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江芳  胡敏 《海峡药学》2013,25(2):57-58
目的修订泻定胶囊的质量标准,并作为质量标准提高转正的试验数据和资料。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铁苋菜,GC法鉴别丁香和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结果 TLC法鉴别铁苋菜存在阴性干扰,不宜列入正式标准中;GC法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丁香阴性无干扰,回收率为100.3%,RSD为2.24%。结论制定了泻定胶囊的标准提高方法,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飞 《海峡药学》2003,15(2):41-42
目的 修订WS2一261(Z一042)一99(Z)^(1)中丁香药材丁香酚含量标准。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有关测定丁香药材中丁香酚含量的方法进行。结果 提高了制剂中丁香酚含量标准(≥12.5%)。结论 可作为我们企业的内控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GC法测定贴儿康中丁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C法测定贴儿康中丁香酚的含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张雅军田颂九任艳红贴儿康贴剂是以丁香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功能为健脾温中,散寒止泻,我们选择丁香中的丁香酚作为质控定量指标.对于成药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文献报道有薄层扫描法[1]、...  相似文献   

5.
藏药二十五味马宝丸中药材的鉴别与丁香酚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藏药二十五味马宝丸中药材的鉴别和丁香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HPLC法.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了二十五味马宝丸中的丁香、木香、冬葵等药材和没食子酸,并测定了丁香酚的含量.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二十五味马宝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温胃片中丁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丁香温胃片中丁香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方中的丁香(以丁香酚计)的含量。结果丁香酚的加样回收率为99.4%,RSD为2.73%。结论该方法简便,重视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顺气健胃帖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气健胃帖主要由丁香、白术、砂仁等药材组成。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顺气健胃帖中丁香酚的含量,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回收率及线性关系好,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药TECHCOMP7890气相色谱仪,UPPER色谱数据工作站。丁香酚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丁香饮片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方法 测定25批不同产地的丁香饮片样品中β-石竹烯、α-石竹烯、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和挥发性醚浸出物5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熵权法所得权重作为分辨系数,构建丁香饮片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25批丁香饮片的乙酸丁香酚酯权重最大,提示含量可能需要增加更有标示性的成分;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164~0.739,不同产地的丁香饮片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质量排名前3的样品为Q15、Q17、Q18,产地均为马达加斯加,表明该产地丁香饮片品质较优。结论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新模型可用于丁香饮片的质量评价,熵权法赋权提高了灰色关联度法的可靠性及丁香饮片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复方丁香洗剂中丁香酚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清  厉辉  黄嵘 《中南药学》2004,2(4):216-218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复方丁香洗剂中丁香酚和苦参碱的含量.方法丁香酚、苦参碱均可与氢氧化钠成盐而溶于碱,易于分离,前者于(296±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后者与溴麝香草酚蓝络合后于(415±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丁香酚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为0.76%,在10.26~23.95 mg·L-1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苦参碱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为0.83%,在3~10.5 m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度好,可用于复方丁香洗剂或中药制剂中的丁香酚、苦参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孔淀粉吸附丁香挥发油的特性。方法:采用微孔淀粉吸附丁香挥发油,考察微孔淀粉用量对丁香酚收率、溶出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微孔淀粉和挥发油质量比为2.5∶1时,固化粉末中丁香酚收率达到(91.03±0.56)%,丁香酚体外溶出度增加,热稳定性改善。结论:微孔淀粉适于固化丁香挥发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克泻定胶囊治疗小儿急性肠炎104例临床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许建森,蔡忠钦福建省儿科研究室杨珍春克泻定胶囊由英珠国药研究所提供的纯中药制剂。我科1993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以随机单盲对照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141例,其中克泻定胶囊组104例,霍香...  相似文献   

12.
丁香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考察丁香挥发油及丁香酚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丁香酚的含量。以氨苄西林为对照,体外法测定丁香挥发油、丁香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取物及丁香酚对8种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氨苄西林对8种幽门螺杆菌菌株的MIC范围为1.25~2.50 μg•mL 1,丁香挥发油的MIC范围为5.00~10.00 μg•mL 1,丁香酚的MIC范围为2.50~5.00 μg•mL 1,丁香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提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丁香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成分是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丁香酚。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儿泻贴中丁香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泻贴中丁香酚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丁香酚在0.27~6.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1.0l%(n=6)。结论:该检测方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儿泻贴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及其制剂中丁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馨  郭素华 《海峡药学》1999,11(2):24-25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及其制剂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6.4%,RSD为1.83%。  相似文献   

15.
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G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含量GC测定法;以SE-30为固定相,柱温180℃,进样口温度210℃,FID检测器。水杨酸乙酯为内标物,丁香酚保留时间4.3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肉豆蔻八味胶囊中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 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7:33);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去氢二异丁香酚在70.40704.0 n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66×104x-2.513×104(r=0.999 9),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98.1%、99.1%,RSD为0.82%、0.48%、0.66%(n=3)。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肉豆蔻八味胶囊中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微粉化与常规粉碎法制备的脾胃宝外敷散进行溶出情况对比研究,探索超微粉碎对外敷散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粉碎方法制备的脾胃宝外敷散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丁香酚的溶出情况.结果:超微粉碎工艺可使脾胃宝外敷散中当归和丁香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加,最优工艺均为超微粉碎5 min,过200目筛.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应用于脾胃宝外敷散中当归和丁香的制备,且均接近于生药材含量.  相似文献   

18.
参芪胶囊及其原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参芪胶囊及原药材黄芪、党参、甘草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参芪胶囊的多糖含量为 0 .95g/ 10粒 ;原药材黄芪、党参、甘草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 6 .97%、2 3.83%、2 .4 4 %。结论参芪胶囊中多糖含量略低于等量原药材中多糖含量 (黄芪 3g、党参 3g、甘草 2g,理论多糖含量 0 .97g)之和。测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颜晓航  薛玉梅 《中国药业》2011,20(23):26-27
目的完善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处方中丁香、吴茱萸、五倍子、冰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建立了吴茱萸、五倍子、冰片3项薄层鉴别以及丁香中丁香酚的液相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薄层图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丁香酚加样回收率为82.2%,RSD为2.9%(n=6)。结论薄层色谱法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较全面地控制小儿健脾贴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秦艽药材与艽龙胶囊中的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的HPLC法,并探讨其在秦艽药材至艽龙胶囊成药间的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法,选取10批秦艽药材,每批对应1批胶囊。结果建立同时检测药材与胶囊中4种成分的HPLC法;10批药材及其对应10批胶囊的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转移率分别为48.90%~86.47%,87.23%~97.88%,21.34%~44.67%和81.47%~96.15%。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秦艽药材与艽龙胶囊中4种主成分的检测方法;龙胆苦苷为该胶囊主要成分且转移率高,表明该胶囊制备工艺良好,为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