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文献报告国外为10%~20%,国内则高达51%~71%。我院自1995年3月至今共行乳腺癌根治术72例,采用“Y’型皮下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皮瓣加压包扎及术中手术操作细节改进,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采用双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110例,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中心负压吸引2~3 d后再联合一次性引流器,能明显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辅助治疗及时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改进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观察45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改进引流方法,腋下引流管术后3~5天拔除,胸部皮瓣下引流管5~6天拔除。结果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结论有效的引流,可大大降低及避免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ml,平均270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ml,平均180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的治疗及美容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NSM)或保留皮肤(SSM)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乳头、乳晕或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皮瓣存活率100%,乳腺组织切除量(200±50)g,手术时间(220±40)min,手术出血量(35±15)mL,胸部引流管留置(12±4)d,背部引流管留置(20±5)d。其中,2例患者术后1个月存在背部血清肿,经重新置管引流后消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头部分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活动受限,经功能锻炼后缓解。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优良率92%。所有患者随访36~60个月(中位数48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适合亚洲女性的中、小型乳房,手术可操作性强,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创面大,渗血、渗液难以避免,腋窝及锁骨下区有较大间隙,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出积血、积液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状及引流量,以观察有无出血.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我科对192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术后患者引流量的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多孔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开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替代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有效地提早了患者的拔管时间,并减少了术后皮下积液,坏死的发生.现对我科双管引流管放置方式与传统引流管放置方式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引流方法与拔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防皮下积液的体会。方法采用创面双管持续负压引流及胸带包扎,并严密观察皮瓣与胸壁的贴附情况,如发现局部少量积液,可用手掌将其推挤至引流管附近引出,始终保持皮瓣与胸壁紧紧贴附状态。结果 2例发生局部少量积液,经手掌推挤、引流2d消失。无皮瓣坏死或切口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创面双管持续负压引流及胸带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霍红  张欣宇 《护理学杂志》2011,26(24):39-40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给予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给予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与正常引流、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以及防止引流管脱出等护理.结果 20例胰肠吻合口瘘全部自行愈合,未发生出血及腹腔感染.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引流管冲洗护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85年12月收治乳腺癌76例,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71例,扩大根治术3例,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2例。术后全部在腋窝、锁骨下窝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除3例因缝合张力较大发生皮缘轻度坏死外,均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原因,对产生并发症原因如何预防。方法对1998-2005年5月手术治疗195例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皮下积液22例,皮瓣坏死25例,同侧上肢水肿19例,切口感染10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常与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切口的选择、术中操作技巧、保留的皮瓣厚薄、术后创面引流是否有效、护理是否到位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我科在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5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低负压瓶Y型管引流效果非常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03-01—2011-01间采用预防皮瓣坏死的新方法的115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以1997-01—2002-02未采用新方法 42例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探讨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对照组皮瓣坏死率18.9%,观察组皮瓣坏死率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缝合张力,保持通畅引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降低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胰腺坏死组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SAP患者,在发生感染胰腺坏死组织时采取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护理上加强对双套管引流期间的安全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结果 17例患者共放置双套管39根,引流时间15~37(26.65±6.62)d。双套管引流期间发生引流管阻塞23例次,打折10例次,出血1例次,导管移位3例次。无一例因引流不佳护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加强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负压引流球用于乳房术后引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和部分良性乳腺疾病手术后留下较大创面 ,术后创面引流对创口愈合、防止皮瓣坏死及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8月 ,我科对 32例乳房手术病人采用负压引流球引流手术创面 ,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32例女性病人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48岁。其中乳腺癌 31例 ,乳腺良性疾病 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2 8例 ,区段切除加腋窝清扫 2例 ,单纯乳房切除及大区段乳房切除各 1例。图 1  负压引流球置放示意图1前胸壁管  2腋窝部管  3手术切口  4皮肤出口  方法 :乳房手术后于前胸壁和腋窝部皮瓣下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引流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分别观察患者术后第1、2天的引流液总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两天的总引流量平均为(150.70 ±39.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9.45±5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实验组为(4.38±0.71)d,对照组为(6.15±1.07)d(P<0.05);实验组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9例(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Ƥ�껵����Ԥ��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对4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21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45%下降到目前的2%,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肋下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和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前体症及发生率。方法通过对58例手术病历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与过去的48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分组对比进行探讨。结果乳腺癌根治术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32%降低到目前的2%,根据统计,二者明显差异。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关键在于防止腋下积液(淋巴管瘘),皮瓣游离区及腋下引流、术后胸带的松紧度及游离皮瓣的厚度和切缘缝合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假体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时于胸大肌后置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对围手术期结果、乳房外观评价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清除淋巴结数目为14~32枚,中位数为21枚。手术时间为117~140 min(平均126 min),术中出血量为82~124 ml(平均98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5 d。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积液、感染、皮肤坏死、异物反应等,22例保留了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患者均无乳头乳晕缺血、坏死。患者术后乳房外观评价中,10例为优,18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及手感满意,无纤维包膜挛缩。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根治术为主,根治术后创面的护理很重要。引流不畅,易发生皮瓣坏死[1]。本文仅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与护理浅谈体会。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手术病理诊断为单纯癌28例,浸润性导管癌16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腺癌5例,髓样癌2例。术后切口甲级愈合36例,9例出现血供不足、皮下积液,经治疗2例痊愈,7例发生皮瓣坏死。2皮瓣坏死原因分析根据本组资料及结合文献,导致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有:①游离皮瓣时,将皮肤与其下方的动、静脉血管切断,使皮瓣的血液循环差,这是主要原因;②皮下积液造成皮瓣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