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意识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促进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通过调查影响护士长不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对护士长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培训,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系统,转变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理念.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明显提高,达到了发现问题最大化,信息共享,共同吸取经验教训,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培训、健全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系统,提高了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促进了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娟  董津平 《全科护理》2013,(27):2566-2567
[目的]探讨总护士长追踪管理方法在监控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总护士长负责分管片内科室的不良事件上报的审核,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下科与护士、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写出不良事件的反馈意见,并参加科室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会,对科室的整改措施、修改工作流程监督、追踪检查,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通报,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方法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护士长采取追踪管理方法对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降低和避免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护理管理卫生信息系统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依托护理管理卫生信息系统进行护理质量的三级检查,比较护理管理卫生信息系统实施前后Ⅰ、Ⅱ、Ⅲ、Ⅳ级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每百张床位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长质控检查工作耗时、质控分析汇总耗时的差异。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卫生信息系统后,Ⅰ、Ⅱ、Ⅲ、Ⅳ级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实施前减少,护士长质控检查时间较前减少2.6 min,病区质控汇总分析时间较前减少22.03 min,护理部质控汇总分析工作耗时较前减少323 min(P<0.05)。结论护理管理卫生信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降低每百张床位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护理质量检查、汇总分析耗时,为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真正使护理质量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邹利平 《当代护士》2014,(2):173-175
目的探讨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试行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后,医院24h护理管理不间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实施前,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有利于全院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方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医院护理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可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护士、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呈报.方法 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界定护理不良事件和无惩罚原则,实施呈报、处理、分析讨论、反馈、整改管理流程,奖惩结合推进无惩罚原则的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的种类、数量增多,病人满意度显著升高.结论 无惩罚原则的实施有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暴露和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士长巡视工作,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开展护士长巡视工作前后医生满意度、停工等待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巡视工作可以提高医生满意度,缩短停工等待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提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管理,即护理部的指导协调管理、总护士长的质量监控管理、护士长的安全跟踪管理,达到从报告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缺陷,从缺陷中完善制度,呈报途径畅通,解决问题快捷的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8.
车欢娥  韩爱荣  吴旭友  高慧萍 《全科护理》2012,10(26):2463-2464
[目的]探讨护士长每日评估科室重点病人制度的落实效果。[方法]制定护士长每日评估科室重点病人工作制度,规范护士长对重点病人的评估顺序,掌握评估时机,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士长每日评估科室重点病人制度半年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及住院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士长每日评估科室重点病人可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环节管理,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河南省护士长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护士长进行不良事件上报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河南省各级医院的670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得分的中位数为14(12~15)分;辅助科室和门诊护士长的报告意向总分高于在病房工作的护士长;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护理不良事件,护士长选择不同的上报方式。结论:河南省670名护士长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为正向。但对于一些危害程度较小的不良事件,护士长尚未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总结参与性管理模式在民营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遵循自愿原则,确定护士参与管理人员,组建患者联盟参与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回顾性分析实施参与性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率,分析原因;根据原因,组织管理人员制定策略;确定策略后,护士长安排护士负责培训、就诊环境改造、门诊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安排患者联盟成员进行门诊日常管理,有效提高护士考核成绩,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手术室进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管理,作为实施前;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进行护士长负责制管理,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相关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患者服务体验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物品管理、消毒隔离、三基三严各项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术前准备、器械传递、无菌操作、手术配合、专业技能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及服务感受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文书相关、器械或物品相关、患者相关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能促进手术室质量管理,提高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服务体验,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士参与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讨论,运用"系统管理观"的管理理论,从质量要素与系统原因进行归因分析,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与漏洞,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参会者每人负责一例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制作成多媒体分别在全院护理安全会上汇报;由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虽然在医院管理中有许多防范措施及规章制度,但真正将其落实到位,还需要充分发挥各层次管理者的督查职能,尤其是护士长这一级管理者作用的发挥,促使每位护士认真执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作者任职护士长多年,现将在实施护理管理中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指导护士参与护理管理,培养护士的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每月在各护理单元选派1名护师或主管护师,先由护理部集中培训夜查房的内容及方法,然后每天由1名护士长带领1名护士夜查房.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护士参与护士长夜查房,可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及工作能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岗前警示制度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开始实施护理人员岗前警示制度,即上岗前10min,由护士长和护士互相问好,并由护士长对近几日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总结性的教育或预见性的提醒。比较实施岗前警示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及护士对实施岗前警示的评价。结果 2007-2010年患者投诉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07-2009年的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0%的护士认为实施岗前警示增强了自我护理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护理差错。结论实施岗前警示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王卫红  尹月娥  朱天丽 《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巡查日志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10个病区中,采用信封随机抽取5个病区作为干预组,从2012年1月开始护士长使用护理巡查日志,结合五查房每天对日常工作有重点的巡查,及时记录与反馈,每周对上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复查,护士长不在班时由指定的人负责质控并记录,科护士长对平时质控情况定期予以抽查.另外的5个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长未使用护理巡查日志,采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质量控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出入院护理质量、重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出现问题的次数分别为26,28,25,15,10,14次,分别少于对照组的52,48,40,30,23,2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93,7.45,4.87,6.32,6.17,5.86;P <0.05).对照组5个病区共出院6 259例,干预组出院6 347例,汇总全年不良事件,干预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次为32例(0.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73,P<0.05).结论 巡查日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张玉娟 《全科护理》2011,(12):1085-1086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设计护士长工作清单并运用的效果,为护士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科室护理质量提供保障。方法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合理设计护士长工作清单,并在全院推广实施1年,采用自行设计的对护士长工作日历备忘单态度和反馈问卷对本院31名护士长进行调查,观察护士长工作日历备忘单运用的效果。结果据护士长工作日历备忘单态度和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设计护士长工作日历备忘单非常有必要和该设计单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认同率均高达93.55%,其余各个条目的认同率都在80%以上;运用护士长工作日历备忘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都高于实施之前,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工作清单的设计与运用能培养护士长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护士长把握管理工作的关键,明确工作目标,防止工作遗漏,从而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科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