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经汤加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肾虚血瘀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从105只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余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缝内膜,余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构建EM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中随机选取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63 mg·kg-1)及温经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取各组内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测量治疗前后各造模组异位灶长(D1),宽(D2),高(D3),并计算异位灶体积;免疫组化(IHC)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反应素-1(TSP-1)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TNF-α以及TS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镜下病理观察可见空白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结构完整,呈子宫腔状或环形封闭式结构,内有囊肿形成,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上皮,大部分上皮细胞有分泌现象,间质致密,基质呈少许纤维化,血管增生密集,并可见到少量腺体及炎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内膜组织中JAK2,STAT3,p-STAT3,VEGF,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TS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加味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7含量显著降低(P<0.01),异位灶体积显著减小(P<0.01);温经汤加味高、中剂量组内膜组织中JAK2,STAT3,p-STAT3,TNF-α,VEGF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S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经汤加味具有抑制EM肾虚血瘀型大鼠异位灶侵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免疫屏障、阻断微血管新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锌指蛋白3(GATA3),T盒转录因子(T-bet)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消咳喘组(5 g·kg~(-1)),二陈汤组。以烟熏合并脂多糖(LPS)气管滴注的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治疗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GATA3,T-bet mRNA表达,免疫组化(IHC)检测其肺组织GATA3,T-be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2显著升高(P 0. 01);肺组织GATA3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T-bet的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IL-10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12则不同程度的降低(P 0. 05)。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GATA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T-bet则受到了抑制(P 0. 05)。结论:二陈汤加味可能是通过降低IL-12,增加IL-10的含量,并抑制T-bet,兴奋GATA3的蛋白和mRNA表达,来减轻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改善肺功能的,并阻止COPD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ssue inhibitor-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6 mg·kg~(-1)),单味秦艽组(25 g·kg~(-1)),秦艽配伍威灵仙(秦威组,25 g·kg~(-1)),秦艽配伍桑寄生(秦桑组,25 g·kg~(-1))、秦艽配伍防己(秦防组,25 g·kg~(-1)),共8组,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正常组,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实验过程中,每3 d测量1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F)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MMP-3,TIMP-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MMP-3,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含量,踝关节MMP-3蛋白表达水平,MMP-3 mRNA明显升高(P 0. 05,P 0. 01),踝关节TIMP-1蛋白表达水平,TIMP-1 mRNA显著降低(P 0. 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及血清R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秦威组降低最显著(P 0. 01);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MMP-3蛋白表达水平及MM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1),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雷公藤多苷片组、秦威组及秦桑组大鼠踝关节TIMP-1蛋白表达水平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以秦威组升高最显著(P 0. 01)。结论: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平温相配的秦威组疗效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原则基本相符。该配伍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可以减少MMP-3,升高TIMP-1的表达,减轻关节软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观察活血化痰中药对肺泡灌洗液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5只,雌雄不限,鼠龄4~8周,体重(22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中药干预组采取强迫游泳、熏烟等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予活血化痰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浓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活动较少,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常拱背蜷卧,有撮毛,食欲减,体重增幅减低,口鼻分泌物增多,常呼吸急促,有咳嗽,偶可闻及痰鸣音,鼻部、唇周及爪甲变暗变紫。中药干预组大鼠的状况优于模型组。模型组与中药干预组HIF-1α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低于模型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中药可以降低大鼠HIF-1α水平,消减炎症程度,改善肺功能。中药干预HIF-1α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COPD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金华  车頔  陈东  曾其毅 《新中医》2015,47(7):267-26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10只:脂多糖(LPS)6 h组、LPS 24 h组、LPS 48 h组、XNJ 6 h组、XNJ 24 h组、XNJ 48 h组、对照6 h组、对照24 h组、对照48 h组。各LPS组、各XNJ组以腹腔注射LPS建立严重脓毒症模型,各XNJ组尾静脉注入醒脑静注射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9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各LPS组和各XNJ组不同时间点的CRP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在48 h达到高峰,与各对照组大鼠比较,各LPS组和各XNJ组血清CRP水平升高显著(P<0.05)。各XNJ组不同时间血清CRP浓度较各LPS组为低(P<0.05)。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各LPS组和各XNJ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升高显著(P<0.05),6 h达高峰,6 h后开始下降。各XNJ组各时间点TNF-α、IL-6和IL-1β水平与各LPS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降低严重脓毒症大鼠部分促炎因子的水平并在早期即开始起抑制作用,从而可能起到减轻严重脓毒症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琪  陈瑞  彭苗  李伦  李桐  梁凤霞  徐芬 《中国针灸》2020,(2):185-191
目的:探讨电针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脂肪组织炎性反应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挑选13只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将达到肥胖标准的大鼠39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3只。每组随机选3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记录术中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以评定胰岛素敏感性。随后电针组针刺"足三里""丰隆""中脘""关元",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刺激15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假电针组取电针组穴位旁开约5 mm处浅刺并夹持电极,不予通电,其余同电针组。于干预前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干预结束后取肾周白色脂肪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乙酰化NF-κB(Ac-NFκ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IRT1和Ac-NFκB在脂肪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经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后,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体质量显著增高、GIR下降(P<0.01),提示肥胖大鼠造模成功且伴有胰岛素抵抗。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下降、GIR升高(P<0.01),而假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降低,Ac-NFκB蛋白表达升高,IL-6、TNF-α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脂肪组织中SIRT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Ac-NFκB蛋白表达降低,IL-6、TNF-α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假电针组各指标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结果显示,SIRT1和Ac-NFκB在脂肪组织中存在共表达。结论:电针刺激能够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状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SIRT1/NF-κB通路,下调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任宇超  张琳  焦晓琪 《新中医》2020,52(4):7-10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5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和S1P组诱导CHD模型。模型诱导成功1周后,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S1P组按1.0 mg/kg剂量给予S1P,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使用TUNEL染色方法观察计算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I3K、Akt及凋亡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TTC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出现大面积的心肌梗死(P<0.01);与模型组比较,S1P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其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1P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PI3K、Akt蛋白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内p-PI3K、p-Akt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Caspase-3的表达水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1P组p-PI3K、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Caspase-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S1P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有效抑制CH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对大鼠骨关节炎(OA)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作大鼠骨关节炎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康复运动组和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组。经干预治疗8周后测定大鼠膝关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仙灵骨葆组、康复运动组和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组大鼠的IL-1β、Caspase-3、MMP-1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仙灵骨葆组和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组大鼠的IL-1β、Caspase-3、MMP-13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康复运动组大鼠的Caspase-3、MMP-13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组大鼠的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低于仙灵骨葆组和康复运动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联合康复运动可以调节骨关节炎诱导的关节退行性改变,减少促炎介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针加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探讨针加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5!L Aβ1-42法(1!L/min)制备A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针刺加艾灸"百会"、双侧"肾俞"穴进行治疗,15min/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间休息2d。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SOCS3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原平台次数和在安全象限平台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原平台次数和安全象限平台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SOCS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区JAK2、STAT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明显减少(P0.01),SOCS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和负反馈因子SOCS3均参与了AD发病的病理过程,针灸可能通过上调SOCS3来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其活化,减少慢性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从而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达到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每组再按术后干预1、3、7 d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行肝左叶切除术建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不切除肝叶。电针组选取"四关"穴("合谷"和"太冲")给予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1 mA,每天1次,每次20 min。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HIF-1α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取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进行HIF-1α和凋亡细胞的共定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1、3、7 d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术后1、3、7 d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均P<0.05)。在术后干预3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组织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均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HIF-1α表达与凋亡染色共定位于同一细胞。结论:电针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HIF-1α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