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雯  胡静 《现代护理》2002,8(6):423-424
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 ,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约 70 %~ 80 %是通过输液给药 ,而住院则要占 90 %左右。由于小儿的血管细短、好动、不易固定等因素 ,造成反复多次的穿刺 ,加上输入刺激性药物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炎 ,都可以给患儿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 ,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此 ,从 1998年 6月~2 0 0 0年 10月对我科 92例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预防输液过程中疼痛的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年龄  92例患儿 ,其中 2岁 2 3例 ,<3岁 37例 ,<6岁32…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注射药物是治疗小儿疾病常采用的有效给药途径,由于小儿配合能力差或不合作等原因,致使在进行手背静脉网、足背静脉弓或大小隐静脉穿刺时,常因固定不良导致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而造成局部渗漏疼痛肿胀、输液中断。不仅给患儿增加了痛苦,造成家属不满,而且也影响了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对门急诊2 000例患儿在手背和足部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输液保护板进行有效固定,减少局部关节活动,确保了输液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中绝大多数患儿难以配合,尤其是0岁~2岁患儿,在输液时因疼痛的刺激及强行的约束患儿常出现恐惧、躁动不安,造成穿刺处肿胀,甚至拔出穿刺针头。因此,约束好患儿肢体是保证输液成功的关键。临床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常规固定后,一般由家长用手约束患儿双手,以防患儿用手拔掉头  相似文献   

4.
在儿科临床护理操作中,小儿头皮静脉冈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且家长便于看护,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但在固定过程中难免会粘贴少许头发,从而在拔针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给患儿增加疼痛.近1年来,我们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和静脉留置针拔针时进行反复探索,找到了一个揭胶布无痛小技巧,经临床实践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8年1月~2005年6月,我们对314例小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部分患儿使用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并发症,我们对堵塞导管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输液治疗是护士最常执行的操作,也是患者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本文对我们在观察、护理、治疗输液外渗患者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列举了几种常见输液外原因,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患者因素.(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不直、浅现的血管少,而且有的家长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天性好动,肢体难于固定,一旦发生外渗难以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往往小儿外渗多于成人,小儿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相似文献   

7.
<正>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约70%~80%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住院患儿则为90%左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儿的哭闹、好动、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的几率较多,给患儿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也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以往我们常常使用硬纸板折叠成长方形的板子用胶布缠绕,或用小的空针剂盒为小儿输液的肢体固定。但是纸板和纸盒反复使用存在交叉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静脉输液及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取血检验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对患儿疼痛及取血困难的顾虑、并保护血管,提供最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病房患儿采用威海沽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G型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得到了家属和患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小儿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7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输液的12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6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进行输液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观察组的成功穿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分别为96.67%、(3.2±0.4)分,对照组为86.67%、(5.6±0.5)分,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配合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因其安全、高效,已成为比较常见的给药途径。然而,由于小儿血管较细,静脉穿刺过程中小儿因恐惧、哭闹等导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反复操作后静脉条件变差、挛缩等。因此,小儿静脉炎是各儿童医疗中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比成人而言,小儿更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国内约70%~90%的住院患儿需要接受输液治疗,而其中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比例可达80%左右[2]。小儿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临床急救过程中,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时给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但在小儿急救中常有一些患儿由于各种原因使静脉塌陷,建立静脉通道困难、费时,不能及时给药,最终导致急救失败.在这种情况下,骨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式.在美国骨内输液已被列为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标准技能[1].现回顾我国的相关文献并根据国外的资料进行展望,探讨在国内推广该项技能的必要性、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法,由于大多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哭闹、挣扎,出汗较多,头皮针固定成为难题。为防止针头滑脱,本院传统方法采用静脉穿刺成功后局部用医用输液贴  相似文献   

13.
小儿输液是儿科最有效、最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小儿输液需占用较长时间及多人陪伴护理,又由于小儿天性好动、爱哭闹,无自控能力,极易造成穿刺部位肿胀,药物外渗,增加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另外,儿科重症监护室有各种引流导管的患儿哭闹时,护理人员抱起安抚走动时容易带出引流管.鉴于以上几种情况,我们自制了一种蝶型小儿多功能背携式移动输液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3种头皮静脉穿刺手法在烧伤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文 《护理研究》2007,21(4):344-345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给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烧伤总面积超过10%的患儿,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以防止休克发生[1],静脉输液通道就是烧伤患儿的生命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小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2].临床护士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有3种常用手法,而《护理学基础》上并未对静脉穿刺具体手法作规定或比较[3].为此,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311例3岁以下烧伤患儿,采用3种手法行头皮静脉穿刺,探讨烧伤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最佳手法.  相似文献   

15.
小手板在小儿输液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1].但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易使穿刺失败及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既增加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医疗资源.为此,我们针对4~7岁患儿的特殊情况及家长希望穿刺四肢静脉(主要是手背静脉)的心理,采用一种齐鲁制药厂生产的不同规格的小手板,应用于儿科临床手背静脉输液的固定,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静脉输液则成为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方式而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诸多护理风险问题,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种护理隐患,保证护理安全,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家长的负性情绪,2年来我科对302例腹泻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1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输液给药是住院患儿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住院患儿,这大大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输液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儿的抢救、治疗及康复提供保障。但使用留置针输液仍存在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现就住院患儿留置针应用过程中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儿科临床护理操作中,小儿头皮静脉因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且家长便于看护,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但在固定过程中难免会粘贴少许头发,从而在拔针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给患儿增加疼痛。近1年来,我们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和静脉留置针拔针时进行反复探索,找到了一个揭胶布无痛小技巧,经临床实践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采用小儿四肢静脉输液。由于小儿大多数治疗时不合作,静脉穿刺难度大。护理人员少,陪护限制等原因,容易出现输液液体外渗,输液终止的情况,影响了治疗,造成患儿多次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小儿四肢静脉输液时的简易固定法,即为手或足的约束法中的一种新方法,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为患儿减少不必要的痛苦。1制作材料及方法现采用装药长方形、扁平纸盒,长约10~15cm,宽约4~6cm,高约1~2cm左右的小药盒,静脉穿刺成功后,先将针头按常规固定,将患儿小手或小脚平行放于纸盒上取患儿舒适…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经常采用的方法,尤其对危重患儿穿刺成功与否,常是抢救成败的关键。通过临床实践,我们的粗浅体会如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我院给患儿输液的常见情况依次为:(1)脱水;(2)静脉给药;(3)各种原因引起的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4)饮食不足(昏迷、禁食患儿);(5)各种中毒;(6)休克;(7)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