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与P16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83例临床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HPV感染和P16表达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结果 83例晚期NSCLC患者组织中HPV感染率为24%(20/83),HPV感染主要发生在非吸烟者、淋巴结不转移者和分化程度较差者(P=0.048,P=0.044,P=0.024)。40%的HPV感染肿瘤组织P16表达阳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分化程度差(odds ratio=0.163) 是HPV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P16阳性患者较P16阴性患者具有更长的PFS(P<0.02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P16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无相关性,但P16蛋白表达可能是晚期NSCLC具有较长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p53、bcl-2、caspase-3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53、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17例老年晚期NSCLC组织标本中,p53、bcl-2、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74%(50/117)、38.46%(45/117)、36.75%(43/117)。p53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中央型、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患者中较高;bcl-2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较高;caspase-3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较高。NSCLC组织中bcl-2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262, P=0.003)。结论 p53、bcl-2、caspase-3可能在老年晚期NSCL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然  任韶韶  张海梅  梁华  孙京栋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66-2267,2269
目的评价胸苷酸合成酶(T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培美曲塞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6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1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TS蛋白表达,并采用半定量组织评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TS表达与培美曲塞疗效呈正相关(P=0.02)。TS低表达患者较TS高表达者有较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腺癌患者中TS低表达患者较TS高表达者有较长的中位PFS,分别为4.8、3.8个月,以及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4、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TS在NSCLC中的表达与培美曲塞疗效显著相关。TS表达的预测作用在未来的随机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上皮间质化因子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疗效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含铂方案治疗的患者资料及病理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评价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评价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NSCLC含铂方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共99例NSCLC患者纳入研究,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存显著负相关(P<0.001,r=-0.410)。中晚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率降低,Vimentin阳性率增高。E-cadherin表达阳性患者OS显著高于阴性患者(中位OS 31 vs.21 months,HR 0.533,95%CI:0.322~0.882,P = 0.014),Vimentin与OS无相关性。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疾病进展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cadherin是一个有潜力的NSCL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因子,这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存情况的临床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83例晚期NSCLC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为70岁,客观有效率为32.5%,疾病控制率(DCR)为85.5%。吸烟状态对DCR方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6个月,不同性别、是否有吸烟史、病理类型是否为腺癌以及吉非替尼的疗效对PFS有显著影响(P<0.05)。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0个月,病理类型为腺癌(P<0.001)、吉非替尼治疗是否有效(P=0.029)以及吉非替尼治疗进展后可以继续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P=0.006)是明显改善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CD16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铂类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64例Ⅲ、Ⅳ期NSCLC患者在化疗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66表达.患者给予2~4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NP/TC/GP),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46.9%(30例)的患者CD166阳性.CD166表达与是否吸烟(吸烟62.1%,不吸烟34.3%,X^2=4.916,P=0.027)和病理分化程度(中、低分化68.2%,高分化35.7%,X^2=6.112,P=0.013)相关.CD166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23.3%,明显低于CD166阴性患者的61.8% (X^2 =9.565,P=0.002).结论 晚期NSCLC存在CD166表达,且吸烟和低、中分化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增高,CD166阳性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降低,检测CD166可以预测晚期NSCLC的铂类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的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32例接受过18F-FDG PET/CT检查,且给予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将其各要素分别与PFS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参数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PFS与SUVmax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5组患者的PFS明显长于SUVmax>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SUVmax是EGFR-TKI治疗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Vmax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在4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和48%,VEGF阳性表达和P16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和较短的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鼻咽癌组织中VEGF和P1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和Ki67在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妇科肿瘤患者和同期内在我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5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研究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原位杂交方法等。结果病理宫颈组织(除CINⅠ以外)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P<0.05)。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P<0.05)。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P<0.01),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2)。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2)。此外,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6)。结论 HPV16感染可能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而HPV16感染后组织中h TERT、ki67表达会发生改变,通过h 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癌前发现,对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满庆  黄剑 《安徽医药》2018,22(12):2369-2372
目的 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 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结论 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分期的结直肠腺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E7的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及距肿瘤近端10cm以远的正常黏膜组织中HPV 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HPV 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51.22%(42/8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88%(4/82),P〈0.05;直肠癌组织中HPV 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64.10%(25/39),明显高于升结肠癌的18.18%(2/11),P〈0.05;HPV 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有关(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 16 E7蛋白主要为细胞核表达,胞浆亦可见少量表达,进一步确认了HPV 16的感染,且HPV 16 E7蛋白与HPV 16 E7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免疫组化敏感性较PCR方法为低。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HPV 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提示部分结直肠癌存在HPV 16感染。癌灶部位距肛门越近,感染率越高;Dukes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豫北地区肺癌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s)感染情况及分型,为初步明确HPVs感染与肺癌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鲜肺癌标本63例,组织离体后分为两部分处理:一部分用于HE染色,以明确病变性质;另一部分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高危型HPVs的感染情况及分型,并分析相关高危型HPVs感染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经病理检验证实,收集的63例肺癌标本包括非小细胞肺癌40例,小细胞肺癌23例。在63例肺癌中,HPV16感染的阳性率为68.25%(43/63),其中65.12%(28/43)为HPV16单独感染,34.88%(15/43)为HPV16与HPV59混合感染。HPV59感染的阳性率为23.81%(15/63),均为与HPV16混合感染。未检测到HPV18、31、33、58和52感染的病例。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HPV1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7,P〈0.01),而HPV5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05)。结论高危型HPVs,特别是HPV16感染与肺癌存在密切的关系,且与其他类型HPVs的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DNA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分析HPV16/18感染与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35例乳腺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30例乳腺纤维瘤旁正常组织进行HPV16/18DNA分子原位杂交和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l8的阳性率为71%,与纤维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152,P=0.021),与患者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HPV16/18DNA和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62,P=0.000)。结论 HPV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病因学意义。HPV感染与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发展和预后的指标。HPV感染与抑癌基因P16的失活在乳腺癌中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病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ASP8-6526N ins/del基因多态与吉非替尼治疗NSCL敏感性及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88例接受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以及CASP8-6526N ins/del基因多态与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获益率及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腺癌患者临床获益率及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非腺癌患者(P=0.009和P=0.048);既往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与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获益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3和P=0.001)。CASP8-6526N ins/del基因多态与吉非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携带del遗传变异的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携带ins/ins基因型的患者(P=0.03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20,RR:2.466,95%CI:1.150~5.288)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吉非替尼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部分,CASP8基因多态及病理类型可能成为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性及治疗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鉴  袁崎  傅茂英 《河北医药》2016,(14):2101-2104
目的:研究SHI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HC)分析SHI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进行生存分析,评估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 SHIP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 P <0觋.05)。 SHI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P =0.042),TNM阶段( P =0.036),5年生存率( P =0.046)有关。 Kaplan-Meier统计方法和时序检验分析进一步表明SHIP2高表达、吸烟、晚期肿瘤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 SHIP2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表型相关,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独立预后因素和重要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is dependent on many factors — stage of the disease, treatment regimen, operation technique etc. Many authors discuss on association of survival with various biomarkers as HPV infection, p53 mutation and polymorphism or p16 expression.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survival of HNSCC patients in association with HPV infection and p53 polymorphism.

Methods

39 patients with primary diagnosed HNSCC were investigated. HPV DNA was detected using PCR with general primers MY09/11; p53 polymorphism was analyzed us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ssay by PCR.

Results

Of the 39 patients, 12 (30.8%) had detectable HPV. After p53 polymorphism analysis heterozygous Prol/Arg type was found in 34 cases (87.2%). Survival was higher in l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and in patients when tumour was classified as T1–2. Somewhat higher survival was in the HPV positive patients, however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7). Only significant factor influencing survival in our study group was site of primary tumour (P < 0.05).

Conclusion

HNSCC patients’ survival in our study depend on primary tumour site; HPV infection and p53 SNP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检测天津市市区健康筛查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 型感染率,分析HPV16 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 000 例天津市市区健康普查女性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同时收集入组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巢式PCR 扩增和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HPV 型别检测,采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HPV16 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2 000 例筛查标本中,HPV 阳性271 例(13.55%),其中前3 位为HPV16 型阳性占39.5% (107/271),HPV58 型阳性占15.13%(41/271),HPV18 型阳性占9.59%(26/271)。HPV16 感染率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首次性交年龄≤25 岁者高于>25 岁者,性伴侣数≥2 者高于<2 者,怀孕次数≥2 者高于<2 者,流产次数≥3 者高于<3 者,避孕方式为非避孕套者高于避孕套者(均P<0.05);HPV16 感染率在不同年龄、饮酒史、教育水平、以前妇科体检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史和首次性交年龄≤25 岁为HPV16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市区健康普查妇女HPV 感染以HPV16 型最常见。避免高危因素的暴露,制止女性过早发生性行为,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HPV16 感染及降低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