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15年6月209例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并以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以同期403例开腹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方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手术时间(114.7±29.2)min短于开腹组(211.0±45.3)min(P0.05),腹腔镜组出血量(180.6±98.2)mL明显少于开腹组(323.1±167.8)mL(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其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实施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的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妇科医师缩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学习曲线的要点。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由同组医师完成的5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A组(15例)、B组(15例)、C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效果。结果:3组间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例数及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术后排尿时间最短,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频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丰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经验的手术团队,经过30例的学习曲线,可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9例,其中,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50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3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后,统计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在切除的淋巴结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但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腔静脉损伤、术后尿潴留、淋巴囊肿、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腹组切口裂开4例,腹腔镜组无切口裂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8例,除术前1例患者发现脐部癌转移诊断为ⅣB期和1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提示盆腔淋巴结肿大癌转移诊断ⅢC1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同外,其余6例分期均较术前升高。两组术后随访:开腹组复发2例,其中1例死亡;腹腔镜组复发1例后死亡,均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分期、制定精确术后诊治方案,改善预后方面作用是肯定的,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淋巴切除 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LPL VRH)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8月至2007年12月,选择11例早期子宫颈癌和8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LPL VRH治疗(研究组),选取同时入院接受开腹子宫广泛切除 淋巴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11例、子宫内膜癌8例为对照组,对其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19例中18例成功手术,1例因淋巴结切除困难中转开腹。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321.08±284.36)mL,(513.62±237.23)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1.5d,4.5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d,7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清除淋巴结数、术后尿潴留、尿失禁、淋巴囊肿及术后复发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 VRH可作为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方法之一,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14例,其中56例行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观察组),58例行连续整块切除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7±12.5)min、(27.3±15.6)ml,对照组分别为(85.6±21.3)min、(58.3±20.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32例患者,并与同期开腹手术32例比较,观察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45.31±276.60)ml,切除淋巴结数量(20.53±8.35)个,开腹组术中出血量(568.75±345.62)ml,切除淋巴结数量(30.41±11.1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91±0.86)d和(2.91±1.67)d(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22±6.19)d和(21.72±6.84)d(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淋巴囊肿形成、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P=0.629)、总生存率(P=1.000)及复发率(P=0.6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较好的手术方式,但其远期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工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Ⅰ期子宫内膜癌5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2例,开腹手术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以评价二者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如年龄、体重、婚育史、内科合并症及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或取样完成的病例数、腹腔引流量等术中及术后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应注意重视相关风险评估,给予全面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手术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较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间沈阳市妇婴医院26例子宫颈癌和6例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33例子宫内膜癌行筋膜外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7例Ⅰb1期前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宫颈根治术.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广泛(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61±62)min,平均出血量(357±46)mL,平均清除淋巴结(21.7±4.5)个.术后尿潴留9例.结论子宫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因其独具优势而有发展前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及操作技术的熟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95例子宫颈癌和85例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率1.67%(3/180),手术时间(255±69)min,术中出血量(347±247)mL,淋巴结切除(20±8)个。术中膀胱损伤7例(3.89%),大血管损伤6例(3.33%)。术后并发尿潴留41例(22.78%),淋巴囊肿7例,输尿管瘘2例,膀胱阴道瘘、尿失禁、肠梗阻各1例。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熟练和并发症防治技巧的掌握,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切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因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的69例患者,其中经腹膜入路腹腔镜手术者22例(对照组),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手术者47例(实验组)。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天数、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形成、肠粘连、尿潴留、膀胱阴道瘘)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的总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ALN手术时间、PALN切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等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PALN转移率、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入路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108例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RRH组,n=50)与同期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LRH组,n=58)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等情况。结果:RRH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RH组(145.2±42.7分钟vs 160.7±28.5分钟)、术中出血量少于LRH组(93.8±42.6 ml vs 127.2±100.1 ml)、输血率低于LRH组(0 vs 12.1%)、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LRH组(13.9±5.5天vs 16.6±6.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子宫颈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具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输血率低、留置尿管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传统腹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切除术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PPRT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机器人组28例,腹腔镜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肿瘤手术时间长(191.5min vs.156.0min)、总花费高(62586.1元vs.34669.5元)、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7.1%vs.25.4%)(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2例此类患者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出血多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女性PPRT虽然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8月至 2 0 0 3年 12月 5 1例子宫颈癌和 34例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情况 ,总结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预后情况。结果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成功率 10 0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成功率 98 82 % ,手术时间 (2 86 4 3± 75 6 7)min ,术中出血量 (331 0 8± 2 94 32 )mL ,淋巴结切除 (2 2 73± 5 79)个 ,术中重要脏器损伤发生率 8 2 4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0 5 9% ,子宫颈癌术后复发率 7 80 %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率 2 94 %。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以作为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短期效果良好 ,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传统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剔除肌瘤数、肌瘤平均直径、术后24h腹腔引流量等。结果:达芬奇智能臂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缝合牢固、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子宫内膜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行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同组医生施行的子宫内膜癌传统开腹手术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失血少、术后发热率低、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裂开率高于腹腔镜组,而其他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稳妥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Ⅲ型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对泌尿和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早期子宫颈鳞癌腹腔镜下Ⅲ型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患者20例(研究组),常规子宫切除术患者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膀胱及结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361.3±51.3)min]较对照组[(320.7±39.7)min]延长(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宽度和淋巴结数分别为(468.8±125.4)ml、(3.5±0.1)cm和(19.1±3.3)个,对照组分别为(523.8±135.3)ml、(3.6±0.2)cm和(18.9±5.1)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32.54±4.26)min]短于对照组[(47.7±3.6)min],研究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0.2±3.3)d)]短于对照组[(16.3±8.6)d](P均0.01)。术后平均随访(19.4±4.6)个月,两组各有1例盆腔淋巴囊肿,研究组术后随访1例泌尿系感染,1例患者腹泻;对照组9例排尿不尽,反复泌尿系感染,3例患者便秘,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Ⅲ型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患者膀胱及肠道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68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组),随机抽取同期60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病例做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生存质量等。结果: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液,尿管拔出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婷  纪妹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赵施旖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69-774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切除术(RH)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在巨大子宫切除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相关临床经验和机器人手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完成的因良性疾病导致的巨大子宫并接受RH或TLH共8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H组374例、TLH组4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及其在大子宫人群(子宫体积为孕12~16周)和超大子宫人群(子宫体积大于孕16周)中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1)与TLH组相比,虽然RH组子宫体积较大、腹部手术史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血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转变手术方式的病例。近期术后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最高(3.20%,26/813),远期术后并发症中,淋巴潴留囊肿发生率最高(1.11%,9/813)。(2)在大子宫人群中,与TLH组相比,虽然RH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输血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大子宫人群,与TLH组相比,RH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余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有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等优势。此外,子宫体积的增大并未对手术并发症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单孔和多孔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2020年1—12月因良性疾病行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操作手术患者病历信息,其中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robotic 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R-LESS)56例,机器人辅助多孔腹腔镜(robotic laparo-endoscopic multiple site surgery,R-LEMS)70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1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是否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R-LEMS相比,R-LESS组出血量减少[(66.79±49.00)mL vs.(83.43±106.55)mL]、住院时间缩短[(7.25±1.43)d vs.(9.20±2.3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14.11±68.24)min vs.(231.27±85.10)min]、术后尿管拔除时间[(1.21±0.73)d vs.(1.58±1.59)d]、引流管拔除时间[(2.61±1.13)d vs.(2.67±0.84)d)]、术前术后(1 d和3d)血红蛋白差值[(19.93±9.39)g/L vs.(17.28±9.82)g/L;(18.21±10.21)g/L vs.(14.96±11.56 g/L)]、术后24h VAS疼痛评分[(0.95±0.23)vs.(0.83±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vs. 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LESS用于妇科良性疾病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与R-LEMS相比,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9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共36例,对照组(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共113例。对两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1.1%,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6%;对照组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8.8%,其中孤立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2.7%。手术时间研究组[(205±58)min]长于对照组[(175±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淋巴脓肿、下肢静脉血栓、肠梗阻、神经损伤、乳糜漏、二次手术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时不应该忽视肾血管水平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