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观察其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肠道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存在肠道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93%)明显高于研究组(4.6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研究组长,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应用于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的肠道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患者的肠道功能得以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拟腹胀量表评分、腹痛程度评分、恶心程度评分、并发症评分及术后切口感染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27.50±3.21)h短于对照组的(33.80±3.18)h,自拟腹胀量表评分(1.40±0.32)分、腹痛程度评分(3.50±0.70)分低于对照组的(2.90±0.31)、(5.5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程度评分(3.70±0.12)分、并发症评分(2.50±0.11)分、术后切口感染评分(4.20±0.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0±0.11)、(4.50±0.24)、(3.20±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谭双  郑婵美 《北方药学》2015,(12):112-113
目的:研究耳穴贴压结合针刺足三里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大肠癌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治疗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胃肠减压、早期活动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结合针刺足三里进行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以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通过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2h,对所有患者进行腹胀发生评估,对照组患者腹围平均变化(6.2±2.0)cm,发生腹胀12例,发生率为31.6%(12/38),观察组患者腹围平均变化(3.5±1.1)cm,发生腹胀2例,发生率为5.3%(2/38),两组患者腹围变化程度和腹胀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结合针刺足三里可以明显减少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开始进食流质时间,并可以减少腹胀,有效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维 《首都医药》2022,(5):130-133
目的 研究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湖口县湖口中医医院行LC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持续3d后,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浴加穴位按揉对老年患者胃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入我院的80例老年胃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浴加穴位按揉。结果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59±4.3)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68±4.7)h,术后腹胀发生率65.0%,开塞露使用率42.5%,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41±5.2)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3±5.1)h,术后腹胀发生率15.0%,开塞露使用率20.0%。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开塞露使用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足浴加穴位按揉能显著促进老年患者胃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燕妮 《中国药业》2013,(12):149-1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四磨汤贴剂敷脐促进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四磨汤敷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无腹胀和轻度腹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腹部手术后四磨汤贴剂敷脐患者早期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四香散穴位贴敷对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3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四香散穴位贴敷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1.42±15.63)h、肛门排便时间(21.03±17.25)h、饮食恢复时间(28.49±13.94)h、肠鸣音恢复时间(20.08±11.64)h,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7.35±17.92)h、(49.57±19.38)h、(42.68±15.96)h、(37.41±13.34)h,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护理中,可以采用四香散穴位贴敷的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于术后康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实施FT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围手术期FTS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天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实施FTS干预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焦虑情绪的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名海  王荣寅 《淮海医药》2013,31(5):438-439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手术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阑尾炎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LA)与B组(OA)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放置腹腔引流管等情况。结果 A组住院时间(3.4±2.3)d短于B组(7.8±1.8)d;A组手术时间(45.2±6.8)min短于B组(57.3±7.9)min;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7±8)h短于B组(43±15)h;A组放置腹腔引流管率7.14%小于B组17.85%;A组术后切口感染率3.57%小于B组14.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LA术手术疗效优于OA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放置腹腔引流管率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阑尾炎患者,观察组(73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比较二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艾灸、贴敷调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脑外科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护理):男20例、女20例, 年龄(43.69±7.64)岁。观察组(予以艾灸、穴位贴敷护理):男24例、女16例, 年龄(45.41±9.45)岁。对比入院次日、入院2周后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紊乱情况及生活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1、3.197、3.130, 均P<0.05);入院2周后, 胃肠功能紊乱总分低于入院次日,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91±0.43)分比(2.25±0.47)分, t=3.376, P=0.001];入院2周后症状、情绪、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药物治疗评分均高于入院次日,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6、2.674、2.725、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部手术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技术,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耳部按摩及大黄、元明粉等热敷腹部。评价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便秘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腹痛腹胀、便秘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肠梗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护理技术有利于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高磊 《江西医药》2021,56(6):826-827,83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胃肠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常规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与Trocar取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排气、排便与肠鸣音恢复3个时间均较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Trocar取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组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炎有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够提高Trocar取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行气通便贴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食、补液及胃肠减压,协助并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翻身下床活动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气通便贴用于脐部神阂穴,观察两组肠鸣音开始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加以比较,从而了解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呜音开始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气通便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肯定,且护理方便,安全舒适,无创伤性,有利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评价非气腹单孔拖出式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慢性阑尾炎且适合腹腔镜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孔腹腔镜组(M组)32例和常规腹腔镜组(C组)28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总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明显优于常C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拖出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三孔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瘢痕隐匿、适用于高龄患者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便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愈脐胎毒清于围手术期,观察其对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缓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脐胎毒清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自然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脐胎毒清敷脐能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艾灸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发生,为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患者减轻或减少腹胀的发生率。方法把40例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后患者随机设计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0例术后患者采用艾灸的方法对神阙穴、中脘、八会穴、足三里等穴位艾灸。对照组的20例患者则按照常规的护理,两组的疗效进行数据对比观察所得。结果研究组经穴位艾灸肠鸣音出现时间是(13.02±0.50)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是(18.25±3.50)h;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是(23.50±4.50)h;研究组腹胀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70%);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可有效缓解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发生和发展,促进术后患者的肠蠕动,迅速恢复胃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恢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106例腹部手术后进行胃肠功能恢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8.3±2.9)h,肛门排气时间为(30.4±10.9)h,与观察组[(15.5±4.3)h,(62.7±22.6)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t=2.987和2.824,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能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能显著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比较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比较组患者术后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42.1±3.9)、(15.9±3.1)、(12.9±1.9)h,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3.7±5.0)、(22.6±2.9)、(18.1±2.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在减少腹胀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