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医药通报》2012,(4):5-5
<正>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籥。子月一阳生,阳初动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也。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虚矣。经曰:夏月经满,地气溢满,入经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里必虚。世言夏月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非冷而何?前人治暑病,有玉龙丸、大顺散、桂苓丸、单煮良姜与缩脾饮用草果等,皆行温热之剂,何吾子不思之甚也?予曰:春夏养阳,王太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如何理解李时珍所说:“升者引之以成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此非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权者,不能至此。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答:此段文字说明了药物具有升浮或沉降固有的性质,以及药物经过一定的配伍或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其固有的升浮与沉降性质。所以说:“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药物有何固有的升降性质?传统经验表明:其一,  相似文献   

3.
运气七篇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运气学说,通过学习可对《六微旨大论》中关于物质运动变化关系及其具体形式一升降理论有较深理解,这里谈谈笔者体会。一、运气中有关升降的论述帝曰:“其升降何如歧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自然界,天地间,天气以降,地气以升,有降才有升,有升才有降,交感相斥,物化而现,即“变作矣”。人的产生也是这种物化的结果。运气中六气、六部之运行,六气,岁运的交合相配体现了这种升降运动变化。六气总呼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深度发掘,发现"升"为肝之性,"降"为肺之性。《素问.五运行大论》里"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所说的"右行"是下降,"左行"是上升。"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是"上下升降就是一周,如此反复往来",正符合《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相似文献   

5.
1 心肾相交理论形成与发展早在《内经》中就讨论了水火升降的问题 ,为心肾相交理论形成打下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升已而降 ,降者为天 ,降已而升 ,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 ,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 :“水火相交 ,阴阳相应 ,乃为和平”观点 ,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 ,此观点进步于《内经》唐代孙思…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是宇宙运动的一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本是“相应”的。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各种物质的运动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形式。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毛”是最原始的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故曰“其细无内”;它充塞于宇宙之间,故曰“其大无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故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气的这种升降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进展。祖国医学在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影响下,对生命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给予了唯物主义的说明。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也是物质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以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方剂配伍理论与升降相因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变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土居中皇,是为四象,转运之  相似文献   

9.
桂枝升降浮沉属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桂枝升降浮沉的属性历代医家见解不一,各家本草说法亦有不同。认为其属升浮之品的文献记载如张元素曰:“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李杲也曰:“桂辛热有毒,阳中之阳,浮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桂肉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桂肉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黄官绣则断言佳枝“有升无降。”与此相反,不少医家根据仲景每每运用桂枝治疗呕喘冲逆之证,认为桂枝主要功能在于降逆。如成无己曰:“泄  相似文献   

10.
范宏宇  张书文 《中医杂志》2003,44(5):397-397
升降学说无论对外感病还是内伤病的治疗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源》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指出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言天者求之于本,言地者求之于位,言人者求之气交。”言天者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天,故为天之本;言地者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地,故为地之位;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一升一降,则气交于中,而人居之,生化变易,则无非气交之使然。故人居天地之  相似文献   

11.
药物有升降浮沉之性用不同,治法亦有升降浮沉之因势利导。两者参合而行之,则治法甚多,变化无穷。李东垣说:“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厚者浮而长,味厚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但酸成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而升者引之以成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  相似文献   

12.
小谈冲脉     
凡物之运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自然界中,地气升则为云,天气降则为雨,升降有序,天地交媾,万物乃生,对于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人法天地,自然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存在,无论脏腑还是经脉,其功能都具有一定方向性,比如脾升胃降、肝升胆降等,作者就其所学所体会的针对冲脉的一些规律,试与同道分享,旨在探讨人体内的奥秘,同时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肝肺"气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气交理论秉承了<周易>的"气交"概念,用以说明生命系统与自然界及生命系统自身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阴阳二气相互感应交合在人体内的过程引申,创立了人体气机升降学说.<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即中医的气机升降出入指的是"气交",升降出入运动是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的保证,是维持人体机能正常的生命活动.肝肺"气交"是体内子系统之间"气交"之一,对维持人体机能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议“胆”     
胆的生理特性 1.主少阳春升之气:胆为阳木,其象应春。春天,阳气渐升,气候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除旧更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指此而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张隐庵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曰:“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  相似文献   

15.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黄坤载《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  相似文献   

16.
论营卫交重     
《中医药通报》2009,8(2):19-19
雷公曰:阳气出于卫气,阴气出于营气。阴主死,阳主生,阳气重于阴气,宜卫气重于营气矣。岐伯曰:营卫交重也。雷公曰:请问交重之旨。岐伯曰: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盖有天,有阳气,有阴气。人禀天地之二气,亦有阴阳,卫气即阳也。由下焦至中焦以升于上焦,从阴出阳也。营气即阴也,由中焦至上焦以降于下焦,从阳入阴也。  相似文献   

17.
六、标点题1.自人之荡真于情窦也而真者危丧志于外华也而醇者漓眩心于物牵也而苹者涣泪情于食色也而完者缺劳神于形役也而坚者仅2.万物之毒皆生于浓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律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嘴浓之为毒甚矣吾以一味解此曰淡3.部于上者心与肺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营卫之布宣津液之输沛也部于中者肝与脾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枢机之旋转鼎斓之蒸腾也部于下者两肾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龙鳖之动静水火之抱离也七、断句题1.新寨马臾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口目…  相似文献   

18.
安徽歙县医家程文囿所撰《医述》是新安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程文囿字杏轩,号观泉,清代乾隆、嘉庆、道光间名医,是著名新安医家之一。现仅就《医述·女科原旨》中有关调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意义作一探述。1 调经必理气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女科原旨》曰:“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可见理气当分为寒、热、升、降、补、…  相似文献   

19.
1 天地一体的整体统一观“天地一体”不仅指天和地是一个整体 ,是说整个自然界乃至宇宙是一个整体。如《内经》曰 :“天地者 ,万物之上下也。”“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 ,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下降 ,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素问·六微旨大论》)。“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实”(《素问·天元纪大论》)。这些论述明确指出天和地是一个整体。此种认识不仅局限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地球周围的有限空间 ,古人谓之天地一体学说实质上体现了整个宇宙的统一观。四时一体。一年四季 …  相似文献   

20.
生气通天论解题生气,即人生的气,人生的气,是和天气息息相通的,所以叫做“生气通天”。王水在六节藏象论篇的解释说:“形假地生,命惟天赋,故奉生之气,通系于天,禀于阴阳而为根本也。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又曰:‘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