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管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鼻胃管+多潘立酮组和单纯鼻胃管组,各64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的相关胃肠并发症、肺炎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两组患者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潘立酮联合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胃潴留、误吸等胃肠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35例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营养支持已由肠外营养(PN)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EN)支持为主,其中鼻胃管在临床管饲,特别是老年患者中应用最为普遍。本文就我科35例老年患者行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0-1400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质量儿由于吸吮能力差,胃肠蠕动及觅食反射不健全,难以主动摄入足够的奶量.因此,有效的肠内营养治疗是早产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经鼻饲奶喂养是早产儿喂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但经胃鼻饲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进而影响营养摄入.芦惠和薛辛东[1]比较鼻十二指肠喂养与鼻胃管喂养在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残留、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认为鼻十二指肠喂养优于鼻胃管喂养.本科于2005年开始应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杰民  胡浩  刘哲  韩斌  李红灵 《贵州医药》2012,36(5):453-454
危重患者如果不能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会引起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消化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异位等变化[1],因而,早期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意识不清并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胃麻痹的发生率高,通常的鼻-胃管途径往往有胃潴留,引起呕吐和误吸等缺点[2],故应选用经空肠途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我院内镜中心2011年1-12月于ICU床旁应用超细胃镜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22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置鼻空肠管与鼻胃管的危重患者各20例,设鼻空肠管为实验组,鼻胃管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实施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经鼻空肠管营养的危重患者在肠内营养开始实施时间明显提前(P<0.05),发生反流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大大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病情,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缩短人住ICU的时间,是一条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道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本组56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果56例患者中发生腹泻3例,腹胀6例,胃管阻塞1例,经相应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速蛋白合成,减少机体能量消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樊爱华  陈永汉  田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7):1108-110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组织修复,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临床上常规鼻胃管在危重患者尤其是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胃内容物易发生反流而引起误吸,从而引发严重肺部感染,不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和预后.因此,加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早日康复甚为重要.为了解肠内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影响,将我院3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鼻胃管减压并鼻肠管营养支持中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鼻肠管营养是否对患者肝功能会产生影响。方法回顾行分析2011年6月份到2012年10月份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30例鼻肠管营养,30例普通胃管营养支持。对于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既往无肝炎、肝癌及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第7天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30例鼻肠管营养支持患者10例肝功发生异常,其中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留置胃管组30例患者有1例肝功能发生异常,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结论鼻肠管营养支持的患者较普通胃管营养支持的患者更易导致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陈秋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46-244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对64例早期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规范化的肠内营养监护措施,强化导管护理、患者体位的管理、胃肠道并发症的监测与血糖监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胃管堵塞、胃内潴留、腹泻、便秘、误吸、血糖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保障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患者插胃管新方法。方法 48例颅底骨折昏迷患者采用经口盲插胃管或在喉镜指引下经口插胃管。结果 48例患者经口盲插成功率60%,喉镜指引下经口插胃管成功率100%。结论经口插胃管对颅底骨折患者可以避免早期经鼻插胃管引起的颅内感染,同时为早期建立肠内营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营养支持的供给方式已由肠外营养为主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1,2]),肠内营养(EN)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补充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不足,还能防止肠黏膜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留置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简称传统管)、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简称新型管),安置对鼻、口腔黏膜影响的比较。方法:将10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需留置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的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留置螺旋型肠胃管(新型管)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传统管)的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两组管道安置对患者鼻、口腔黏膜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安置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黏膜损伤轻于传统管。  相似文献   

14.
胃肠功能衰竭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相当常见,临床上常表现为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大量出血和中毒性肠麻痹。大黄能明显提高胃肠黏膜血流灌注,缓解其缺氧状态,有利于胃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采用留置胃管行鼻饲生大黄的方法预防胃肠功能障碍,尽早进行胃肠内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鼻留置胃管可为昏迷或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及药物,还可通过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排出胃肠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及吻合的张力,有利于吻合口愈合,预防并发症发生。所以做好胃管固定,不但能保证胃管作用的发挥,而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  相似文献   

16.
48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研究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本组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治愈45例,吻合口瘘1例,腹胀腹泻5例。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速蛋白合成,减少体质量消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ICU患者经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60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按入住ICU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置入鼻空肠管,B组置入鼻胃管,两组使用滴入方式输入相同的肠内营养剂,记录两组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观察两组在置管7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堵管。结果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A组比B组提前,置管后在48 h内可以输入营养液的A组有23例(76.7%),B组有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置管7 d内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低于B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结论对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途径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经鼻空肠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2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3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3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者APACHE-Ⅱ、血蛋白、CRP、腹胀症状、血淀粉酶、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血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腹胀缓解、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经鼻空肠早期试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3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3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APACHE-II、血蛋白、CRP/腹胀症状、血淀粉酶、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率等。 结果 观察组APACHE-II、血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 ,腹胀缓解、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改进胃管和延长置入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传统胃管顶端增加3~4个小孔并在传统插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插入10~15 cm的临床研究来减轻患者痛苦和实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方法 将66例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和插入长度;观察组采用改进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10~15 cm.结果 胃肠减压通畅者观察组占88.23%,对照组占31.25(P<0.05).结论 改进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胃肠减压效果好,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