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王欣  王强  汪红 《医学教育探索》2000,(12):891-892
对山杨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22个化合物,鉴定了19个化合物的结构,主要为酚苷及黄酮类化合物,均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得。报道了7个酚苷化合物,分别为7—水杨酰—2′—苯甲酰水杨苷(salicyolyl—tremuloidin,Ⅰ)、特里杨苷(tremulacin,Ⅱ)、2′—苯甲酰水杨苷(tremuloidin,Ⅲ)、柳皮苷(salicortin,Ⅳ)、水杨酰水杨苷(salicyloylsalicin,Ⅴ)、大齿杨苷(grandidentatin,Ⅵ)和葡萄柳苷(salireposide,Ⅶ)。  相似文献   

2.
光石韦Pyrrosiaclavata(Bak·)Ching为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广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南、云南等地,民间用于感冒咳嗽、吐血、小便不利、泌尿系结石、经闭及外伤出血等[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从云南省药材公司购买的光石韦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经反复柱层析,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齐墩果酸(Ⅳ),芒果苷(Ⅴ)和蔗糖(Ⅵ)。这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Ⅳ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获得。1 仪器熔点由Kofler显微熔点仪测定…  相似文献   

3.
薄叶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从鸢尾属植物薄叶鸢尾(lris leptophylla Lingel.)根茎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硅胶往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鸢尾属植物薄叶鸢尾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异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I)、德鸢尾苷元irilone(Ⅱ)、野鸢尾苷irid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德鸢尾苷irilone-4′-glucoside(Ⅴ),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十八烷基酸(Ⅷ)。这些化合物都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中药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女贞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I)、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槲皮苷(Ⅲ)、β—胡萝卜苷(Ⅳ)、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V)、甘露醇(Ⅵ)及己六醇(Ⅶ)。其中化合物Ⅱ、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分离并鉴定了女贞子的7个水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I),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利用多种层析技术,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果实的醇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包括2D-NMR在内的各种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Ⅰ)、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Ⅰ,Ⅱ)、苦瓜亭(charantin,Ⅲ)、尿嘧啶(uracil,Ⅳ)及β-谷甾醇。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本属中首次分得;化合物Ⅲ为文献报道的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莴笋花Costus lacer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Sephadex LH-20柱纯化,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化学降解进行8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为:二十八烷(Ⅰ),β-谷甾醇(Ⅱ),薯蓣皂苷元(Ⅲ),胡萝卜苷(Ⅳ),薯次苷B(Ⅴ),薯蓣次苷A(Ⅵ),薯蓣皂甙(Ⅶ),纤维薯蓣皂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叶石楠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Ⅰ),β-谷甾醇(Ⅱ),白桦酸(Ⅲ),pyracrenic acid(Ⅳ),表儿茶素(V),胡萝卜苷(Ⅵ),野樱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华夏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华夏鸢尾(Iris cathayensis Migo)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华夏鸢尾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Ⅰ)、德鸢尾苷元(irilone,Ⅱ)、鸢尾苷(tectoridin,Ⅴ);2个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 dihydroxy-6,7- methlenedioxyflavanone,Ⅲ)、dihydroechioidinin(Ⅳ);1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s A(Ⅵ).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和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Ⅳ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芫花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离与鉴定芫花叶黄酮类化合物。方法:蒋芫花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利用硅胶柱和Toyopearl HW-40(C)柱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化学反应及^1HNMR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芫花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得两种黄酮类化合物Ⅰ和Ⅱ,分别鉴定为羟基芫花素,芫花叶苷,将Ⅱ用稀盐酸水解去一个葡萄糖之后,得基苷元Ⅱa羟基芫花素。  相似文献   

11.
中药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女贞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槲皮苷(Ⅲ)、β-胡萝卜苷(Ⅳ)、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Ⅴ)、甘露醇(Ⅵ)及己六醇(Ⅶ).其中化合物Ⅱ、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分离并鉴定了女贞子的7个水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蛇菰科植物思茅蛇菰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思茅蛇菰乙醇提取物的极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甲基松柏苷(Ⅰ)、丁基松柏苷(Ⅱ)、4-O-β-D-glucopyranosyl coniferyl aldehyde(Ⅲ)、短叶苏木酚(Ⅳ)。结论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地骨皮(枸杞Lycium c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vanillic acid,I)、芹菜紊(apigenin,Ⅱ)、蒙花苷(1inarin,Ⅲ)、紫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Ⅳ)及地骨皮苷甲(digupigan A,V)。结论 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Ⅳ均为首次从地骨皮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杜鹃花科毛果南烛 (lyoniaovalifoliavarhebecarp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体积分数为 95 %的乙醇提取物用溶剂划分部位 ,用柱色谱分离化合物 ,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果南烛叶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Ⅰ、Ⅱ和Ⅲ ,确定了它们的结构。Ⅰ命名为毛果南烛素甲 (lyohebecarpinA) ,同时酶水解得到其苷元Ⅰa ,命名为毛果南烛素甲苷元 (lyohebecarpiinA) ;Ⅱ、Ⅲ分别是β 谷甾醇和胡萝卜苷。结论 :Ⅰ、Ⅱ和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其中Ⅰ及其酶水解产物Ⅰa均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落花生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落花生枝叶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本实验主要研究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4个降倍半萜类化合物:落花生苷A(arachiside A,Ⅰ)、狗筋蔓内酯(cucubalactone,Ⅱ)、长春花苷(roseoside,Ⅲ)、柑橘苷A(citroside A,Ⅳ)。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落花生苷A(arachiside A),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其根状茎及全草苦、寒,有小毒。具泻下通便功效,治跌打损伤等症[1]。日本学者曾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以及4个iridals型三萜类化合物[2,3]。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他成分,本实验对蝴蝶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得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芹菜素(apigen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tilianin-7-O-β-D-glucopyranoside,)、鸢尾苷(tectorid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水甘草甲醇提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水甘草甲醇提总碱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azidige—nine,Ⅰ,水甘草酸(amsonic acid,Ⅱ),反式芥子酸甲酯(trans—sinapic acid methylester,Ⅲ)。结论 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卫矛Euonymus alatus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卫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1-[3-(α-D-吡哺葡萄糖氧基)-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Ⅰ)、8-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乙醇(Ⅱ)、丁香酚苷(Ⅲ)、金丝桃苷(Ⅳ)、橙皮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鬼箭羽苷(guijianyuside),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卫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盐生肉苁蓉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香草酸(vanmillic acid,Ⅱ)、丁二酰亚胺(succinimide,Ⅲ)、丁二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2,5—dioxo—4—imidazolidinyl—carbamic acid,Ⅵ]和半乳糖醇(galactitol,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肉苁蓉属中首次分得,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地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用高效液相方法确认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纯度,根据理化性质及经UV、IR、1H-NMR、13C-NMR、MS等检测确定结构。结果 分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萹蓄苷(avicularin,Ⅲ)、3,7,4′-三甲氧基槲皮素(3,7,4′-trimethoxyquercetin,Ⅳ)、苍术内酯酮(atractylenolidone,Ⅴ)。结论 化合物Ⅴ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苍术内酯酮,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