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郁证广泛存在于临床诸多疾病中,或郁于气血,抑或郁于表里;或因郁而致病,抑或因病而致郁;或郁而太过,抑或郁而不及。袁师临证分别从五郁论治因肝气郁滞所致的失眠、脾阳不升郁而化火之痤疮、脾虚气滞之腹胀、痰热壅肺之咳喘、肾阳虚衰之水肿等诸多疾患,疗效甚显。附验案5则。  相似文献   

2.
痰证的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根 《江西中医药》2003,34(11):32-32
本文仅就痰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法用药谈一些粗浅的体会。1 痰证的产生原因及其与脏腑的关系水湿不能运化是产生痰饮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在脏腑方面 ,则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王肯堂指出 :“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 ,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肺热者 ,多脾实得之。”(《证治准绳》)所以 ,出现痰证 ,可有诸多因素 ,如心热、肺热以及其它原因 ,但总是关系着脾胃 ,因为痰是水湿所化 ,如脾胃健全受纳运化功能都好 ,饮食就能化为精微而充实人体。如化为痰 ,就会留滞在肺、胃、胸隔 ,以致随气升降 ,流窜各处 ,经络四肢无处不到 ,引…  相似文献   

3.
晨起呕恶、咳嗽,痰多色白,且痰滑易出,伴有纳呆食少,胸痞,身体困倦,嗜卧,舌苔厚腻,脉濡者,多由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外感寒湿,束肺困脾,水湿内停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湿而痰生,寅时肺经旺盛而痰聚,故晨起必出痰;因脾虚湿困,则纳呆食少;痰湿阻于上焦,气机不舒,则见胸痞;痰湿阻于中焦,则胃气上逆而呕恶;痰湿郁遏清阳,则肢体困倦、嗜卧;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则痰量多而色白,且痰滑而易出;舌苔厚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首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之功。淋巴结肿大发病机理为七情内郁,肝气郁结,脾虚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浊内阻。临床应用逍遥散治疗辨证为肝郁脾虚之淋巴结肿大者可疏肝健脾,气血运行正常,水湿痰浊自消,则淋巴结肿大可愈。  相似文献   

5.
对于痰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认为:自呼吸道产生而排出的涎液谓之痰,这是常说的狭义之痰、有形之痰,而中医理论又不仅限于肉眼可见之痰,更多的是指概念意义上的痰一无形的、无处不在的、蛊惑为病的痰,这是指广义的痰。痰是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更广泛的病理变化。痰证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以致水湿津液代谢障碍,凝聚变化而成。痰证具有病种广泛、复杂多变、病症怪异等临床特点。中医学中疑难杂症和危重急症多责之于痰证。  相似文献   

6.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方法 测定126例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气道舒张实验,研究不同证型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结果 不同证型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的反应性不同.ΔFEV1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逐渐降低;ΔFEV1%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逐渐上升,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出现下降.ΔFVC、ΔFVC%依气虚血瘀、痰热郁肺→阴虚血瘀、热痰恋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逐渐上升.可见随着气流受限的增加,ΔFEV1逐渐下降,ΔFVC、ΔFVC%逐渐增加,而ΔFEV1%表现不典型.结论 不同证型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和F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FVC增加较FEV1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郁证证治琐谈吴艳华郁之为病,不外七情和六淫两个方面。六淫之郁,总由邪不解散,如寒邪之郁于营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类。七情之郁,多见于情志不舒,气机郁结引起的病证,如怒伤肝则气上,思伤脾则气结之类,其涉及范围甚广,参杂在各种疾病中,放前人有“百病...  相似文献   

9.
一、病机湿之为病,有外、内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系脾虚所生,多因酒食过度,过食肥甘,恣食瓜果,而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外湿和内湿虽有区别,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往往互相影响。伤于外湿而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可以导致湿邪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榴致外湿侵袭。湿邪侵袭人体以后,因其侵犯的部位及病理变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湿邪袭表,可导致外感表湿证或湿痹证;伤于里,可困阻脾胃,影响运化,产生腹满、泄泻、水肿等证。温为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证候。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脾虚则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由于脾虚的存在,正气之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容易发生人体各个系统各种各样的疾病。不仅如此,脾虚还会产生食积,痰饮之类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积聚过多,又会阻碍人体气机,进而影响他脏他腑的功能,促其新病的发生和旧病的复发甚至恶化。因此,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丛生”之说是有临床现实意义的。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是发生疾病之关键,故对脾虚证的病机演化规律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其组方精炼,配伍得当,初时为治疗妇科疾病所设,可治疗肝脾不调之肝郁脾虚湿盛、水湿内停之证。该方还可用于治疗肝脾不调相关的各种内科疾病,临床中凡属于肝郁血虚、脾虚湿盛、痰瘀内停等证均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通过病案举隅,介绍笔者对此方的临床运用经验和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郁证又有郁结之称。郁是郁滞不通,结是结聚而不得发越之意。此证临床较为常见,现综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教科书,参以己见,概述如下,供青年同道临证时参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载有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等,合称六郁。《景岳全书》提出情志之郁,遂有怒郁、思郁、忧郁、悲郁、惊郁、恐郁等名称。《赤水玄珠·郁证门》提出五脏本气自郁,载有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胆郁等名称,其中以肝气郁结最为常见。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而致血滞、痰结、食积、火郁,乃至脏腑不和,心脾两虚,阴虚和血虚等多种病证。所以,它的范围比较广泛,即所谓“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如《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1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熏蒸于表或湿热兼表,辨证要点为身黄(目黄、皮肤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心烦,口渴,身痒,无汗,甚见水肿,或伴恶寒、发热等表证。临床中可见于湿热郁蒸于表或可见表证的湿热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不独用于外有风寒,内有湿热,也可用于湿热外蒸,郁滞于表。若从发黄一证论之,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多见于湿热发黄的早期,由于病邪郁表,腠理闭塞而无汗。水湿郁热不得泄越而蓄积于内,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致使邪无出路,与热相合,熏蒸肝胆而导致发黄。还需指出的是,表邪不解,或湿热熏蒸,常见皮肤发痒等症,如湿热不得表解,郁蒸于肺,失于通调水道之职,水气泛滥,还可导致水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还为临床治疗皮肤痒疾及湿热水肿之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郁,有滞而不通之义。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教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但总以气机为主要关键,多由气郁而影响其他,而久郁则都能化热生火,所以治郁重在调气,郁久则兼以清火。所谓“木郁达之”,是治郁之大法;但对气郁挟痰者,在  相似文献   

15.
<正>《丹溪心法》越鞠丸,又名"芎术丸"或"芎附丸",原方由炒苍术、醋炒香附、川芎、炒神曲、黑山栀5味药组成,为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之专方,重点在行气解郁,配伍活血、燥湿、清热、消食之品,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郁一并消除。正如《类证治裁》云:"丹溪之越鞠丸以治六郁,开调气机为主,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气郁,相因为病。"笔者本着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以证为轴心,有斯证用斯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螺旋增强CT(SCT)表现、组织病理学与中医临床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螺旋增强CT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及中医临床证型,按照中医辨证分组: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种证型,采用双盲法研究肺癌螺旋增强CT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各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种证型中以肺郁痰瘀型多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在气阴两虚型中多于其它证型(P<0.05);胸膜凹陷征在肺郁痰瘀型中多于其它证型(P<0.05);胸腔积液在脾虚痰湿型中多见;增强60秒后CT值气阴两虚型高于肺郁痰瘀型和阴虚痰热型。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肺郁痰瘀型以鳞癌多见;脾虚痰湿型以肺泡癌多见;阴虚痰热型以腺癌多见。结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SCT表现、组织病理学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可以作为临床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失眠常见,多由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肝阴虚、心肾不交、胆郁痰扰所致。对于肝郁气滞者当舒肝理气,解郁安神,养血扶正;心脾两虚者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扶正解毒;心肝阴虚需甘润缓急,养心安神,化瘀解毒;而心肾不交则需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热解毒;胆郁痰扰则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化瘀解毒。本病往往正虚邪盛、虚实夹杂,治疗当明晰证候,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痰迷于心,则见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停一、痰证的分类和特点历代医家对痰证的分类极多。有以性质分类者,如风痰、郁痰、虚痰、燥痰等;有以部位分类者,如痰阻肺络、痰迷心窍、痰浊附骨等;有以症状分类者,如痰泻、痰哮、惊痰、痰厥等。此外,“痰”停留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又可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如痰滞于肺,可见咳喘咯痰背冷;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痞证以心下痞为主症。临床上痞证可以分为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和虚痞证3种,其病机均与心相关。热痞证与寒热错杂痞证皆由心中有热所致,治疗采用泻心汤类方,清泻心中热邪以消痞。热痞证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亢盛,附子泻心汤证则兼有肾阳虚衰;寒热错杂痞证如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上炎、脾胃虚弱,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热脾虚、水气内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心中有热。虚痞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脾不足,治以温补心脾为主,旋覆代赭汤证属于心阳不足、脾虚有痰,桂枝人参汤证属于心脾两虚兼有表证。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脾胃病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是因为小儿饥饱不节,贪食求多,造成脾胃损伤。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出现水湿内停,湿聚为痰、为饮,故曰“脾虚则生湿”、“脾湿动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痰湿在脾胃病方面表现脘腹胀闷、恶心呕吐、便溏等。笔者就儿科脾胃病最常见之呕吐、泄泻二证从痰湿而治的体会分析如下。1痰饮呕吐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致胃气不降则发生呕吐,其特点往往是呕吐清水痰涎,有的患者胃中有振水声,也有兼脘闷不食等证的。夏某,男,8岁,1998年5月12日初诊。患儿胃脘部胀痛、呕吐20天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