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真核细胞表达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 用PCR方法从人的肝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出IGF-1cDNA,然后定向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并用脂质体方法转染COS7细胞。用ELISA法和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以及NIH3T3纤维细胞增殖法分别测定转染细胞上清液中IGF-1的含量和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IGF-1所含的IGF-1cDNA序列和插入方向均正确,其转染的COS7细胞分泌较高浓度的IGF-1,并且具有明显促进纤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本实验所构建的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IGF-1能够高效表达有活性的IGF-1,对进一步研究IGF-1体内表达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病毒中国株结构区ORF2 cDN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国株结构区第二开放读码框架(ORF2)837bp cDNA片段插入pGEX1λT质粒中进行表达。经免疫吸印法证明,该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识别抗-HEV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制备抗-HEV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简便的缺失突变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构建能表达稳定的、不易降解的TM-TNF突变体(TM-TNFm)的基因,本文用改良的S-PCR和OE-PCR两种定位突变技术,成功地构建了缺失36个碱基的pBSK-TM-TNF突变重组体。与OE-PCR技术(用两对引物进行两次PCR反应)相比较,S-PCR技术(用一对引物做一次PCR反应)具有快速、经济、简便等优点,但其突变率较OE-PCR低。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  相似文献   

5.
将人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aFGF’)cDNA的PCR产物以TA连接方式克隆入pCR ̄(TM)II质粒,然后采用T7和Sp6启动子特异性引物对克隆的片段以双脱氧未端终止法进行双链DNA测序。结果表明这项技术是一种快捷而可靠的克隆及分析PCR产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Heymann肾炎致病原的病理表型和免疫复合物形成机理,应用DNA重组技术,将Heymann肾炎(HN)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RAP)的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GE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R93,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DNA测序,鉴定插入子RAP-cDNA正确克隆到pGEX表达框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受体相关蛋白(GST-RAP)融合蛋白,蛋白产量占大肠杆菌总蛋白量的39.4%。经GST-Sephose4B亲和层析得到高度纯化的GST-RAP。免疫印迹分析证明,针对GST-RAP的抗血清能特异地识别肾皮质天然抗原44000α蛋白,免疫组化分析显示GST-RAP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大鼠肾近曲小管刷状缘抗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中,用PCR方法扩增了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第633~957碱基cDNA片段。将编码成熟分子量为44×103受体相关蛋白和羧基端108氨基酸多肽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内,限制性图谱分析测定了插入子的方向并用DNA序列分析加以证实。带有质粒pGEX-R93(包含完全RAPcDNA957碱基)的重组菌过度表达了分子量为65×103融合蛋白,其含量占总蛋白的39.4%。带有质粒pGEX-R35(包含RAPcDNA324碱基)表达了40×103的融合蛋白,蛋白含量32.2%。通过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从细菌溶解物中纯化了融合蛋白,每升培养物能纯化到10~20mg的蛋白,Westernblot分析证明抗R93和抗R35两种抗血清特异性结合到大鼠肾皮质微绒毛提取物中的40×103的带。间接免疫荧光显示抗R93和抗R35两种抗体标记肾近曲小管刷状缘抗原。文中对表达的受体相关蛋白的意义和其抗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53-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EGFR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增殖活性和肿瘤基因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胶质瘤增殖活性和肿瘤基因蛋白表达与分化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124例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几种肿瘤基因蛋白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PCNA反应强度与级别和预后显著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在分化程度高的胶质瘤强于分化程度低者,存活5年以上的病例阳性强于存活5年以下者。EGF(40.0%)、EGFR(91.4%)和p21ras(53.3%)与分级和预后无显著关系。3种p53蛋白抗体阳性率均以Ⅱ~Ⅳ级胶质瘤为高;p53与PCNA反应强度平行。结论p21ras、c-erbB-2、EGF和EGFR改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恶变后不再随级别增加而加重,而p53基因突变涉及胶质瘤发展各个阶段;PCNA能较好地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克隆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基因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通过RT-PCR从两株抗MagaininⅡ杂交瘤细胞株(2D1,3F8)中克隆出VH和VL基因,然后利用重组PCR技术,将VH和VL基因通过柔性肽段(GLY4Ser)3的Linker拼接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克隆到表达载体pCANTAB5E上并将其分别在大肠杆菌E.coki HB2151及TG1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Bacmid-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表达人FGF-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Bacmid-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人FGF-9。方法:采用RT-PCR技术,自新鲜人脑胶质瘤组织获取人FGF-9全编码区cDNA,将其克隆入pCR^TMⅡ质粒及pYEX4T-1真核表达质粒,经DNA自动测序仪进行DNA序列测定。将人FGF-9cDNA定向克隆入pFastBac质粒,进一步将其转座入Bacmid中,在昆虫细胞Sf9中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4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4型腺病毒疫苗株感染A549细胞,提取病毒DNA,将EcoRI消化的D片段克隆入pUC18质粒,得pAd4质粒,质粒pAd4和pAd4C1-25经酶切、系列亚克隆、加接头等方法得到大部分和部分缺失E3区的重组质粒。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获得poly(A),构建约800bp腺病毒晚期表达盒,在所构宾腺病毒重组质粒E3缺失区或E4与ITR间插入表达盒,得到可同时表达2个或2个以上外源基因和保留了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实现登革病毒E蛋白的真核表达。方法 采用逆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登革2型病毒(NGC株)包膜糖蛋白E基因全长片段,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Pcmv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IH3T3细胞,表达产物以免疫荧光、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  相似文献   

14.
BPI23-Fcγ1重组融合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pBV-BPI600-Fcγ1700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DH5α诱导表达BPI23-Fcγ1抗菌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HL-60细胞和正常人白细胞mRNA中扩增编码PBI23和IgG1Fc(Fcγ1)的基因;通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和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细胞,通过温控诱导表达BPI23-Fcγ1重组蛋白。结果 (1)RT-P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结果(1)TGF-α在癌周正常粘膜、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正常粘膜及肠化生(P<0.01)。(2)EGFR在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粘膜表达较正常、癌组织明显升高(P<0.01)。(3)TGF-α、EGFR共同表达常伴不典型增生。(4)TGF-α、EGFR表达与PCNA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5)TGF-α、EGFR、PCNA表达与肿瘤外侵、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EGFR/TGF-α是胃癌前病变的一项有意义的标志,结合PC-NA监测高危人群可能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6.
HCV5′NCR片段调控荧光素酶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HCV5′NCR片段调控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 PCR扩增,获得中国人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完整序列与C区部分序列的目的基因片段(5′NCR-C片段)。将此片段插入pGL3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蝗荧光素酶基因起始密码上游,构建受5′NCR片段调控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8个质粒转染HepG2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nm23-H1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 E G F R、nm23 H1 及p53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A B C 法检测36 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和40 例无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 E G F R、nm23 H1 及p53 蛋白的表达。结果:76 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 E G F R、nm23 H1 及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 % 、605 % 和118 % ;但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 E G F R 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 P< 005) ,且转移灶的 E G F R 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原发灶( P< 005) ;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n m23 H1 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癌者( P< 001)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 E G F R 的阳性表达与n m23 H1 的表达有负相关( P< 001)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E G F R 的过表达,nm23 H1 的低表达,二者表达的失平衡是其易于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E G F R,nm23 H1 联用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异常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c-erbB-2、PCNA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c-erbB-2、PCNA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29.9%、53.8%和48.7%。p53和PCNA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c-erbB-2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上,EGFR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内。结果表明p53、c-erbB-2、PCNA和EGFR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及术后生存率等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c-erbB-2、PCNA和EGFR异常表达有助于评估膀胱癌预后,多基因异常表达作为预后评价指标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表达重组人可溶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sFGFR1),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生物学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PCR(PT-PCR)技术自人肺成纤维细胞获得sFGFR1 cDNA,测序确证后,将其克隆人酵母细胞表达载体pYEX4T-1;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DY150)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 Western blot鉴定。利用 NIH3T3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重组人 sFGFR1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经 CuSO4诱导,酵母细胞表达出重组谷胱苷肽转移酶(GST)-sFGFR1融合蛋白,此蛋白在凝胶上表现为 1条约 60kD的阳性区带,在 Western blot实验中可被GST特异性抗体识别。重组GST-sFGFR1融合蛋白的粗提物在体外能够桔抗FGF介导的促NIH3T3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重组GST-sFGFR1融合蛋白在酵母表达系统中得到有效表达,并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肝癌细胞靶向性表达,探索肝癌基因治疗新方法。方法将白介素-12分别克隆到带有人甲胎蛋白启动子和增强子的Epstein-Barr(EB)病毒载体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BAF/P35和pEBAF/P40,分别在4种细胞系中作共转染,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中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用pEBAF/P35和pEBAF/P40共转染4种细胞后IL-12基因只在产生甲胎蛋白的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活性检测证明,表达的IL-12有诱使IFN-γ产生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在肝癌细胞中靶向性和组织特异性的表达了有活性的IL-12,为既能杀死肝癌细胞,又不影响正常肝细胞功能的新型基因治疗方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