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目的: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对维持颈椎的远期稳定性及恢复颈椎本身的生物力学环境有重要意义。将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颈椎骨折,探讨其对颈椎曲度的远期影响。 方法:①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于2002-06/2004-08应用后路侧块螺钉置入治疗颈椎骨折不稳或骨折脱位的78例患者。78例患者中67例(85.9%)获得随访。其中1个节段固定9例,2个节段固定14例,3个节段固定25例,4个节段固定14例,5个节段固定5例。②固定材料:Sofamor公司的Axis颈椎后路固定系统。板及螺钉为钛合金材料,具有MRI兼容性。钛板按孔径分为11、13和15 mm 3种不同规格。螺钉分松质骨螺钉和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有直径3.5 mm和4.0 mm、长度 6~24 mm两种规格,皮质骨螺钉直径4.0 mm、长度26~54 mm。③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每一次随访均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部分患者行颈椎动力位X射线检查,分析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 结果:①颈椎生理曲度:67例中有65例从术后到随访结束时生理曲度的改变平均为 2°( 0°~6°)。有2例术后3个月固定失败,生理曲度丢失。②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其中1例单侧C5神经根损伤(患者是屈曲牵张损伤),3例患者伤口浅表感染,1例糖尿病患者深部伤口感染。③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植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 结论:颈椎外伤患者应用后路侧块螺钉可以有效矫正并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椎后凸畸形是常见的医源性颈椎曲度异常,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颈椎畸形,其影响儿童和成人正常的颈椎生理功能。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法观察颈椎全椎板切除对颈椎曲度的影响,以及颈椎椎间盘、韧带结构对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有限元分析,实验于2003-01/2004-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完成。 材料:实验中高分辨率、层面间隔为1 mm的颈椎横断面解剖图来自美国虚拟人计划中男性颈椎横断面解剖图,从The Visible Human Project网站免费下载。 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颈椎横断面解剖图作为颈椎三维结构重建的数据源,重建全椎板切除后颈椎三维模型包括颅底至第1胸椎中上部所有颈椎结构,模型不包括C2~C7椎板、棘突、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根据文献报道定义替代颈椎各结构的有限元单元类型和材质参数,如弹性模量。使用全椎板切除后颈椎模型,应用ansys6.1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椎板切除后颈椎椎间盘和韧带结构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颈椎椎间盘、韧带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弹性模量变化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结果:①全椎板切除后颈椎在多次反复加载负荷下,颈椎生理性前凸曲度减小,多次加载负荷后,颈椎上段生理性前凸消失,出现轻度后凸曲度。②颈椎椎间盘和韧带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弹性模量减小将加剧全椎板切除后颈椎后凸曲度,随着颈椎椎间盘、韧带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大,颈椎后凸曲度逐渐消失,并恢复正常生理性前凸曲度。 结论: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全椎板切除明显改变颈椎前凸曲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前凸转变为后凸;颈椎椎间盘、韧带弹性模量增加将抑制全椎板切除后颈椎后凸曲度形成。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头痛与颈椎曲度异常1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明原因青少年头痛与颈椎曲度异常的关系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对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以头痛、头晕就诊 ,检查发现颈椎位置结构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了分析研究。临床资料 :12 0例无脑器质性病变 ,有颈椎X光片曲度异常的头痛患者 (女 77例、男 4 3例 ) ,平均年龄 ( 2 5± 6)岁 ,年龄范围 12~ 3 5岁 ,平均病程 ( 2 0± 3 2 )个月。方法 :分析颈椎X光片异常的种类 ,采用Borden测量法测定患者颈椎曲度 ,正常颈椎侧位片呈适度前曲弧度 ,弦弓值 ( 12± 5 )mm ,见图 …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与临床表现包头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014010)王颖慧,张茂林,段建平,曹桂华,张红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种颈椎病[1]。可引起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使脊髓动脉及椎动脉供血减少,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现将...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少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发病原因。方法:对41例VBI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多种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成年人常见的原因,而在青少年VBI发病中无意义。(2)颈椎外伤、椎动脉先天性或继发性狭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偏头痛等致血管、血流异常则是青少年VBI发生的常见病因。结论:青少年VBI的发生具有多病因性,但有其不同于中老年人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1-09-2012-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调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2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和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10.28±2.67)mm,对照组为(8.53±2.42)mm,2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牵引疗法比较,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好,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明显,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常规MRI无明显脊髓受压征象而动态MRI中整个序列脊髓受压呈现波浪样压迹或念珠样改变的8例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手术治疗。8例患者仅1例因为病程较长(大于2年)、脊髓损伤症状比较严重(术前JOA评分5分),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为25%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都在50%以上。术后1个月检查颈椎前凸角较术前减少4.5°~8.6°,3个月后患者去掉颈围制动,颈椎的前凸角逐渐向正常恢复,术后半年检查颈椎前凸角与术前基本相同。结果提示以颈段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并以颈段动态MRI为依据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效果良好;颈椎生理曲度随访半年,结果与手术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共654例进行筛查,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78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结果:神经内科门诊初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1.9%。抑郁障碍患者以头晕、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者占85.9%。在患者的前3个主诉中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依次为失眠、头晕、乏力。样本HAMD总分平均(16.9±4.0)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入睡困难、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全身症状较重。抑郁障碍患者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占76.9%;心理归因模式者占23.1%。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颇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引起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综合征(CP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pSS引起的CPM临床资料并与国外报道的1例pS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pSS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四肢瘫痪,MRI示桥脑异常信号;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冶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国外报道的1例表现为四肢瘫痪和缄默症,MRI示桥脑异常信号,给予甲泼尼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pSS引起的CPM是极罕见疾病,经免疫抑制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术后颈椎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患侧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入路治疗的25例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研究组)的资料。选取同期经半椎板椎管内肿瘤切除病例30例为对照组。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评价患者疗效及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 本组25例哑铃形肿瘤、对照组30例椎管内肿瘤均获全切,患者近期疗效满意。随访7个月-10年,平均4.28年,颈椎总运动度两组均无变化;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研究组为8%,对照组为10%(P>0.05);颈椎不稳定性发生率研究组为4%,对照组为3%(P>0.05)。远期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经后路半椎板-小关节突入路切除,手术对颈椎运动度、生理曲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职业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屈颈机遇大大增加。苏友新等对128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睡姿与睡枕角度进行临床调查,认为用枕不当及睡姿不良可导致颈椎生理前曲减少,变直或反曲。李广衡等幢。通过对110例有颈椎X线片的患者分组调查,认为仰卧高枕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前凸变浅甚至反凸。在实验研究方面,余家阔等对45只家兔进行实验性颈椎应力学分布改变的影响进行研究,证实低头位可导致颈椎节段不稳和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因此睡枕直接影响着颈椎曲度,并可导致颈椎病。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3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和41例正常人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多方式诱发电位进行研究。结果:38例确诊和近似确诊的MS患者SSR异常率(81.6%)比异常的诱发电位更为常见。在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的21例MS患者中19例SSR异常(90.5%),17例无自主神经症状的MS患者中12例SSR异常(70.6%)。提示:SSR能客观有效地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检出MS的亚临床异常。将SSR与多方式诱发电位联合评估MS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现全部SCD患者发病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胃大部切除术是一个主要病因,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减退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特征,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脱髓鞘的部位。结论:SCD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心脏病史的青年脑梗死患者TEE改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脏超声(TEE)在无心脏病史的青年脑梗死病因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EE及经胸心脏超声(TTE)同时对21例40 岁以下、既往无心脏病史的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可能与青年脑梗死有关的心脏及主动脉区的异常。结果 21例患者中TTE发现1例异常,为左房扩大,TEE发现5例异常,包括4例自主回声增强,其中1例伴左房扩大,1例伴左心耳血栓。1例无自主回声增强的左心耳单发血栓。主动脉区未查出异常。结论 TEE对探查无心脏病史的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栓子来源具有一定意义。左房自主回声增强及左心耳血栓可能与某些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测结果。方法:对129例40岁以下的青年眩晕患者在眩晕发作期进行TCD检测,将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分为高流速组、低流速组和正常流速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9例在眩晕发作期检测有89例VBA流速异常,占69%,高流速组多于低流速组,267根血管中155根(58. 1%)流速异常。结论:青年眩晕患者有相当数量为VBA病变,应对青年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  相似文献   

16.
381例癫痫患者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癫痫患者的临床与脑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而作脑电图检查的癫痫患者381例,对其脑电图异常的阳性率、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发病异常程度以及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P值<0.01).结果:癫痫患者脑电图异常303例(79.6%),以儿童期及青春期发病率最高,共131人(占34.4%),且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年龄越小,痫性放电越常见。结论:脑电图异常改变,对临床早期不典型的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愈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患者血浆一内啡肽及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变化孟庆莲,乔香兰,王明礼,李永库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原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学院第一附院神经内科研究生,现在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71000)在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散发性 Creutzfeldt-Jakob 病(克雅病,sCJD)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随访 生存期,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20年12 月收 治的 9 例 sCJD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为(62±10)岁;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无动性 缄默 7 例(7/9),肌阵挛发作 6 例(6/9),反应迟钝 5 例(5/9),共济失调 4 例(4/9),精神行为异常、言语混乱 3 例(3/9),行走不稳 3 例(3/9)。首发症状以反应迟钝,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皮层高 信号 6 例(6/9),脑脊液 14-3-3 蛋白 4 例(4/9),基底节异常高信号 3 例(3/9),脑电图三相波 1 例(1/9)。中位 生存期 4 个月,24 个月随访生存 2 例(2/9)。结论 本研究中,sCJD 中老年发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弥 散加权成像皮层、基底节高信号检出率高,中位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脱位并发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椎脱位常合并发生椎间盘突出,及时发现并实施正确治疗,能避免脊髓二次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初治疗的3例先试行闭合牵引复位治疗,2例因合并椎间盘突出,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症状。全组15例经MRI检查,发现有9例并发椎间盘突出,随即行颈前路减压,椎体复位及植骨固定手术。结果:神经损伤症状明显改善6例(66%),无一例症状加重。结论:颈椎屈曲型损伤并发椎间盘突出有较高的发生率,MRI检查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明确诊断极有意义。此类患者的治疗除复位外,尽早摘除椎间盘去除致压物,使硬脊膜囊充分减压,并行椎体间植骨,保持颈椎稳定性是其治疗关键,而前路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对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头颈部DSA 或CTA的后循环TI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10~59 min组和≥60 mi n组, 比较椎动脉形态异常各亚型在3组间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动脉形态异常与后 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组109例(45.99%)、10~59 min组71例(29.96%) 和≥60 min组57例(24.05%)。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性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 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形态异常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狭窄 率1%~99%)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而一侧迂曲、双侧迂曲、一侧优势、一 侧优势合并迂曲和起源异常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 狭窄(OR 2.500,95%CI 1.381~4.525,P =0.002)、基底动脉狭窄率≥50%(OR 12.066,95%CI 1.446~100.668,P =0.021)是TI 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率≥50%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