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小核仁 RNA 宿主基因 14(SNHG1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侵袭 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癌细胞 SNHG14 和 miR–656–3p 的表 达。与 sh–SNHG14,miR–656–3p 抑制剂,miR–656–3p 模拟物,pcDNA3.1–SIRT5 共转染后,检测 HepG2 和 MHCC97H 细 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然后用 qRT–PCR 测定 SNHG14、miR–656–3p 和 SIRT5 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 RNA 下调 SNHG14 与 miR–656–3p 之间的关系,以及 miR–656–3p 与 SIRT5 之间的关系。结果:HCC 细胞中 SNHG14 表达上 调,miR–656–3p 表达下调。抑制 SNHG14 和 miR–656–3p 过表达,可抑制 HepG2 和 MHCC97H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SNHG14 直接作用于 miR–656–3p,SIRT5 是 miR–656–3p 的靶基因。miR–656–3p 抑制剂或 pcDNA3.1–SIRT5 可逆转 sh–SN HG14 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SNHG14 通过调节 miR–656–3p/SIRT5 轴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612 抑制白细胞分化抗原 151(CD151)基因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能力的影响。 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对其转染 miR–612 模拟物(miR–612 组)或 pcDNA3.1–CD151 过表达 载体(CD151 组)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 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SGC–7901 细胞中 miR–612 和 CD151 信使 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 Transwell 小室分别检测 SGC–7901 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 结果:与 miR–NC 组比较,miR–612 组细胞中 miR–612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 CD15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 与 CD151 组比较,在转染 72 h 后 miR–612 + CD151 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 < 0.05),miR–612 + CD151 组细胞凋 亡率明显高于 CD151 组(P < 0.05)。Transwell 小室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612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 数均明显减少,而 CD151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CD151 组比 较,miR–612 + CD151 组中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miR–612 可 通过靶向调控 CD151 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不同证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与中医症候的分析。方法:选取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80 例作为观察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同期 体检的健康体检者 20 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分别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各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LRP3)、NLRP3–2、NLRP3–3、NLRP3–4、NLRP3–5 基因 mRNA 的表达状况,分 析各组基因 mRNA 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中医症候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NLRP3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 NLRP3–2、3–3、3–4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均比 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瘀热阻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 NLRP3–2、3–3、3–4 基 因 mRNA、IL–6 的表达水平均比肝肾阴虚证和痰浊阻滞证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证型患者的 NLRP3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LRP3–2、NLRP3–3、NLRP3–4、NLRP3–5 基因 mRNA 的表达会调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瘀热阻滞证和湿热蕴结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瘦素对低氧状态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 核因子 –κB (NF–κB)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 ASMCs,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氧组,瘦素+ 低氧组(L200 组),瘦素+低氧+ HIF–1α 抑制剂组(2ME2 组),瘦素+低氧+ NF–κB 抑制剂组(PDTC 组),瘦 素+低氧+ HIF–1α 抑制剂+ NF–κB 抑制剂组(2ME2 + PDTC 组)。各组均孵育 24 h 后用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用 Western blot 法及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 HIF–1α、NF–κB 的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L200 组与低氧组相比,HIF–1α、NF–κB 的蛋白及 mRNA 表达增加;2ME2、PDTC、2ME2 + PDTC 组与 L200 相比,HIF–1α、NF–κB 的蛋白及 mRNA 表达降低,2ME2 + PDTC 组降低均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1)。L200 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显著升高;2ME2、PDTC、2ME2 + PDTC 组与 L200 相比 细胞增殖降低,2ME2 + PDTC 组降低更为显著;2ME2 + PDTC 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1)。结论:瘦素通过部分活化 HIF–1α/NF–κB 的表达而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对气道重塑的 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断藤益母汤(DTY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细胞活化的作用,以及对相关活化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HUVEC,DTYM (200,400 mg·L-1)作用后,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transwell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法及基质胶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管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黏附因子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脉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血管诱导生成因子61(CYR61),血管生成素-1(ANG-1),VEGF和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的增殖活力、迁移和管形成能力明显升高(P<0.05,P<0.01);E-selectin,ICAM-1,VCAM-1 mRNA表达升高(P<0.01);VWF,CD31,ANG-1,CYR61,VEGF-α,磷酸化(p)-VEGFR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CD31免疫荧光强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TYM两剂量组HUVEC的增殖活力、迁移和管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P<0.01);E-selectin,ICAM-1,VCAM-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VWF,CD31,ANG-1,CYR61,VEGF-α,p-VEGFR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CD31免疫荧光强度降低(P<0.01)。结论 DTYM抑制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管形成,与其调控HUVEC中CD31,VWF,CYR61,ANG-1的表达及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RhoA/ROCK-Ⅰ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应用积雪草苷300 μg·mL-1及RhoA的下游效应器Rho激酶的特异抑制剂Y-27632对实验细胞进行干扰实验。分为对照组、积雪草苷组、Y-27632组、积雪草苷+ Y-27632组。运用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RhA、ROCK-Ⅰ、CTGF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积雪草苷300 μg·mL-1能抑制RhoA、ROCK-Ⅰ、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27632能阻碍积雪草苷的作用,积雪草苷(300 μg·mL-1)+ Y-27632组,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积雪草苷组(P<0.05),与对照组及Y-276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Y-27632组与对照组比较RhoA、ROCK-Ⅰ、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雪草苷300 μg·mL-1能抑制RhoA、ROCK-Ⅰ、CTGF的mRNA与蛋白表达;而且可通过RhoA/ROCK-Ⅰ信号通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TGF mRNA与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积雪草苷治疗瘢痕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究广陈皮中的主要成分川陈皮素及橙皮苷在白血病 KG1a 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 法 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 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川陈皮 素及橙皮苷浓度不同对于 KG1a 细胞增殖抑制率影响不同,时间增加,增殖抑制越明显,剂量浓度越高增值越依赖,川陈 皮素和橙皮苷对细胞阻滞周期有所不同且两者能够降低细胞的抗凋亡蛋白 Bcl–2 蛋白表达、增加 Bax 及 Caspase–3 蛋白表达。 结论:川陈皮素与橙皮苷可以有效抑制 KG1a 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这可能与 Bcl–2 蛋白表达下调、Bax、Caspase–3 蛋 白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 SKBR–3 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SKBR–3 细胞以 2×106·2 mL-1 的密度接种到 6 孔培养板中,共 5 组。72 h 后损伤细胞,并加入 1 倍、2 倍、3 倍 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含药血清,以曲妥珠单抗为阳性对照,空白血清为空白对照。加药后 24 h、48 h 和 72 h 细胞划痕实验 观察扶正消瘤颗粒对 SKBR–3 细胞迁移的影响;SKBR–3 细胞培养 48 h,加入上述药物,24 h 后 Western blot 检测 Her–2 蛋白的表达。结果: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抑制 SKBR–3 细胞迁移的作用明显,24 h、48 h 和 72 h 三个时间点,与空 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扶正消瘤颗粒 1 倍剂量组和 2 倍剂量组对 SKBR–3 细胞 Her–2 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扶正消瘤颗粒 3 倍剂量 组抑制 Her–2 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曲妥珠单抗明显抑制 Her–2 蛋白表达, 与扶正消瘤颗粒 1 倍剂量组和 2 倍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扶正消瘤颗粒 能明显抑制乳腺癌 SKBR–3 细胞迁移,3 倍剂量的扶正消瘤颗粒和曲妥珠单抗对 SKBR–3 细胞 Her–2 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南方红豆杉多糖对宫颈癌 HeLa 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经体外培养并取 对数生长期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分别予以不同浓度红豆杉多糖(30、60、90、120 μmol·L-1),将其设为四组,并设对照 组加入等量 0.9 % 氯化钠溶液。应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 Survivin、 Caspase–3、Bcl–2、P53 蛋 白 表 达 情 况。 结果: 与 对 照 组 相 比,30 μmol·L-1 组、60 μmol·L-1 组、90 μmol·L-1 组、 120 μmol·L-1 组的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53 蛋白表达 量明显升高,Survivin、Bcl–2、Caspase–3 蛋白表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南方红豆杉多糖 可抑制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 Survivin、Bcl–2、Caspase–3 表达,上调 P53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檗碱与ELK-3和人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uH7细胞分为空转组、pcDNA3.1-ELK-3组、小檗碱组和小檗碱+pcDNA3.1-ELK-3组。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荧光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LK-3和ELK-3靶基因重组人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蛋白和基因表达量,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钙黏附素E和波形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以及乙型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p38、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量;细胞划痕实验和体外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HuH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与空转组比较,小檗碱组的ELK-3、EGR-1和波形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钙黏附素E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TGF-β1蛋白和p-ERK1/2/ERK1/2和p-p38/p38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pcDNA3.1-ELK-3组的结果与之相反。与pcDNA3.1-ELK-3组比较,小檗碱+pcDNA3.1-ELK-3组的ELK-3、EGR-1和波形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钙黏附素E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TGF-β1蛋白和p-ERK1/2/ERK1/2和p-p38/p38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减少ELK-3的表达量,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瘀消癥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的凋亡、侵袭影响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化瘀消癥复方水提液干预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设立空白组、甲氨蝶呤作为西药组、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预72小时后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给药组均能上调细胞凋亡率,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上升,中药高剂量组较西药组对凋亡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P<0.05);各给药组均能下调细胞过膜数,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穿过Transwell侵袭小室的细胞数减少,侵袭减弱,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对细胞侵袭力影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组细胞中的p-Akt、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与上下游通路抑制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癥复方能够促进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抑制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可能与其负调控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狗舌草提取物对U266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的作用.方法 U266细胞株与狗舌草提取物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标志物AnnexinV/PI.结果 狗舌草总提取物影响26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狗舌草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狗舌草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Brucea javanica oil(BJO),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Southeast Asia,has long been utilized as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ing malignancies.However,its anticancer mechanism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Methods:CCK8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cell viability.Hoechst33342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apoptosis.Mito-Tracker Red CMXRos ki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embrane potential of mitochondria.ATP assay kit was used to evaluate ATP levels.Western blo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AKT,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Caspase3,Caspase9,Bax,and Bcl-2.Results:BJO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G2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It induced apoptosis,with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treated with 50–150μg/mL BJO increasing from 8.01%to 28.02%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P<0.05,when 50μg/mL of BJO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01,when 100 or 150μg/mL of BJO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fter exposed to BJO,the expression of C-caspase3,C-caspase9 and Bax upregulated while that of Bcl-2 downregulated.BJO suppressed the PI3K/AKT pathway and promoted phosphorylat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while repress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Compared with treatment by BJO alone,the PI3K/AKT agonist 740Y-P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G2 cells(P<0.01)and attenua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BJO on cell apoptosis(P<0.05).Conclusion:BJO is capable of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of HepG2 cells and inducing apoptosis via the PI3K/AKT pathway.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比较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肺与肠上皮细胞形态特征,增殖与凋亡生物学特性,以期能为肺与大肠组织发生上的同源性提供例证,并能为中医理论中肺与大肠相互关系提供参考。方法: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肺与肠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上皮组织及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胚胎不同时期肺与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并进行分析。结果:胚胎早期(9~16周龄),肺与肠在上皮组织及细胞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特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中期(17~23周)、胚胎晚期(24周~出生)肺与肠在上皮组织及细胞形态不一致,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特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早期(9~16周龄)可以为"肺"与"空肠、回肠、结肠"同源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成体肺肠相关虽主要是功能之间的相互联属,但可能与其原始的同源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贝母素甲作用于MCF-7/TAM细胞后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变化。结果:贝母素甲对MCF-7/TA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减弱(P0.01)。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免疫失衡机制在哮喘的发病中占有主导地位,既往认为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发病机制,但近年来,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Th17细胞比例的上调、Treg细胞比例的下降导致的Th17/Treg免疫失衡与哮喘发病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哮喘历史悠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不仅为中医药治疗哮喘赋予科学内涵,也为更多的哮喘患者带来福音。本文通过阐释Th17、Treg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对近十年来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免疫失衡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仁互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肾宁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及RhoA/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0% FBS的RPMI 1640培养细胞,培养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糖肾宁组,按每孔3000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8个复孔,加入6%的各组含药血清培养,分别于12、24、48、60 h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1、α-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细胞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高糖刺激下,细胞呈梭型,加入含药血清后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MTT:24、48 h,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0 h,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糖肾宁组与厄贝沙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8 h,糖肾宁组与厄贝沙坦组、Y2763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0 h,糖肾宁组与厄贝沙坦组、Y27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正常组与模型组、Y27632组比较RhoA蛋白表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肾宁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肾宁组与Y27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ROCK1蛋白表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Y27632组、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Y27632组、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模型组组比较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Y27632组与糖肾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Y27632组、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宁可抑制高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RhoA/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DKD进程。  相似文献   

18.
鸡血藤黄酮类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黄酮类组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鸡血藤黄酮类组分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鸡血藤黄酮类组分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鸡血藤黄酮类组分对人肺癌A549和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17±12.17μg.mL-1和126.81±43.00μg.mL-1。高剂量(0.6g.kg-1)灌胃时,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率为31.01%。该组分能促进红细胞生成,高剂量组红细胞计数比对照组增加40.52%。进一步研究发现,鸡血藤黄酮类组分能阻滞肺癌细胞系A549于S和G2/M期,阻滞肠癌细胞系HT-29于G2/M期。结论:鸡血藤黄酮类组分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细胞周期阻滞是其药效作用机制之一。该组分无骨髓抑制作用,对红细胞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福新  马善波  张蕊 《陕西中医》2021,(9):1183-1188
目的:分析橙皮素(HES)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100 μmol/L橙皮素组、200 μmol/L橙皮素组、400 μmol/L橙皮素组、600 μmol/L橙皮素组、800 μmol/L橙皮素组、阴性对照组、4-苯基丁酸(4-PBA)组、橙皮素加4-苯基丁酸组、转染对照组、C/EBP同源蛋白(CHOP)低表达组、橙皮素加转染对照组、橙皮素加CHOP低表达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CHO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和内质网应激(ER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S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ES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剪切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PARP蛋白以及CHOP、ERS蛋白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X盒结合蛋白1(XBP-1)、激活转录因子6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4-PBA可逆转HES引起的ERS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变化; 干扰CHOP表达可逆转HES对凋亡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HES通过介导ERS途径CHOP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