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582例,根据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MAU),将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患者127例、非肾病组患者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早期肾病组患者其FBG、LDL-C、TG、T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而早期肾病组HDL-C显著低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MAU与TG、TC、LDL-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HDL-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比值)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在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方法:选择19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58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这一比值的变化。结果:胆固醇(TC)水平及TC/HDL-C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的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TC、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HDL-C比值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TC/HDL-C、LDL-C/HDL-C比值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因胸痛、心前区不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50例。按照诊断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71例、单支病变组93例、多支病变组86例,分析三组血脂差异及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单支、多支)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非冠心病组TC、TG、LDL-C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冠心病患者(单支和多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指标对比结果,非冠心病组均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P<0.01);单支病变组TC、TG、LDL-C等指标与多支病变组比较,P>0.05;但单支病变组HDL-C指标明显高于多支病变组,组间比较,P<0.05;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P<0.01;TC、TG、LDL-C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非冠心病组TC/HDL-C、LDL-C/HDL-C、TG/HDL-C比值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TC/HDL-C、LDL-C/HDL-C、TG/HDL-C比值明显低于多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LDL-C/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1);TG/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C/HDL-C、LDL-C/HDL-C比值可作为临床预测心血管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脂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2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计分法评定其病变程度,并评定各组患者血脂及有关比值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HDL-C水平在重度病变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小于0.01、0.05、0.05)。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14、0.41。结论TC和TG/HDL-C比值不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相关,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仍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研究已证实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密切相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TC/HDL-C)比值属于血脂指标的衍生指标,临床研究已表明其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相关。近些年研究发现,部分人群TC/HDL-C比值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水平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提示TC/HDL-C比值可能为LDL-C和non-HDL-C提供额外血脂信息,为降脂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TC/HDL-C比值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117例列入冠心病组,健康人100例列入对照组,测定两组的TC/HDL-C、TC、TG、HDL-C和LDL-C并比较其差异性和异常率.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单项血脂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C/HDL-C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组TC/HD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8.68,OR值=3.375),也较其它单项血脂指标高,TC、TG、LDL-C和HDL-C的OR值分别为1.646、1.678、2.441和2.186.结论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和灵敏度高于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并比较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计算LDL-C/HDL-C。结果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96,P<0.05),而与TG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 LDL-C/HDL-C明显增高与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相对于单一的LDL-C或HDL-C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该比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维舟  姚声涛 《贵州医药》2003,27(5):393-395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并探讨其预测脑梗塞发生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保仪对非脑梗塞组患者328例(高血压198例、糖尿病82例、高血压伴糖尿病48例)和脑梗塞组患者260例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LDL-C/HDL-C比值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P<0.01);LDL-C/HDL-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也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LDL和HDL-C相比,该比值显示了更有意义的与脑梗塞的相关关系(β=0.357,P=0.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TG、Tch、LDL-C和HDL-C相比,该比值显示了更有意义的回归关系,其标准方程式为:γ(脑梗塞)=0.339(糖尿病史) 0.278(LDL-C) 0.187(高血压史)(P<0.贴,复相关系数为0.534)。结论 应用颈动脉超声判定颈动脉重度狭窄和检测LDL-C/HDL-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对预测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2006年对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6412名(男性2805名,女性3607名)年龄≥35岁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住人群(≥5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血脂异常情况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0人。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血压水平,TC及LDL-C水平均较高。②将TC/HDL-C比值分为<3.0、3.0~、3.5~、4.0~、≥4.5五组,随比值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比值最高组的患病率是比值最低组的3.4倍。各组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均高于参照组,除比值3.0~组外,各组OR值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随TC/HDL-C比值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DL-C/LDL-C比值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分析HDL-C/LDL-C比值是否可作为判断ACS疾病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的382例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156),稳定型心绞痛(SA)组(n=89),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78)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9),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llip分级。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血液标本,采用消除法测定血清HDL-C、LDL-C、CK-MB并计算HDL-C/LDL-C比值。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患者血清HDL-C/LDL-C比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血清HDL-C/LDL-C比值逐渐降低(三级之间及每两级之间的HDL-C/LDL-C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ll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DL-C/LDL-C比值也逐渐降低(三级之间及每两级之间的HDL-C/LDL-C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LDL-C比值ACS患者明显低于SA患者(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DL-C/LDL-C比值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HDL-C/LDL-C比值可能会成为判断ACS疾病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雪敏  李卫东  时文涛  魏凤江 《天津医药》2022,50(10):1061-1065
目的 研究普通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 881例普通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 091例,女2 790例,采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IMT。根据是否有CIMT增厚,分为增厚组(4 513例)和正常组(5 368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中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水平对CIMT增厚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增厚组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直接胆红素(DBIL)、球蛋白(G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GLU)、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高龄,男性,ALB、GLU、LDL-C升高,HbA1c≥5.7%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HDL-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四项比值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53例CHD患者和98例正常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poB、ApoA1水平,计算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D组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分别为4.88±1.66、1.78±1.76、3.16±1.24、0.87±0.3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85±0.99、0.90±0.49、2.32±0.77、0.75±0.19(t=5.932、4.930、6.403、3.477,P<0.001)。CHD组四项比值的异常率分别为42.6%、46.3%、47.2%、3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17.3%、11.2%、18.4%(x~2=27.549、27.991、43.258、9.396,P<0.01)。LDL-C/HDL-C比值的异常率及OR值高于其它血脂指标。结论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对CHD的诊断价值均大于各单项血脂指标,而LDL-C/HDL-C和TG/HDL-C比值水平与CHD的相关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居民的血脂水平是否与海拔相关。方法:选取西藏昌都地区的成年健康体检者407例,依受试者居住地海拔不同分为10组,调查各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及异常率,比较不同海拔地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率的差异。结果:TC和LDL-C水平及HDL-C的异常率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和HDL-C的水平及高TG、高TC、高LDL-C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HDL-C和LDL-C的水平与海拔未见相关。结论:西藏高原地区血脂水平与海拔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测定服药前后血脂、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t-P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经降脂治疗后血浆t-PA含量上升,而血浆PAI-1含量下降,接近正常。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改善纤溶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川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55-1260
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载脂蛋白B(apo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poA1降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子之一.血脂异常也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虽然目前治疗目标集中在降低LDL-C上,但未来若干年内其他脂肪/脂蛋白和非脂肪因素有可能成为特殊治疗靶向.现对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状况和进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方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代谢的长期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南京市第二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临床基线和治疗随访数据,分析纳入对象在随访期间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以及TC/HDL-C的检测水平及异常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EFV相比,NVP组在具体随访期间有较高TG异常率和较低的HDL-C、FPG和TC/HDL-C异常率,两组总的血脂异常率随时间增加有明显变化;相较EFV,LPV/r组在具体随访期间有较低的FPG异常率和较高的TG、TC以及TC/HDL-C异常率,两组异常TG、TC、HDL-C、FPG和TC/HDL-C百分率随时间增加有明显变化。结论 与EFV相比,NVP可能与有利的脂质谱相关但LPV/r可能对血脂危害更大,另外,EFV对血...  相似文献   

17.
李宝忠 《中国药业》2013,(20):31-33
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基本特征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LDL—c/apoB)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医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男性冠心病患者(试验组)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各107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和印oB,计算LDL-C和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结果试验组(n=107)的LDL—C/apoB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n=107)(中位数,1.16与1.18,P=O.01)。血清TG≥150mg/dL组LDL—C/apoB明显低于血清TG〈150mg/dL组(P=0.012),血清HDL—C〈40mg/dL组的LDL—C/apoB明显低于血清HDL-C≥40mg/dL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升高的血清TG是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独立预测因素(β=-0.154,P=0.02)。在LDL~C〈100mg/dL组中,升高的血清TG也是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独立预测因素(β=--0.243,P=0.012)。结论血清LDL—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定性特征可用于监测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由于高TG水平与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对于血清TG水平升高的患者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其有关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与评价。方法测定135例冠心病患者的Hcy、CRP、LP(a)、T-Cho、HDL-C、LDL-C水平并计算T-Cho/HDL-C比值,与非冠心病对照组112例进行比较,对比各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Hcy、CRP、LP(a)、T-Cho、LDL-C浓度与T-Cho/HDL-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Hcy、LP(a)、T-Cho/HDL-C约登指数最大(达到76%)。结论 Hcy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时,可进一步提高其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性指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对患者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系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结果:老年BPH患者PV和PSA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V与FPG、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结论:FBG,HDL-C为BPH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C、三酰甘油(TG)、LDL-C为前列腺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与BPH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