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一组予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三种小儿推拿方法进行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为观察组,一组予普通方法进行全身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30min退热效果均较显著,观察组降温均值大于对照组,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联合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三种小儿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发热患儿予以陆长清小儿清热合剂、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退热效果。方法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均伴有发热,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仅予以陆长清小儿清热合剂治疗,研究组60例增加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30 min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P0.05)。结论陆长清小儿清热合剂联合小儿推拿可取得显著的退热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56例小儿发热,认为多系“外感风寒”及“内伤饮食”所致。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根据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首先应以退热为主,再审征求因,辩证施治,达到退热的目的.并重点介绍推拿治疗小儿发热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及结合临床主要症状变化,进行推拿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小儿推拿对风热感冒发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风热感冒发热患儿2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共110例)、对照组(共10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药药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小儿推拿对风热感冒发热的临床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发热门诊小儿高热综合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发热,持续高热可引起全身不适,头痛、惊厥等症状。对体温超过38.5℃小儿应及时选用安全有效的解热措施。我院为了使患儿尽快退热,特选用中西医结合的快速流程的处理方法,建立起发热专科门诊。我院的应急处理方法:中药退热液滴鼻、中药“退热灌肠方”治疗、推拿“特定退热穴”、中药穴位贴敷法、退热贴额头敷贴及物理降温、服用“中药退热方”或羚羊角颗粒、中药退热液穴位注射、针刺“退热穴”或三棱针放血、选择服用西药口服退热剂、选择使用中、西药静脉滴注或补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清热栓的退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观察其对正常家兔及发热家兔的退热作用。结果:从家兔退热实验可知: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家兔体温其DT和TRI6与N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T组在注射ET后体温明显升高,而小儿清热栓 ET组平均体温变化明显低于ET组,且DT和TRI6与ET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家兔的体温无退热作用,对发热家兔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其作用与阳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栓相当。  相似文献   

7.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童常见病上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当小儿发热时一般只要一次推拿就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4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  相似文献   

8.
小儿推拿起源于成人推拿,而其辨证施术的原则又使用小方脉的规律。因此,可以说小儿推拿是在小方脉和成人推拿这两门医科的基础上形成的。小方脉认为,与成人相比,小儿在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如从适应病种来看,大推拿多治骨伤科疾病,小推拿则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所以,小推拿与成人推拿比较,既有共通规律又具备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表现在小儿推拿使用的穴位、手法及辨证施术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78-81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小儿推拿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咳嗽、流涕、咽痛、发热)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8±0.54)分、(1.31±0.23)分、(1.13±0.48)分、(1.04±0.31)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流涕、咽痛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2.01±0.24)d、(2.38±0.21)d、(2.31±0.24)d、(1.24±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在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作用突出,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布洛芬栓对发热患儿的解热效果,比较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与安乃近滴鼻法对高热患儿的退热疗效.方法:对118例体温>38.5℃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小儿布洛芬栓进行退热.对照组58例,应用安乃近滴鼻进行退热.结果: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洛芬栓塞肛降温退热疗效好,退热作用持续时间长,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对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本院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退热方直肠滴入对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较为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发热等症状,缩短了患者的平均发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就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期间,共接诊患感冒发热患儿70例。我院采用抽签法,将70例感冒发热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其中实验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速效感冒胶囊治疗,最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采用速效感冒胶囊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以及流鼻涕等临床症状缓解。从数据分析来看,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在治疗期间应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复方小儿退热栓能够快速缓解患儿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这在治疗中起到了有效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应不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卫生服务站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小儿外感发热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各自4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小儿退热栓塞肛退热治疗,研究组行退热合剂直肠给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情况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外感发热行直肠给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较快的退热效果。不仅避免患儿肌注或输液疼痛、不良反应风险,减少患儿口服药物的种类与数量,取得患儿与家属用药依从性,而且制成药液制剂与治疗操作方便,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解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臣功再欣口服退热,治疗组予清解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退热效果.结果 治疗组单次退热见效时问短,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清解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见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无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伤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伤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清泻里热,理气消食为治法,运用中医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结果 50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常见伤食发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桂芬 《中外医疗》2013,32(6):91-92
目的探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常规处理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以及整体疗效,同时分析护理方式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快,效果更佳;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护理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退热2号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平均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推拿疗法又名小儿按摩,其雏形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首次创立于金元时期,明清得以具体形成与发展.小儿推拿的操作主要作用于患儿身体某些部位或穴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基础,通过一定的手法使患儿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得以调节,以此提高小儿免疫力,改善体质,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小儿食积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小儿推拿方法,观察两组患儿食积发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有效率为78.0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效果显著,容易使患者接受,能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方教授在临床中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发汗退热与清热退热两大治疗原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并在临证中强调,小儿由于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易引起食积内热,内热又易外感,故小儿发热多为内热外感,在临床治疗中,解外感之邪的同时应注重清小儿里热,但切不可太过,以免伤津伤胃,务必做到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