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对2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状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长点.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肿瘤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1例肿瘤侵入海绵窦,11例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和主要分支.肿瘤附着点为前床突和(或)小翼的内侧.18例达Simpson Ⅰ、Ⅱ级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 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手术要点是尽早离断肿瘤基底并沿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由近向远分离切除包绕的肿瘤.由于多数存在肿瘤与血管之间的蛛网膜界面,提倡在第1次手术中采用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MRI特点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回顾性分析其平扫及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及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 19例共19个脑膜瘤,信号均匀10例,T1WI上呈低信号10例,T2WI上呈稍高信号6例,高信号7例;10例显著均匀强化,14例出现"脑膜尾征",13例出现瘤周水肿.19例中内侧型11例,外侧型6例,扁平型2例,肿瘤全切除分别为2、6、1例,最大直径<3 cm者3例,3~5 cm者11例,>5 cm者5例.10例侵犯海绵窦,5例视交叉受压,10例颈内动脉部分或全部包绕,全切1例.Levine术前评分,6例0分,肿瘤均完整切除;8例1分,2倒肿瘤全切;4例2分,1例肿瘤全切;1例3分,全切0例;无4分以上患者.共9例肿瘤完整切除.结论 蝶骨嵴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较易侵犯周围结构,术前详细评估肿瘤的特征有利于判断肿瘤完整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2例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按Simpson 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 Ⅱ级切除4例,Simpson Ⅲ级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 ,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 5cm× 4cm× 4cm~ 11cm× 9cm× 7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11例 ,颅颧或颅眶颧入路 9例。行肿瘤全切 12例 (6 0 % ) ,次全切除 5例 (2 5 % ) ,大部切除 3例 (15 % )。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 14例恢复良好 ,保持术前状态 3例。随访 6月~ 5年 ,有 4例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 ,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膜瘤显微手术方式和要点。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1例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45例;Ⅱ级切除19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4例,无Ⅴ级切除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72个月显示,随着Simpson分级升高肿瘤复发率也随之增高。结论全切肿瘤是减少脑膜瘤复发的保证;控制好术中出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保护好脑功能是良好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11):650-651
颅底脑膜瘤解剖关系较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全切率较低。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全切率达86-3%,死亡率3-4%。通过几年的手术体会,颅底脑膜瘤可以全切达到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3岁,病程1月~2a。分布在蝶骨嵴10例,鞍结节12例,嗅沟7例,斜坡4例,桥小脑角2例,枕大孔区1例。手术全切31例,大部切除5例,蝶骨嵴内侧2例(侵犯海绵窦),鞍结节1例,斜坡2例。死亡1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对我院2001-01~2009-12期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患者肿瘤部位分类统计中,局限于幕下较多(占41.29%),全麻后,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入路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0例,枕部幕上入路1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颞下入路2例.39例中全切32例(82.05%),次全切7例(17.95%).临床症状治愈或缓解共36例,占92.31%,随访3个月~4年,38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再次手术.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例大型(7例)和巨大型(4例)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本组达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2例。Ⅰ级切除随访7例,Ⅱ级切除随访2例,均无复发,Ⅲ级切除2例,分别于术后5年、1年复发,2次手术达Ⅰ级切除,其中最大肿瘤体积10 cm×10 cm×8 cm,瘤体湿重520 g,达到Ⅰ级;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技术及并发疾病的控制,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可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  相似文献   

9.
蝶骨嵴脑膜瘤术后脑梗死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现对我科2005年5月~2008年10月5例蝶骨嵴脑膜瘤术后脑梗死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行MRI及CT检查.表现为与蝶骨嵴关系密切,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6—65岁,病程6个月一8年。术前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均无心肝肾等大脏器疾病,凝血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李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39-1340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8例恶性脑膜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初次手术后即行放疗10例。术后7例因再次或多次复发,又行1~3次手术。复发者中术后放疗6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良性脑膜瘤相比无显著不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确诊需根据病理学检查。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