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加颈痛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内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颈部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和颈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拔罐与单纯刮痧和拔罐的疗效差异,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地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综合组,每组各30例,分别接受刮痧治疗、拔罐治疗和刮痧联合拔罐治疗,3组均7 d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变化及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NPQ和N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综合组各项评分较其它两组降低更加明显(均P0.05);刮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略低于拔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组治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刮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拔罐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综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刮痧组和拔罐组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刮痧和拔罐均能减轻颈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且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刮痧和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配合TDP治疗仪治的方式,治疗组采用筋骨康(生川乌、北细辛、乳香、没药、三七、血竭、鸡血藤)配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目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不良反应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武术颈椎保健操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武术颈椎保健操。治疗2w后观察两组有效率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治疗结束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颈椎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配合武术颈椎保健操能明显缓解患者颈部不适,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63-2168
【目的】观察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牵引疗法联合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三针电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仪上肢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及NP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及N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62/68),对照组为73.53%(50/6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修复患者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嫦娥 《中医学报》2016,(10):1614-1618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结合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牵引治疗,结合组接受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问卷(Mc 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评分、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SF-36健康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结合组和对照组的MPQ评分、NDI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SF-36健康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和对照组的MPQ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而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SF-36健康量表评分均明显上升,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的MPQ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SF-36健康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推拿的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伤手法联合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诊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腹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骨伤手法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曲度、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和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较治疗前减小,颈椎曲度较治疗前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VAS)和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食欲下降、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伤手法联合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减少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评价治疗1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定及NPQ颈痛量表。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VAS、N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NPQ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但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优势更大,用时更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正骨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岳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三维正骨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法,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及超声影像下C5~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NPQ评分、C5~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NPQ评分、C7神经根横切面内径低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5~C6神经根横切面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效时间节点上,观察组在治疗1 d、5 d的起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优于电针颈夹脊穴法,能有效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和神经根受压情况,起效时间更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药物应用非甾体类镇痛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脱水剂等,如芬必得胶囊、醋酸芬酸钠等。治疗组患者采用揿针进行埋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治疗组为87.0%,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PQ、Mc Gi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个疗程后、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1个月后N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疗程和疗程结束后统计NPQ、Mc Gil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束疗程1个月后对患者NPQ、Mc Gill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与西药治疗对颈椎病颈痛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揿针的止痛疗效持续时间要优于西药,说明揿针可能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止痛效果,且持续效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CASC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g rading index, PR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6-149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针刺对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压顶试验评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压顶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顶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铜砭刮痧与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法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病人行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另结合铜砭刮痧与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病人临床疗效、颈部功能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病人分别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简式疼痛问卷(M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铜砭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症状改善明显,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7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汕头市中医医院,脱落5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病例随访,其中整脊锻炼组88例,电针组81例。整脊锻炼组通过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而电针组则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痛量表(NPQ)评分变化。[结果]整脊锻炼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NPQ评分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整脊锻炼组的疗效改善优于电针组(P<0.05)。随访1 a期间整脊锻炼组复发2例,电针组复发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在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和总体疗效上优于电针治疗,复发率比电针治疗低,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颈肩部疼痛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佩戴颈围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Odom分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Od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Od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NDI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 vs. 9.30%,P>0.05)。治疗后12、24和4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氏三步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2 年06 月- 2023 年 06 月我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 7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推拿治疗)与治疗组(予罗氏三步正骨法治疗)各35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并比较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RS 及 NDI 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 NRS 及 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氏三步正骨法是减轻CSR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颈椎功能的一种简便高效的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者报告结局(PRO)评价技术在评价针灸临床疗效中的适用性。【方法】引入NPQ颈痛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应用PRO模式评价针灸干预颈椎病颈痛的疗效,以麦吉尔疼痛量表(MPQ)和SF-36生存质量量表为参照,对一项多中心(9个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896例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所测量的NPQ评分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评价。【结果】信度分析提示:NPQ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769(95%CI∶0.761~0.804)。内容效度分析提示:NPQ评分与MPQ量表各个领域是一般到中等强度的相关,与SF-36量表中的躯体疼痛领域为中到强相关,与其他6个领域为一般相关,与精神健康为弱相关。结构效度提示:NPQ颈痛量表共可筛选出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3%。反应度分析提示: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后的NPQ评分与治疗前的NP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NPQ颈痛量表评价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PRO评估技术适用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能够准确测量临床结局,值得在各类针灸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