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4.20四川雅安地震后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现状,发现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与措施,从而积累预防与控制经验.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对灾区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结果 调查发现8所医院及两所乡镇卫生院根据各自条件和救治患者的特点,开展了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同时还发现预防地震伤员发生医源性感染,感染控制应加强临时帐篷诊疗区域的管理,做到合理布局,患者分类安置;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与医疗救治应同时开展;开展伤员医源性感染风险的评估、监测和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依从性的监管;加强对伤员和陪护人员的管理等.结论 在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及早介入,开展地震伤员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加强手卫生、消毒与隔离等感染控制措施依从性的监管等,对于预防地震伤员的医源性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后,紧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如建立分诊前移流程,筛查感染伤员,对伤员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消毒与管理;加强手卫生。有效预防控制了地震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泔灾区帐篷医疗点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方法 总结灾区帐篷医疗点及卫牛院特殊条件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经验体会.结果 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克服环境条件差的困难,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防止了感染源的扩散,医疗队在帐篷医疗点及帐篷乡镇卫生院共诊治患者15877例次,其中重症患者80例次,无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事件发生,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就医安会和医务人员个人安全.结论 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能够有效防止感染源的扩散,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治中医院感染控制分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中,以预防控制感染为总体思路,创新预检分诊模式,将预检分诊关口前移,对伤员进行入院前去污染处理、测量生命体征、预检伤情等,按照发热、感染、非感染、疑似特殊感染4类对伤员进行标识,分类安置入院。通过有效的预检分诊,把好了阻断感染源的第一关口,未发生因伤员污染物、病原菌的带入而引发医院感染或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探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了解两次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点并比较其异同。结果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相比,2013年雅安地震救治压力小,救治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预检分诊、气性坏疽的防治、目标监测和高危环节的干预方面都有了改进,并取得明显效果。临时帐篷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也在短期内步入正轨。结论良好的地震伤员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关键要做到“四早(早介入、早筛查、早隔离、早干预)、六需要(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个性化防控方案;需要将感染控制的理念与措施贯穿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需要配备合格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保障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本院是距离地震灾区最近的军队医院,伤员救治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在履行平时和战时卫勤保障职能的同时,即刻成为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主要力量,同时对感染控制科履行职能作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根据实际情况,对科室工作任务范围和内容重新定位,作出紧急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在地震灾害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赈灾病房、重症监护室专人管理,重点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同时加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教,使人人知道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结果该院收治的115例地震伤员中,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除7例伤势较重者转内地治疗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地震为特殊(突发)事件,探视、采访人员多,工作难度大,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大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类似的重大群死群伤事件中医院感染危机应对提供管理干预的经验。方法在现场具体实际工作条件下,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快速启动相应管理流程,深入一线切实推进干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各个层面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结果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得以落实,有效控制了伤员救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顺利完成卫生部布置的抗震救灾任务。结论领导重视,方能决策千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者行动迅速地参与救援,利用专业知识从伤员管理、消毒隔离、手术环节控制、医疗废物管理、职业防护等每一件小事扎实做起,注意沟通和交流,才能做好汶川大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的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眼科病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定点收治病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 [方法]眼科5~6月期间收治的地震伤员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相关科室人员调查. [结果]无1例工作人员和地震骨科伤员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地震伤员病区院内感染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批地震受伤患者术中感染控制管理的方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感染控制小组,加强护士感染控制意识,严格划分手术区域,重视早期受伤患者卫生处理,加强重点环节控制.结果 严格的感染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治率,共完成手术372例,无1例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根据地震受伤患者感染的特点,完善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是控制成批地震受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目的 了解综合病房医院感染状况。方法 用前瞻性方法,对1998年4月-2000年5月期间收治的2602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6.42%,例次感染率8.15%;≥60岁患者分别占77.25、80.66%;部位分布为呼吸道(66.04%)、胃肠道(12.26%)、泌尿道(8.49%);高发时段为住院时间>20d;主要基础病为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4.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81%)等。结论 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病房的管理措施,避免交叉感染,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结合火神山医院感染病房实际情况,对火神山医院感染病房感控管理措施进行总结,梳理工作要点。结果新冠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感控工作安全有序开展,患者无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感控管理措施科学有效,可为其他感染病房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享在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的工作策略。方法总结分析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制定并执行的方案、措施和流程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结果构建应急时期的院感防控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规范在病例识别和管理流程中伴随的隔离布局,通过执行标准预防以及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充分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是疫情防控攻坚阶段的三个必要环节。结论目前疫情应对进入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对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新发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疾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突发公卫事件背景下,针对既有事件经验模式总结,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以保障医疗安全,恢复日常业务。为医院在应急状态下,筹措全组织、全过程、全流程、全要素的“四全”感染管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某大型综合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医疗服务节点的系统性响应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策研究,归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四全”网格化系统性管理机制及经验。结果 在“四全”网格化医院感染管理下,门诊业务恢复率达95%,住院率达100%,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系统性网格化的“四全”院感管理体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了医院及时开展日常诊疗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医疗设备优化管理现况并对医院感染防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取提高管理认识、优化管理目标、改善管理环境的措施以实施医疗设备优化管理,并通过加强院感防控意识的普及与培训、健全院感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出入人员与医护人员的管理等方式积极开展院感防控工作.结果:使先进医疗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确保了医疗设备的最佳使用状态并能发挥其最佳功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平,且明显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可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并能更好地发挥其功用;院感防控工作的开展则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疗养院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7月-2010年9月住院疗养的1032份病历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对影响疗养院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55例,感染率5.33%;年龄(P=0.026)、住院时间(P=0.048)、基础疾病(P=0.024)以及活动受限情况(P=0.044)对疗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及基础疾病对医院感染影响较大.结论 针对疗养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特点,采取相应管理及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保证疗养院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科病房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外科病房防控的关键风险问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临床及管理经验对疫情期间外科病房风险防控体系及管理模式进行构建。结果 2020年1月27日—2月29日,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零”发生。调度人力院外支援2人,院内支援10人,志愿者5人次,各项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通过科学评估,精准施策,初步取得成效,为普通外科及肝移植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日督导在感染暴发中的作用。方法实行责任分工,对门诊预检分诊、输液室、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各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日对所分管的科室进行感染管理督导;监督内容主要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物、个人防护、手卫生等。结果在2009年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暴发中,经过持续的感染管理日督导,2个月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期间,未发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有42例医务人员有发热及流感样症状,占4.09%;12名医务人员有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占1.17%;主要分布在小儿科、ICU、呼吸科等高危科室。结论在感染暴发时期,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日督导对控制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野战环境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根据对野战环境下的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提出适合战地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总结野战环境下医疗救治的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野战环境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须注意以下9个方面:制定计划和措施;准备必要物资;培训医务人员;做好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加强消毒;切断感染源;做好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易感人群的保护。结论野战环境下,必须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其为提高伤病员救治率及归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定一整套综合消毒防护措施,降低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期间非隔离病房医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以该院消化二科作为综合消毒防护示范病房(A 组):科学宣教;制定新的家属探视及陪护制度;加强病房通风及规范消毒。消化一科为对照(B组),其措施为:减少探视;病室每周用臭氧机消毒1次。调查并比较上述2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宣教前后甲流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病房的空气菌落数、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在科学宣教后,所有研究对象对甲流防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得分由宣教前的43.85分提高至宣教后的94.55分(P<0.0001);探视人次由宣教前的12 532人次减少至宣教后的4 385人次。A组病房的空气菌落数(21.63±12.94) CFU/m3明显少于B组(903.46±241.73)CFU/m3(P<0.0001);医院感染率(0.48%)及上呼吸道感染率(0.00%)亦明显低于实施制定的措施前(分别为3.36%、1.92%)(均P<0.05)。无甲流病例出现。结论在甲流暴发和流行期间,严格、综合的消毒防护措施及宣教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对于减少医院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