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正常参考值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确定正常健康儿童不同年龄之间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正常参考值,了解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NSE 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及血清和脑脊中 NSE 在新生儿 H IE 时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正常健康儿童和患有 H IE 的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 水平。结果: 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及脑脊液中 NSE 的水平,在 66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t=0.148、 , 均> 0.05);影响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 检测结果的因素包括标本的采集方法、保存 1.73 P及冻融、标本量及操作等; H IE 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 NSE 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即 H IE 越重, NSE 升高越明显,轻、中、重三种类型H IE 三者分别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t=2.95 ̄6.38, < 0.01);健康儿童和 H IE 患儿血清 NSE 水平的变化与脑脊液中 NSE 水平的变化 P成正相关( r=83.5 ̄87.3)。结论:儿童由于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 水平没有性别及年龄差异,故只需设置一个正常参考值;检测血清中NSE 的改变情况可以反映大脑神经元受损的情况;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 NSE 水平变化可以帮助判断 H IE 患儿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第3~5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NSE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红侠  王军  张绍美 《江苏医药》2007,33(6):544-54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中、重度HIE患儿(HIE组)和15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HIE组分别于生后1、3、6 d,对照组于生后3 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及NSE的水平.结果 HIE组生后1 d血清IL-10及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血清IL-10及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HIE组生后6 d血清IL-10及NSE水平较生后3 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0及NSE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脑出血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发病第1、2、3、4、7、14 d的血清NSE变化.结果 脑出血组各时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NSE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血清NSE变化对判断脑出血量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生后24小时、48小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改变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HIE患儿62例 ,其中轻度20例 ,中度24例 ,重度18例 ;产科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于生后24、48小时各取静脉血1ml,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NSE水平。结果 :生后24、48小时HIE轻度组血清NSE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中、重度组血清NSE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上升 (P<0 001) ,但中、重度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血清NSE浓度有助于中、重度HI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袁传顺  周艳  瞿云  陆超 《江苏医药》2007,33(12):1196-119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第二线粒体源的半胱天冬酶激活物(Smac) 的mRNA的变化.方法 65例新生儿在出生后 24h采集血标本,2h内分离血清,用电发光化学法检测NSE浓度.沉淀的血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分析其中Smac mRNA的水平.1周左右行头颅CT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39例)血清NSE浓度分别为(32.73±10.20)μg/L和(14.23±7.14)μg/L,(P<0.01),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的Smac 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0.43±0.12)和(0.19±0.08),(P<0.01).血清NSE浓度与5-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849,P<0.01),与Smac mRNA相对量呈高度正相关(r=0.975,P<0.01).结论 外周血血清 NSE 和Smac mRNA水平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新生儿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变化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7d内检测血清NSE水平和S100蛋白浓度,并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血清NSE水平和S100蛋白变化较腔隙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NSE水平和S100蛋白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NSE水平和S100蛋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检测血清NSE水平和S100蛋白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均于发病后48 h内、5 d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水平.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48 h内NSE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48 h内NSE的水平显著高于发病第5天NSE的水平,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发病第5天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虽然脑的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但神经元细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损伤,损伤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动态测定NSE水平有助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与假性发作患者在发作后24小时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6例癫痫发作患者和43例假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并与5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46例癫痫发作者血清NSE水平为(15.8±3.45)μg/ml;43例假性发作者血清NSE水平为(8.03±2.76)μg/ml;50例健康人血清NSE水平为(8.24±2.86)μg/ml。癫痫发作组与假性发作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发作后存在脑组织神经元损害,测定血清NSE有助于癫痫发作与假性发作者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程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神经元死亡的相关性,比较其在不同年龄期大鼠神经元死亡的差异。方法:分别在30只成年鼠和30只幼龄鼠中采用美解眠全身注射,建立长时程惊厥大发作模型。分别于惊厥发作停止后4、122、4、487、2 h和7 d共6个时间点处死5只动物,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病变。ELISA法测定血清NSE浓度变化。结果:经15~20 min惊厥发作后:(1)成年组和幼年组大鼠均出现选择性海马神经元死亡,两组均于惊厥后24~72 h达高峰,但成年组死亡神经元数峰值[(190±29)个]是对照组[(38±8)个]的5倍,幼龄组[(98±48)个]与对照组[(33±7)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大鼠血清NSE浓度均增高,于惊厥后48 h达高峰,成年组血清NSE峰值(5.13±0.77)nmol/L明显高于惊厥前(3.58±0.87)nmol/L,幼龄组(4.41±0.93)nmol/L与惊厥前(3.90±0.09)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SE浓度与神经元坏死间存在正相关性。无论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血清NSE浓度监测均提示长程惊厥发作能产生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成年鼠相比,未成年组对惊厥后脑损伤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1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0例,重度窒息11例,胎龄37~41周,取生后24~48 h内(治疗前)和第7~10天(治疗后)静脉血2 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NSE.结果 治疗前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血清NSE分别为(62.53±18.03)μg/L和(41.40±13.12)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72±8.79)μg/L(P<0.01),重度组NSE较轻度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轻度、重度组NSE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组恢复正常,重度组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结论 血清NSE可作为判断窒息后缺氧性脑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脑损伤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水平变化以及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新生儿病房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38例,生后观察临产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判断组轻度HIE8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并以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1、3天天血清NSE水平。结果轻、中、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3天内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屈平  杨书芹 《河北医药》2007,29(8):819-819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正常新生儿之间超氧化物歧转化酶(SOD)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HIE患儿96例,其中轻度49例,中度34例,重度13例.另选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76例,均于生后第3天测血清中SOD及NSE的含量.比较其结果.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较正常新生儿血液中SOD水平明显下降、NSE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且重度HIE患儿比中度HIE患儿变化明显(P<0.05).中度比轻度变化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以通过测定血中NSE及SOD的值来了解脑缺氧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脑CT值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为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HIE患儿,采用TOSHIBA Aquilion4螺旋CT扫描脑部,并检测血清中NSE水平,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均为咽下综合征患者45例作对照组。结果 HIE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的CT值有明显差异(P<0.01),而枕叶与顶叶存在一定差异(P<0.05),显示HIE患儿脑损伤以额叶、颞叶为主,枕叶、顶叶次之;HIE患儿脑部CT值越低,其血清NSE值越高,两者呈直线相关。结论 HIE患儿血清NSE的水平和脑实质CT值对评估脑实质的损伤的程度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普通型和合并病毒性脑膜脑炎型患儿血浆神经肽Y(NPY)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A组)和30例合并病毒性脑膜脑炎型(B组)患儿进行了NPY和NSE水平测定,并与20例正常健康儿(C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儿NPY和NSE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C组水平(P<0.01),C组和A组患儿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NPY和NSE水平的变化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发病机理有密切的关系,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浆NPY和血清NSE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提高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付永娟 《江西医药》2021,56(8):1234-1236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程度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HBGH患者91例,均检测其血清S100B、NSE水平,比较入院时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入院第3d血清S100B、NSE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S100B、NSE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入院第3d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HBGH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病情程度的提升,血清S100B、NSE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HBGH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第3d血清S100B、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联合检测AUC值0.806大于S100B检测0.736、NSE检测0.741(P<0.05).结论 HBGH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能反映病情程度,评估预后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及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监测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h内、3、7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探讨NSE水平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昏迷患者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两组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检测可用于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付永娟 《江西医药》2021,56(8):1234-1236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程度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HBGH患者91例,均检测其血清S100B、NSE水平,比较入院时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入院第3d血清S100B、NSE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S100B、NSE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入院第3d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HBGH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病情程度的提升,血清S100B、NSE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HBGH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第3d血清S100B、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联合检测AUC值0.806大于S100B检测0.736、NSE检测0.741(P<0.05).结论 HBGH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能反映病情程度,评估预后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及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测定56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较中度HIE明显升高,中度比轻度HIE明显升高,P均〈0.01:轻度、中度、重度HIE及对照组脑脊液NSE均明显低于血清NSE,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IE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HIE恢复期NSE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SE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