预测临床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Her-2过表达仍是预测临床完全缓解的独立变量(P=0.011),仅ER阴性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变量(P=0.001).结论:Her-2过表达、ER阴性的患者对紫杉醇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可作为该方案的疗效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CD44V6、nm23-H1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 CD44 V6、nm2 3- H1 及 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0~ 1997年在本院治疗、随访资料齐全的乳腺癌患者 92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 (S- ABC法 )检测 CD44 V6、nm2 3- H1 及 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关系。结果  CD44 V6、nm2 3- H1 和 E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80 .4%、82 .6 %和 73.9%。CD44 V6阳性率在乳腺癌临床分期 ~ 期高于 ~ 期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1) ;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 ER阳性率、nm2 3- H1 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5 ,P<0 .0 1) ;CD44 V6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阴性者 ;ER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阴性者。结论  CD44 V6和 E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评价预后指标 ,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双乳腺癌术后,肝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胸壁转移,左胸腔积液。患者于1997年8月于外院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9,免疫组化ER(±)、PR( )。术后在外院曾行CMF辅助化疗、白细胞介素治疗。1998年5月左锁上淋巴结转移。1998年5月来我院行法乐通治疗,病情稳定2个月。1998年7月改用甲孕酮治疗,病情稳定10个月。1999年5月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于1999年6月行氨鲁米特治疗,病情稳定5个月。于2000年4月行兰他隆治疗,病情稳定6个月。2000年10月患者左乳行X线检查见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癌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74例乳腺癌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与病理,随访5年以上,观察其生存时间,制作Kaplan-Meier评价生存曲线,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乳腺癌高发年龄在40~49岁;Ⅰ期、Ⅱ期与Ⅲ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曲线不同;乳腺癌的肿块大小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绝经后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未绝经患者;ER(-)病例平均无病存活时间小于ER(+)病例。结论 必须重视乳腺癌的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系统治疗;全社会应普及乳腺癌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兰他隆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X  Song S  Jiang Z  Wu S  Yu J  Wang T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511-513
目的:观察兰他隆(Lentaron)治疗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34例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250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至少1个月。结果:34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的患者中,部分缓解(PR)5例,占14.7%,稳定(SD)20例,占58.8%,其中病情稳定≥6个月者12例,占35.3%,临床获益患者(PR+SD≥6个月)17例,占50.0%,病情进展9例,占26.5%,骨、软组织和内脏转移有效率依次为30.8%(4/13),13.6%(3/22)和5.3(1/19),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兰他隆治疗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有一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ER、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及时送检肿瘤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R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FGFR1蛋白表达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FGFR1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比较不同FGFR1蛋白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 89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体内均存在FGFR1蛋白表达,其中高表达58例,低表达31例;高、低表达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89例ER阳性患者存活71例,存活率为79.78(71/89);FGFR1蛋白低表达组存活率为93.55%(29/31),高于FGFR1蛋白高表达组72.41%(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3,P=0.018)。结论 FGFR1蛋白在ER阳性乳腺癌中存在不同程度表达,且FGFR1蛋白高表达患者ER表达水平偏低,并可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男性乳腺发育和乳腺癌与血清E2和ER及PR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瑞  王辉  陈江浩  姚青  王岭  贠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12-1213,1239
目的:研究男性乳腺发育、乳腺癌与雌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探讨男性乳腺发育、乳腺癌患者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了35例男性乳腺发育和2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了35例男性乳腺发育、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切除标本的ER和PR。结果:男性乳腺发育患者血清E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3),而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乳腺发育(77·1%、71·4%)、乳腺癌患者(87·5%、75·0%)病理标本ER、PR阳性率均较高。结论:男性乳腺发育、乳腺癌与体内E2水平及乳腺ER、PR相关,可能是机体环境中较高的雌激素及其相关激素一起与局部乳腺ER、PR相互作用,诱发男性乳腺发育,进而可能发展为乳腺癌;ER阻滞剂及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可用于临床治疗男性乳腺发育和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5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5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74.6%(44/59).随访9~12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61%,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明显优于Ⅲ、Ⅳ期患者.结论 男性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HER2和ER/PR双阳性表达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ER2受体和激素受体(ER和/或PR)双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可手术且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93例,HER2阳性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确认,其中ER/PR阳性者59例,ER和PR阴性者3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HER2和ER/PR双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与HER2单阳性表达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和88%(P=0.380),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和82%(P=0.999).结论:辅助蒽环类化疗及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不能改善HER2和ER/PR双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对双阳性患者应加强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