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MRI技术检查成像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62例经妇科收治手术并行病理检查证实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弥漫型者27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35例,其中局限型者,位于前壁10例,后壁23例,子宫底部9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影像表现直接征像33例,在T2W1上表现结合带或子宫外层的类似囊肿信号改变,结合带信号相近的局灶性低信号肿块影,其内散在的点状高信号灶;影像表现间接征像27例,在T2W1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12~35mm,平均17.2mm。病灶边界清晰或不清楚。结论:MRI成像影像征像能对子宫腺肌症明确作出诊断,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尤其T2WI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和病理结果 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的13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特点.结果 经磁共振成像检查:13例患者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7例子宫腔内可见短T1、长T2信号出血灶,8例子宫肌层见斑点状短T1、长T2信号出血灶;13例患者的子宫内膜边缘不整,呈高信号,信号不连续,子宫结合带消失,肌层不规则增厚;13例子宫肌层均可见紊乱的血管流空信号,盆腔内、子宫周边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影,呈团状分布.结论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对于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 MR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行常规MR检查(T1WI、T2WI)及动态增强,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内膜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其中2例Ib期肿瘤信号延伸到肌层内小于50%,4例Ic期病灶肿瘤信号延伸到肌层内大于50%,病灶显示清楚,其中Ia期1例误诊为内膜增生.内膜良性病变的MR表现分别为子宫内膜充盈缺损(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宫腔乳头状异常信号(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厚(内膜增生2例).结论:3.0T MR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重要信息,但对Ia期内膜癌很难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81-2582
目的:评价MR I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与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结合带>12 mm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例,混合型1例,均在MR I中清晰显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100%。结论:MR I以往国内较多依靠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诊断率52.4%,本文24例患者均行盆腔彩超检查,只有8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得以正确诊断,符合率仅为40%,其余均误诊为子宫肌瘤。CT的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小病灶显示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在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该组患者的肿瘤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肌层的深度,并与病理结果做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术前MRI明确诊断43例,敏感率为86.0%。患者在MRI下表现为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增强后肿瘤呈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结论:MRI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对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特征与其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明确与其最易误诊的子宫肌瘤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US-CDFI)对子宫腺肌病进行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和肌层、取得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呈弥漫性改变19例、局限性改变25例、混合性病变7例,合并其他病变31例。本病的肌壁血流信号丰富,动脉频谱形态与子宫动脉相同。结论:TVUS-CDFI能提供子宫腺肌病的声学及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的信息,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35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的基础上均行弥散加权平面回波序列(DWI-EP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600s/mm2。T2WI,LAVA序列观察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病变表现,对子宫颈有无侵犯及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信号强度,在确定病灶的位置区域比较DWI的信号特点,测定子宫内膜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32例显示为高信号影(91.4%),3例病灶显示不清;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均呈高信号影。11例良性病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生2例,DWI序列7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影。在DWI、LAVA、DWI结合T2WI序列上判断肿瘤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分别为62.9%(22/35)、74.3%(26/35)、82.9%(29/35)。子宫内膜癌的ADC平均值为1.02±0.23×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组1.49±0.2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DWI结合常规MR序列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我站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80例、子宫腺肌病8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8例,共180例,对其阴道超声进行比较,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结果二维图像上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均成特征性改变。CDFI示子宫肌瘤周边血流丰富,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或无;子宫腺肌病血流信号稀少,内部见丰富或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很好的显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声学造影检测子宫腺肌病病变范围及与在位内膜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后行双氧水宫腔造影,结合手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比较宫腔造影病变性质与手术中子宫腺肌病病灶范围。结果:①子宫腺肌病弥漫型造影阳性率较局限型高(P<0.01);②在位内膜与异位组织相连者造影阳性率较不连者高(P<0.01);③痛经腺肌病患者造影阳性率较无痛经患者高(P<0.01)。结论:可以用宫腔造影的方法了解子宫腺肌病病变范围及与子宫在位内膜的关系,为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肝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磁共振图像。结果15例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均显示为单一病灶。在T1WI中,有14个病灶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1个病灶呈略高信号。在T2WI中所有病灶显示为等或略高信号影,并在12个病灶中显示中央瘢痕为高信号。动脉期所有病灶的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在门静脉和延迟期呈等或略高信号影。有12个病灶屁示内部瘢痕样强化。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图像能够反映大多数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2例多发肌瘤,7例单发肌瘤,MRI共检出60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本组29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低场强MRI对子宫肌瘤能作出正确诊断,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磁共振3.0T高分辨T2W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磁共振3.0T高分辨T2WI成像技术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癌症类型分为管状腺癌35例,黏液腺癌3例,高级别绒毛管状腺癌6例,中-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病灶形态分为环周浸润22例,环周菜花14例,局部肿块14例;分化程度为高分化6例,中-低分化5例;T分期为T1分期3例,T2分期13例,T3分期19例,T4分期15例;N分期为N0分期7例,N1分期10例,N2分期33例.患者T分期诊断中的灵敏度分别为76.36%、72.52%、96.25%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99.99%、95.63%、92.25%和100.00%.N分期灵敏度为86.63%、88.52%和93.25%,特异度为99.63%、94.25%和100.00%.结论:对于直肠癌术前T N分期诊断而言,磁共振3.0T高分辨T2WI成像技术应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患者TN分期诊断和识别具有准确率高、可控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术前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的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脑干1例,小颅蚓部1例,大颅半球14例,基底节区1例,右侧丘颅1例。术前误诊4例(均诊断为颅内胶质瘤)。1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占位性肿块,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行马根维显增强扫描,无坏死病灶均呈较均匀显著强化,伴有坏死时,坏死区无强化。16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重度水肿。10例行DWI序列扫描病变呈均匀高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率。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23例)的MRI和MRS进行研究。常规MRI评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MRS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15例PCa在T2WI像上表现为外周带信号减低,其中9例为单侧局灶性,6例为双侧弥漫性;23例BPH在T2WI像上表现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增大,其中14例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9例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值升高,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平扫联合MRS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超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4例,总结胰腺癌的MRI特点。结果:在24例患者的直接征象中,脂肪抑制T1WI呈低信号23例,等信号1例,T2WI相呈稍高信号19例,等信号5例。增强结果显示24例病灶在动脉期均呈现相对低信号,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边缘强化,病灶中心低信号。在间接征象中13例患者出现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6例见胰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DWI可显示小胰腺癌病灶,可清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肾癌患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予以其MRI检查和动态增强扫描,依次执行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T2WI检查序列。总结MRI在肾癌患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存在18例T1WI均匀等信号患者,27例混杂信号患者,5例均匀低信号患者;存在20例T2WI均匀略高信号,5例明显高信号患者,25例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患者;11例假包膜者;14例肾周侵犯、16例肾窦侵犯及3例肾静脉癌栓,13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经造影剂行MRI增强扫描,存在非均匀强化患者22例,病灶均匀强化患者18例,以内壁不规则为主要表现的环状强化6例。结论MRI在肾癌患者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可结合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对3700例行MRI头颅检查的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扫描及头颅MRA扫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3700例样本中,有21例表现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海绵窦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或闭塞,并伴有大脑缺血性改变或脑梗死表现,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结论:MRA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筛查及诊断方法,MRI和MRA相结合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多参数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患者16例(10例内膜间质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患者20例的MR图像,所有统计资料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结果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肿瘤边缘、T2WI SI比值、早期强化率、DWI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边缘、T2WI SI比值、早期强化率及ADC值是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重要MRI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共3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手术及病理对照,经MRI诊断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有27个符合,4个不符合。在27个符合病例中,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者13个,T1WI呈高信号而T2WI呈等或低信号者7个,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7个。其中边缘毛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7个,部分不清7个,边界清楚3个。结论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在MRI表现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以中、高信号为主。②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与其内部病理成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