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了解重庆市某2所中小学校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宣教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市1所小学五、六年级和1所中学初一、二年级的1 05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59±3.05)分,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7.60%,初中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u=4.41,P<0.01).有74.35%的小学生和53.42%的初中生坚持每天吃早餐,小学生常吃早餐的构成比高于初中生(x2=58.85,P<0.01).仅有29.08%的小学生和15.85%的初中生表示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小学生高于初中生(x2 =31.57,P<0.01).结论 中小学生在营养认知、饮食行为习惯和食品安全关注方面有较大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宣教方案并进行干预,维护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了解北京城乡中小学生营养和饮食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各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若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共抽取4 640名中小学生进行基本信息、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0.0%,其中男生为12.8%,女生为6.8%,男生高于女生(x2=52.94.P<0.01);消瘦检出率为10.2%,其中男生为9.8%,女生为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P=0.3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9%,6.8%,8.2%;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1.7%,8.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4,22.94,P值均<0.01).城区学生肥胖率为8.5%,农村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1).仅有57.2%的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营养状况,仅1.5%的调查对象能全部回答正确9道营养知识题目.农村学生的早餐来自路边摊的比例为13.7%,城区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6,P<0.01).农村学生深色蔬菜、粗杂粮、肉类、蛋类和奶类每天都摄入的比例均低于城区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0,24.71,28.42,38.04,30.84,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在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早餐行为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待改善,中小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一些营养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选取北京市农村地区3个区县,各区按照5%比例抽取学校。从小学三到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3 833名学生。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 结果 郊区中小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2.90%,超重检出率为14.20%。男生肥胖检出率17.00%,女生肥胖检出率8.43%,男生高于女生(χ2=57.270,P=0.001)。2017年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2015年,分别为14.77%、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P=0.001)。只有72.89%的学生每周6~7 d吃早餐。16.54%的学生报告早餐不常吃饱。调查对象中有31.02%的学生经常喝饮料。20.90%的学生每天饮水不足1 000 ml。355例小学生(13.05%)、114例初中学生(20.14%)、128例高中学生(23.40%)不能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表现为不了解或知道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但无所谓,学段越高有认识问题的学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2,P=0.001)。8.91%(88/988)的肥胖或超重学生吃减肥药,6.87%(181/2 636)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学生也在吃减肥药。 结论 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继续上升趋势,应该针对个体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对营养成分表认知与使用情况,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监测年、性别、年级及地区的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理解正确率、选择零食或饮料时参考营养成分表行为持有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分别为88.0%、88.7%、89.3%,理解正确率分别为56.8%、58.5%、64.5%,选择零食或饮料时参考营养成分表行为持有率分别为66.4%、67.2%、67.2%,仅理解正确率呈逐年递增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男生、三年级学生,女生、五年级、初一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207、3.007、3.121;相对于三年级、不知晓、不参考营养成分表、2015年的学生,五年级、知晓营养成分表、参考营养成分表、2019年的学生正确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342、393.042、1.431、1.415,相对城区学生,郊区学生正...  相似文献   

6.
了解扬州市中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洗手干预策略及预防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扬州市中小学生697名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小学生洗手知识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洗手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9.54%,95.0%的中小学生有洗手习惯.洗手知识方面,高年级好于低年级(x2=17.55,P<0.01);在洗手行为方面,低年级好于高年级,城市好于农村(P值均<0.01),且与母亲文化水平呈正相关(r=-0.174,P<0.01).30.7%的学生认为洗手困难的原因是“没有时间”,18.8%的学生会因为“水龙头不足”而影响洗手.结论 扬州市中小学生洗手知识与行为整体较好,但洗手意识仍需提高,洗手设施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x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应对学生、家长、老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睡眠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含乳饮料消费和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5年和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分析调查对象调查前1周消费含乳饮料的总次数、平均每次消费量。结果 2015年共监测3694名学生,含乳饮料消费率为37.5%;在消费含乳饮料的学生中,消费频率≥1次/天的比例为10.0%,日均消费量中位数为50.0ml、P_(95)为276.3 mL。2019年共监测3841名学生,消费率降为33.1%;在消费含乳饮料的学生中,消费频率≥1次/天的比例降为6.7%,日均消费量中位数降为42.9 mL、P_(95)降为232.4 mL;上述各指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女生消费率高于男生、郊区高于城区;在消费含乳饮料的学生中,高年级日均消费量高于低年级、郊区高于城区;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的特点与2015年相同。在性别、年级、地区各分组中均呈2019年消费率低于2015年的特点。在消费含乳饮料的学生中,低年级、郊区学生消费频率≥1次/天的比例均呈2019年低于2015年的特点;男生、女生、低年级、城区、郊区学生的日均消费量均呈2019年低于2015年的特点。上述各指标在两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含乳饮料消费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须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郭伟  孟晓军  蔡勇  黄飚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91-1893
了解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所在城市的本专科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 600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7.0%,各年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07,P<0.05).过去曾发生过性行为的青年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3.9%上升到2015年的17.6%(x2=253.022,P<0.05).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6.3%~19.8%,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74.1%~87.1%;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12.8%的被试没有使用安全套,72.8%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城乡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阿勒泰地区6所小学二至五年级3 112名哈萨克族小学生,对其进行体质测试及有关营养知识、行为及态度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哈萨克族城市小学生肥胖率为17.45%,乡村小学生为1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城市小学生超重率为20.51%,乡村为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P>0.05).城市和乡村小学生对膳食宝塔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8.15%,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7,P<0.01).每天坚持吃早餐的乡村学生比例为84.4%,城市学生为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47,P<0.01).愿意不吃不健康食品的乡村学生占64.92%,城市占6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4,P<0.01).结论 哈萨克族小学生超重率与全国具有相似的趋势,学生的营养知识较为缺乏.应对小学生加强引导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小学生血压与油盐摄入量的关系,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七~八年级初中生共890名,应用“家庭1周油盐摄入估算法”调查中小学生油盐摄入量,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指标.结果 筛查性高血压检出率为19.0%,其中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42.656,P<0.01),郊区学生高于城区学生(x2 =0.185,P<0.01).随着食用油摄入水平的递增,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上升(x2=31.853,P<0.01);不同钠盐摄入水平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65,P<0.01).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学生钠盐摄入量与筛查性高血压相关,回归系数=0.030(x2 =4.179,P<0.05),食用油摄入量与血压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学生血压水平与钠盐摄入量有关.应降低钠盐摄入水平,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了解北京市九城区中小学生排尿行为现状,为开展科普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北京市9个城区中方便抽取24 339名6~18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每日排尿6次.城区中小学生经常故意减少排尿次数的比例低于远郊县区(11.8%,12.8%,x2=3.92,P=0.05).男生憋尿、经常故意减少排尿次数的比例(9.8%,11.7%)低于女生(10.7%,13.4%)(x2值分别为4.94,16.23,P值均<0.05),上课有尿意经常举手示意排尿、无尿意也主动排尿、控制排尿速度的比例(22.4%,34.9%,13.7%)高于女生(17.1%,32.3%,9.1%)(x2值分别为106.75,19.04,130.00,P值均<0.01).男生尿液颜色为较深黄色的比例低于女生(3.6%,4.4%,x2=8.12,P=0.00).城区中小学生因担心上课时有尿意而减少饮水的比例低于远郊县区(21.2%,23.0%),男生低于女生(21.7%,23.4%),高年级学生低于低年级学生(一~三年级29.9%,四~六年级22.4%,七~九年级18.2%,十~十二年级17.8%)(x2值分别为658.88,10.77,258.97,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城区有一定比例中小学生存在不健康排尿行为,需进行科普宣教.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血清尿酸水平及尿酸异常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5和2019年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7个区每区选取小学、初中各4所学校,于小学一、三、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获得被调查对象出生日期、性别、所在地区、血清尿酸等信息。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共监测3538名学生,血清尿酸中位数为288.0μmol/L,P_(95)为434.0μmol/L,2019年共监测3398名学生,中位数及P_(95)分别上升为291.0μmol/L和441.0μmol/L,2015和2019年血清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0,P=0.004)。血尿酸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7%和12.8%,并呈现出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女生高于男生、郊区高于城区的特点。结论应对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中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加强中小学生对血清尿酸相关知识的认识。重点关注已检出血尿酸异常的学生,评估其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评估2015-2017年西藏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营养改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2017年,对西藏45个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县的学校抽取10%的小学和初中开展营养监测状况评估,共监测6~16岁学生56 674名.监测指标为生长迟滞、消瘦、超重和肥胖.结果 2015-2017年监测学生消瘦率分别为11.62%,9.08%,8.39%;生长迟缓率为10.27%,11.87%,8.99%;超重率为5.17%,6.78%,7.04%;肥胖率为2.49%,2.70%,5.65%,西藏农村学生的消瘦率和生长迟缓率逐年下降,超重率和肥胖率逐年增高,3年消瘦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2.40,81.96,665.88,320.74,P值均<0.01).2015-2017年监测男、女生消瘦率分别为11.85%,7.60%;生长迟缓为10.71%,7.70%;超重率为6.59%,6.00%;肥胖率为3.41%,3.50%,3年男生和女生消瘦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0.25,153.63,8.33,P值均<0.01);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2015-2017年不同年龄学生消瘦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消瘦和生长迟缓率逐年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下降.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使西藏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消瘦、生长迟缓)有了明显改善,但营养过剩也在增加.需合理配餐、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加强“食育”,以提高西藏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了解湖北省中部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饮食行为,为更好地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鄂东北、鄂中、鄂西北、鄂西南贫困农村地区抽取8个县(市),共32所中小学5 942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测量;同时从研究对象中抽取所有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共计2 5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4.05%,1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0,P>0.05).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2.55%,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66,P<0.01).小学6~8岁组学生(15.24%,23.3%,17.72%)、初中16岁组学生(19.85%)的贫血检出率较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4.42%,早餐都能吃饱的比例为47.29%.新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及贝类、蛋类、奶及其制品、豆制品的年均食用频次均不高(M值分别为365.0,365.0,104.0,365.0,365.0,365.0).小学生、初中生回答“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正确率分别为24.09%,3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80,P<0.01).结论 湖北省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偏高,需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有效预防高发年龄段学生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现况,为指导中小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有2.8%自报从不吃早餐,62.5%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减少,吃家里做好的早餐的人数也在减少.不吃早餐最多的原因是不饿/不想吃(44.3%),其次是没时间(33.3%)以及家里没有吃早餐的习惯(7.8%).不吃早餐原因的性别、城区和学段分布一致,54.1%的学生报告吃家里做的早餐,有4.5%的中小学生早饭总吃不饱.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摄入频率低,质量差与习惯有关;应开展有效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比较2012与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北京市学生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中小学生,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学生过去1年伤害发生情况,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68%,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12.87%(x2=41.65,P<0.01).2016-2017学年度男生伤害发生率为12.98%,女生为8.63%,均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15.64%和10.19%(x2值分别为25.09,13.57,P值均<0.01).在各类型伤害中,两学年度均以跌伤发生率最高,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校学生跌伤发生率为6.35%,低于2011-2012学年的7.36%(x2=14.68,P<0.01).两学年度均以学校伤害发生病例数占首位,2016-2017学年度发生率为4.60%,低于2011-2012学年度的5.36% (x2=11.02,P<0.01).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校学生自己或他人无意伤害、自己有意伤害和他人有意伤害的伤害意图发生率均低于2011-2012学年度(x2值分别为25.58,10.05,16.14,P值均<0.01).结论 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后,北京市2017年学生伤害发生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今后还应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方法,预防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