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应用的溶栓剂种类很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AMI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结果,以探讨不同溶栓剂对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急性肺血栓栓塞 (APE)的溶栓治疗始于 30年前。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求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出血风险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随着优质溶栓药物的开发及溶栓方案、给药途径的改进 ,APE的溶栓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有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 (SK)、尿激酶 (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剂 ,是具有启动 -放大纤溶系统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溶解血栓 ,使其降解成可溶性肽类。目前新一代溶栓剂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缺失突变体 (r -PA)、TN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相似文献   

3.
静脉溶栓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们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艾通立)、链激酶、尿激酶对急性心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与非溶栓组进行比较,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 因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因此,溶栓治疗是重要的医学课题。已有的溶纤剂如尿激酶、链激酶以及国外新近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r—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弊端。  相似文献   

5.
溶栓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链激酶、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普遍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其它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新的溶栓药物,如茴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重组单链尿激酶和葡激酶有较高的纤维蛋白亲和性和体内半寿期较长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应用或试用。GPⅡb-Ⅲa拮抗剂可预防冠状动脉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血管再闭塞,降低死亡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血浆中新发现的纤溶抑制物。抗TAFI抗体和TAF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应用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及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疗法以降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过程中的室性心律失常,评估溶栓早期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AMI107例,男87例、女20例,年龄59±12(32~84)岁。其中前壁58例、下壁49例,均无近期手术、冠脉搭桥、溃疡病、抗凝治疗史以及严重高血压等溶栓治疗禁忌症。症状出现后的6小时内分别给予尿激酶原(59例)、酰基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原激活剂复合物(39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例)、尿激酶(4例)进行溶栓治疗。之后,静注肝素7500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尽早实行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治疗AMI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分析69例AM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降低死亡率。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溶栓效果优于链激酶(SK)。溶栓时和溶栓后同时应用肝素及阿司匹林可降低再闭塞率。溶栓剂 rt-PA 与 SK 或尿激酶(UK)联合应用可减少再闭塞。出院后华法林加小剂量阿司匹林(80mg/d)可促使残余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10.
郭红梅  杨磊  秦伟  项宁  胡文立 《山东医药》2008,48(14):46-47
建立犬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模型,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ICA)系统血管栓塞后2h,经静脉给予尿激酶原、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2h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治疗后8h取病理学观察出血情况。发现尿激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血管开通率高于尿激酶组;出血情况3组相似。提示尿激酶原组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血管再通率相当,但对其出血副作用的评价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急诊溶栓是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有效措施。过去20多年里,急诊溶栓的开展使急性血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栓药物的发展,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激活剂(rt—PA)。天然提取的溶栓剂如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SAK)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植物中发现的抗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化合物PUW-1,可能避免出血副作用,它是惟一可口服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病变的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冠脉闭塞引起的心肌严重缺血、坏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6月用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三种溶栓药物治疗AMI者125例,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在基层医院。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但各自的价格和再通率不完全相同,选择一种价位适中,再通率高的溶栓剂尤其重要,本文将对国产尿激酶(UK)及国产重组链激酶(r-SK)(青岛国大药业)两个溶栓剂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溶栓疗法已得到广泛研究。临床试验证实,链激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t-PA)能提高生存率,t-PA治疗的阻塞血管再通率和生存率高于链激酶。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主要的生理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r-PA)是一种新型的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分子的突变体,半衰期延长,纤维蛋白特异性降低。该试验旨在比较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并与GUSTO-Ⅰ试验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5.
3 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随机试验已证实,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缓解血栓栓塞造成的血管闭塞,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尿激酶和链激酶静脉滴注12~24小时疗效相同.与尿激酶以4400 IU/(kg·h)的速度静脉滴注12~24小时相比,10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2小时输注可更快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尿激酶静脉滴注完毕后二者的溶栓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1995年8月-2000年6月我科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十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几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已证实,溶栓治疗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近年来溶栓治疗降低病死率的机制、溶栓药物之间疗效的比较、用药方案的改进及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1.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与AMI病死率:溶栓治疗降低AMI病死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保护并挽救缺血(尚未坏死)的心肌。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新观点,较详细地介绍了老年患者链激酶及速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各项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并比较采用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采用尿激酶的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溶栓1组、溶栓2组.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凝指标.结果 疗效、治疗后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溶栓1组和2组的疗效肯定,而且,溶栓2组比溶栓1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比采用尿激酶更加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100mg静脉给药的疗效,国外已有大量报道。为了探讨小剂量r-tPA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我们应用50mg r-tPA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该药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