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健  刘黎  黄丽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95-179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剌抽胸水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P〈0.05),治疗组胸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波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住院84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在抗结核化疗方案,疗程,抽液、激素使用上相同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微波物理治疗。结果在胸液吸收速度(天数)上治疗组要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行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试验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t检验,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及胸水蛋白含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卡方检验,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是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优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治疗单纯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行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留置一次性深静脉导管引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胸腔积液引流量、胸水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胸膜厚度改变及肺功能改善(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胸膜活检阳性率、积液分隔包裹发生率以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颖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57-1457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胸腔穿刺放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 ml,对照组1908±336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 d,对照组37.2±5.2 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 mm,对照组4.2±0.28 mm(P〈0.01)。结论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汪慧兰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57-105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P〈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9.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6%)(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电磁波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86例不宜穿刺的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局部电磁波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20次为1疗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67.4%.结论 电磁波联合抗结核药物能明显促进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吸收,证明电磁波是能辅助提高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疗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条件下,将5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经引流管注入糜蛋白酶5mg。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胸水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胸腔微创置管引流并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彭浩  王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0-189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为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腔抽液后注入654-2 20 mg,地塞米松5 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水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2%)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4%)(P〈0.05);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7.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8.5%)(P〈0.05)。结论 654-2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快速消除胸水及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7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结其分为研究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等西药进行常规强化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2~3次/周;研究组患者加用我院针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拟定的中药汤剂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随症加减。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9.4%,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更促进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恢复。结论我院自拟中药汤剂辅助抗结核治疗、胸腔穿刺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有效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广为推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及穿刺组,每组30例。引流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0,000U;穿刺组胸腔内注射5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10mg。两组均按同样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134±203ml,显著多于穿刺组的1356±213ml(P〈0.05);治疗后胸膜厚度为2.78±0.24mm,显著低于穿刺组3.24±0.29mm(P〈0.05);且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加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赵刚  沈春明  王巍  徐密琴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57-1657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收效。方法将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液;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液。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高于对照组的65.8%(27/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腔积液中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3个月后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胸腔灌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预热后的生理盐水注入胸腔后再等量抽出,反复冲洗胸腔,并给予10万u的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理盐水胸腔灌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并能减轻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用药方式分为胸腔注射组和口服用药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胸腔注射组给予地塞米松3mg注入胸腔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9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胸腔积液中IL-6和IL-8水平,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胸腔注射组IL-6、IL-8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影响胸腔积液中IL-6及IL-8的释放,具有抑制胸腔局部免疫细胞作用的功能;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临床已取得良好疗效,而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结核作用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我们将左氧氟沙星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2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197例,分成治疗组(125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为足量联合抗结核及胸腔B超引导抽液治疗,治疗组除此之外,还加用胸腔内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理水20ml注入治疗1~2次。结果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ml,对照组1908±336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d,对照组37.2±5.2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mm,对照组4.2±0.28mm(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促进胸水引流、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美泽 《内科》2010,5(4):371-372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确诊为结核性包裹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0ml/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抽液量较多、胸水消失时间较早和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积液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莫西沙星强化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强化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1)、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以及胸腔穿刺引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莫西沙星强化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早期强化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减轻症状,促进胸腔积液吸收,缩小病灶,预防胸膜粘连和肥厚,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与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单用和胸腺五肽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7 d及10 d胸腔积液消失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腔粘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