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与孕三烯酮的临床疗效,探讨EMS术后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EMS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术后应用GnRH-α治疗(GnRH-α组)和应用孕三烯酮治疗(孕三烯酮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GnRH-α组血清LH、FSH和E2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而PRL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需特殊处理;治疗1年后的缓解率GnRH.仅组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P〈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MS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应首选GnRH-α。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在人工肝治疗和内科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3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依据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判定人工肝治疗有效组17例、无效组12例,内科治疗有效组11例、无效组23例,23例健康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动态观察Treg细胞水平变化规律并分析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Treg细胞水平(2.46±0.56)%,有效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人工肝有效组(1.92±0.78)%,内科有效组(2.10±0.5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2.62±0.67)%,内科组(2.89±0.7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其中人工肝组(4.64±1.31)%,内科组(4.87±2.8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5.44±2.13)%,内科组(5.91±2.7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无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水平变化在有效患者呈现低→高→低的“峰”形曲线,且人工肝组较内科组Treg细胞水平较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无效患者呈现高→低→高的“谷”形曲线。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疗效相关,可作为肝衰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分别为60.6%(20/33)、78.8%(26/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12/35)、54.3%(19/35)(P均〈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HBV YMDD变异株:治疗组仅有1例(3.03%),对照组有8例(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观察卒中单元试验组与普通病房治疗对照组在脑卒中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诊断、NIHSS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改善91.3%(73例),高于对照组71.3%(57例);治疗后试验组BI改善93.8%(75例),优于对照组75.0%(6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为甘草酸二胺150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优于甘草酸二胺。  相似文献   

6.
谢华良  余夏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66-166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45例加用纳洛酮。动态检测两组患者抗休克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88例患者中83例(94.3%)治愈。治疗组1例(2.2%)死亡。对照组4例(9.1%)死亡,经比较,两组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ET治疗后下降(P〈0.05),而对照组ET早期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2h两组的NO均升高(P〈0.05);对照组随着休克的发展,NO维持升高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NO治疗后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和NO同步进行性下降,其下降与纳洛酮早期干预正相关(p=0.78)。结论纳洛酮能通过拮抗阿片肽受体来缓解ET和NO在休克时的血管作用机制.临床上亦可用ET和N0作为判断预后和判定抗休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萘哌地尔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在口服萘哌地尔25mg的基础上,再加服阿奇霉素0.2g;对照组50例口服阿奇霉素0.2g。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基本痊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总有效78.85%;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32.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残余尿量(RU)以及提高最大尿流率(MFR)和平均尿流率(AFR)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萘哌地尔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探求更加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6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睡前口服75mg,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口服50mg,每天1次),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皆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经过8周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皆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1%(60/6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46%(51/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AG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PAG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与 PT 变化不明显,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APTT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延长,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皆发生胃黏膜出血,其中研究组2例,对照组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虽然都可以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妊娠末期和产前难产因素,提高围产期质量,本文对182例初产头浮孕产妇进行综合分析。初产头浮组脐带异常119例,占65.4%(P<0.01);其中78例剖宫分娩,占66.4%(P<0.05)。初产头浮组与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分别为61:28(P<0.01)。初产头浮组中巨大儿87例(47.8%),对照组42例(23.1%)P<0.01。初产头浮组骨盆异常的发生高于对照组(46:34)。初产头浮组总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19.6±1.78:1.5±1.90)P<0.01。发现初产头浮主要与脐带缠绕、巨大胎儿、骨盆异常和胎盘低置有关,且增加难产和剖宫产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5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采取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患儿的恢复是很重要的,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60例肝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73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对照组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索(TB)、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改善(P均〈0.01),但球蛋白(GLB)有所下降。对照组TB、TBA、ALT和PTA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中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8.95%(15/19例)、存活率为63.13%(101/160例);均较对照组的38.46%(5/13例)和47.79%(54/113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50.05)。结论:内科综合疗法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对患者血脂、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8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随访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氟伐他汀在ACS早期应用可在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6).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4周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显愈率为75.0%,与对照组4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96h后意识障碍改善率为89.3%,对照组为7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6h后显愈率比较,干预组为78.6%,对照组为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给予亚低温治疗能提高脑卒中的显愈率和意识障碍的显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高血压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国产缬沙坦(霡欣):对照组给予进口缬沙坦(代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差异显著(P〈0.05):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霡欣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且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H)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头部低温对其的影响。方法124例HIH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头部低温治疗分为头部低温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d血清IL-6、TNF—α含量。并与正常组(40例)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中存活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6、TNF—α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前头部低温组和对照组间IL-6和TNF—α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8d,头部低温组IL-6、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均〉0.05),头部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头部低温组较对照组存活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HIH早期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头部低温可有效降低其含量,提高存活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钟裕  吴行才  谢志彬 《中国康复》2014,29(3):203-20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3组,高压氧组80例,接受高压氧、康复及药物治疗;康复组81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7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康复效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3组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巴氏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高压氧组及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组又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3组康复效率比较,高压氧组和康复组的康复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联合组的康复效率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医学训练式治疗(MTT)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MTT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肌力、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PT、TW、AP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MTT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78耳)给予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和沐舒坦;对照组65例(73耳)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骨气导差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沐舒坦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5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衰竭分为两组:沐舒坦组(沐舒坦联合nCPAP)30例和对照组(nCPAP)28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氧合指标、PaCO2变化。结果①沐舒坦组、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86.7%、78.6%,失败率13.3%、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沐舒坦组、对照组治愈率83.3%、42.9%,病死率6.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沐舒坦组nCPAP通气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h肺氧合指标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8、60、72h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新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衰竭效果明显优于新型nCPAP,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