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林省历史上是大骨节病重病区,病区分布广、病情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省大骨节病区实施了以改水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全省大骨节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骨节病病情自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省大骨节病病区已达到国家大骨节病基本控制病区标准,并于1993年通过了国家大骨节病基本控制病区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于1992年通过了国家基本控制病区考核验收,迄今已5年多,为掌握全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7年对全省7个市(州),279个大骨节病病区自然屯的7~12岁儿童进行了部分X线检查工作,共拍片10485人,检出率为1.69%。表明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稳定,患病率低 几年来虽有新发患者,但患病程度轻,没有造成流行和小区域暴发,全省大骨节病病情仍符合国家基本控制病区标准  相似文献   

3.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为观察大骨节病病情发展趋势与动态,作者在通化县干沟乡迎门岔屯设立了省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进行临床、X线观察,现将l990~1999年连续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 迎门岔屯是历史上的重病区,1986年按《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类型划定标准》(试行)核定为稳定病区。该屯均为农业人口,主食以自产的玉米、高粱、谷子为主,近几年增加部分大米、面粉,约占30%。至今尚未改水,饮水源为土井水和手压井水。1.2监测对象与指标 出生和生活在本屯的7~…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历史上曾是大骨节病重病区,病区分布广,病情严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市大骨节病区实施了以改水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于1993年通过了国家大骨节病基本控制病区的考核验收。为摸清目前吉林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今后大骨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3~6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骨节病的现患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黑龙江富裕14年监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自1990年至今已14年。通过总结了解黑龙江省14年来(1990-2003年)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以便为全省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信息,并指导防病工作。方法根据1990年3月卫生部地病司承德会议关于开展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制订监测方案要求,选黑龙江省历史重病区富裕县为监测点,每年3—4月对100名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片,按照GB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1995年前诊断标准与该标准相同),对确诊病例统计干骺端、骨端和X线检出率。1990—1999年为定点监测,2000年后改为动点监测。结果富裕点区X线检出率至1997年已降到10%以下,至2000年下降到5%以下。干骺端检出率至1993年已降到5%以下。骨端检出率1996年已降到10%以下。其干骺端和骨端改变均很轻微。结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建议各地专业防治人员经常深入病区,特别是偏僻死角病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情监测,发现病情,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及时防止病情复燃,巩固大骨节病基本控制成果。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2004~2006年高氟水源筛查及改水降氟工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制定新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未改水病区屯采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饮用水样,检测氟含量;在已改水病区调查改水工程管理、使用情况并采集水源水和末梢水样检测氟含量;调查部分病区16岁以上人群Ⅱ度及Ⅱ度以上地方性氟骨症检出率。饮水氟含量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骨症诊断按现行标准进行。结果在未改水病区或虽已改水但防氟井损坏而仍饮用小井水的病区屯共调查了2101个病区屯,采集水样10505份。饮水氟含量在0.1~10.0mg/L之间。超过1.0μg/L的病区为1493个(71.1%)。在4个地区的3164个病区屯中,有1407个病区已改水,改水率占被调查病区数的44.5%,其中,能够正常使用的为776个防氟井,正常使用率为55.2%,有173个水氟含量超过1.0mg/L,占正常使用井数的22.3%。超标井水氟含量最高可达4.0μg/L。调查了663个病区屯中Ⅱ度及Ⅱ度以上地方性氟中毒病人患病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屯Ⅱ度以上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较以前减少58.1%。结论截至2006年,我省多数病区尚未改水。在未改水病区,约1/3屯水氟含量在1.0mg/L以下。现有防氟井因损坏和管理不善而未使用以及部分正在使用的防氟井水氟含量超标制约了防治效果。今后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防病改水效益;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为调整、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这是在我省最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多年来,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克山病已基本得到控制,碘缺乏病防治已基本实现阶段目标,大骨节病东部地区已达控制标准,地氟病中、重病区的改水数量已超过半数,地砷病病区改水措施已发挥防病作用.碘缺乏病、地氟病、地砷病为目前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我国绝大部分重点病区在西部,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到西部,特别是在西藏.我国地方病科研工作走到世界前列,特别是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因研究,其成果促进了防治工作.建立有法可依、科学防治地方病的可持续性防病机制,是我国今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骨节病病因未明,曾是严重影响我省病区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河北省病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承德、张家口两市的山区乡村,为了严密监视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以便顺利进行防治工作,按照2000年新一轮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4月份我们对我省大骨节病重病区丰宁县二道河村国家级监测点和省级监测点围场县35号村进行了病情监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7~12岁在校儿童。1.2监测内容、方法对7~12岁在校儿童登记,做临床检诊并拍右手X线片。1.3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统一的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2001~2005年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系统地掌握全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14个病区县的轻、中、重病区抽取有代表性的屯作为监测点;用氟离子电极法检测监测点居民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尿氟;采用Dean氏法调查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改水监测点8~12岁儿童氟斑牙平均检出率达到病区控制标准。有13个改水监测点儿童尿氟达到≤1.5mg/L的控制标准。改水病区氟骨症患病率明显低于未改水病区(X^2=119.61,P〈0.05)。结论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均得到较好控制,未改水病区氟中毒病情仍较严重,需加大改水力度,控制氟源,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虎林县自1974年起,在大骨节病病区逐步落实旱田改为水田、增加主食中大米比例、改水、补硒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19个村屯为样本的6—13岁儿童临床和 X 线的动态分析看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大骨节病病情迅速消退,1986年已处于基本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辽宁省防氟改水工作现状,总结防治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应用现有防治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辽宁省确认2705个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改水1 713 个村屯,改水率63.33%,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全省约70%病区达到控制标准。2003年地氟病病区水氟超标村屯占被调查村屯的55.92%,较1999年超标村屯的30.62%增加近25个百分点。全省86.80%的降氟工程为 1995年之前修建,十余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其保护意识淡化或漠视,设备老化又疏于管理,人为或自然灾害的损坏,资金短缺无力维修,新建工程启动不畅并且速度缓慢,致使降氟改水工程停用,报废率达54.74%, 其他原因所致的不合格率为15.46%。造成56万病区人民重喝高氟水,部分病区病情回升。结论认清形势,改变现状,是辽宁省地氟病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1996年至1997年,使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BALPKit)对表示省和河北省大骨节病区的7~12岁儿童进行了骨碱怀磷酸酶测定,结果在青海省病区,X线查出大骨节病人46.32%,BALPKit查出阳性率56.62%,X线诊断与BALPKit诊断符合率为92.06%,河北省病区X线查出大骨节病2.13%,BALPKit查出阳性率24.24%,X线诊断与BALP诊断符合率100%,两地区BALPKi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从1986年开始,国家75~62~03~07~01课题组对天水病区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考察,为了给病因、防治研究提供准确病情资料,1987年6月下旬,我们对天水地区10个大骨节病屯,1个非病屯,(病区健康岛)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X线拍片检查。本文仅就其中一个重病屯高家窑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曾是全国瞩目的大骨节病重病区,自80年代以后,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明显下降。为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和病情变化规律,自1986年开始,对吉林省大骨节病重点病区进行了连续性病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情材料 观察的重点病区分别设在吉林的磐石和蛟河、通化的通化县、白山的长白及延边的汪清和大兴川。自1986年开始(蛟河和大兴川自1990年开始),每年对重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诊和拍X线右手正位片(含腕部)检查。1.2 诊断标准 临床和X线诊断标准采用《全国大骨节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 ̄10月,对大骨节病区136例、非病区46例,7 ̄12岁儿童进行了右手X线检查,同时测定了骨碱性磷酸酶,结果:X线查出大骨节病46.32%、BALP查出56.62%,X线诊断与BALP诊断符合率为92.06%,在病区X线检查正常者中,BALP检出阳性率为26.03%,BALP化验指标的诊断试验灵敏度92.06%,特异度95.65,误诊率4.35,漏诊率7.94,准确度93.58,说明B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效果,为实现大骨节病消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对全省35个大骨节病区县开展2次病情调查,每个县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则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抽取),所调查病区村的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并了解调查村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评价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指标。结果第一次共调查了318个病区村、10 872名7~12周岁儿童,X线检出5例干骺端阳性、阳性检出率0.046%;第二次共调查了293个病区村、10 510名7~12周岁儿童,X线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7,P0.05);所有调查的病区村7~12周岁儿童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以村为单位的X线阳性检出率在3%以下,且绝大多数村为零检出,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结论山西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97-2000年陕西省大骨节病重病区彬县采取综合措施(硒盐、农作物喷硒、改水、农业先进技术)防治大骨节病,通过临床X线病情观察和发硒盐测,结果表明病情显著改善,达到病区控制标准,人群发硒含量明显提高,证明综合防治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8.
于1996年7月 ̄10月,对大骨节病区136例,非病区46例,7 ̄12岁儿童,进行了右手X线检查,同时测定了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查出大骨节病46.32%,BALP查了56.62%,x线诊断与BALP诊断符合率为92.06%。在大骨节病区X线检查正常者,BALP检出阳性率为26.03%,结果证明,BALP测定方法,对儿童大骨节病筛查及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防病改水是防治大骨节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措施。从60年代开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水利、财政、卫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坚持国家、集体、群众三集资的原则,至今我州已建成一大批防病改水工程。1991年,吉林省地办室组织全省多部门、多层次联合开展了一次大规模防病改水情况综合调查。我州也组织28人历时2个月完成了调查工作。调查结束后,形成了系统的综合调查资料。 1995年省卫生厅、省地办室组织进行了全省地方病病情普查。1997年延边州地办室组织进行了全州防病改水工程使用情况专题调查。综合上述资料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和防治措施效果,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提供数据和资料。方法对吉林省40个病区县(市、区)5年内开展2次病情调查,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县抽取5个病区乡(不足5个则全部调查),在每个病区乡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调查),对调查村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检查和拍摄右手正位X线片,开展大骨节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县级自查。结果 40个大骨节病病区县病区村已全部达到控制标准,有14个病区县和26个病区村未达到消除标准。结论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实现了完全控制和"十二五"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