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药师通过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17年1季度我院门诊药师干预的43例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典型用药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年1季度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涉及的患者以儿童居多,涉及的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复杂多样。其中以超剂量用药、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用药剂量偏小等错误较常见。结论: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能及时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进行事前干预的各项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8):1316-131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方法:抽取2018年1—6月间门急诊用药不合理处方102张,对不合理处方门诊药房率先设计制定其处方干预登记对策,形成固定的处方干预资料,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结果:102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干预,医生采纳率为100%,处方干预卓有成效。结论: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处方干预措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药师专业能力和素质,促进了处方干预信息透明度并在学习平台上分享,提高了药师处方干预水平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李先飞  李刚  张增珠  陈集志 《中国药师》2014,(12):2118-2119
目的:探讨门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门诊药师通过审查处方发现并干预1例原发性震颤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以回访的方式进行药学监护。结果:门诊药师协助患者获得了临床专家医师的明确疾病诊断,震颤症状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药物控制。结论:通过干预不合理处方及药学回访方式,强化门诊药师与医患的交流,可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2013年1~12月中窗口药师审核干预与未干预处方共60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8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10%。其中重复用药22张(11.83%);用法不合理53张(28.49%);溶媒选用不当15张(8.06%);使用禁用药品7张(3.76%);联合用药不合理29张(15.59%);抗生素使用不合理52张(27.96%);其他8张(4.30%)。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医师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的质量;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杨佳 《海峡药学》2016,(9):262-264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分析,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9月门诊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2353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多方面的原因,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针不明确等方面。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减少和防范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处方的质量,规范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门诊实时干预的不合理处方并探讨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与医师沟通修正处方后发药,同时留存所有实时干预的处方共计458张。对这些处方相关信息如就诊科室、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事前实时干预,规避了458张错误处方,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等。结论:对处方进行事前实时干预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学习,把好安全用药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朝阳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干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北京朝阳医院门诊药师干预的5 714例处方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对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讨论。结果:2014年1月—2015年6月门诊药师成功实时干预处方的不合理处方3 554例,其中不规范处方419例(占11.79%),用药不适宜处方1 478例(占41.59%),超常处方1 657例(占46.62%)。2 160例处方实时干预未成功但记录并由合理用药专家小组评定药师干预合理。处方干预例数呈下降趋势。结论:门诊药师进行处方审核工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10—2011年我院门诊药师干预的564例不合理处方及典型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1年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质量和数量逐步提高,不合理处方涉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涉及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和抗感染药最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复杂多样,其中以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药物规格和数量录入错误较常见。结论: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的各项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药师在门诊药房干预的721例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药师干预的门诊处方主要涉及内科、外科、简易门诊、妇产科;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在不规范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处方等方面。结论:药师进行处方干预可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用药规范性,预防潜在的用药失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考察临床药师工作方法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8月门诊处方每月各600张,共计4800张,样本覆盖门诊各科室,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考察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工作的成效。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329张,不合理用药共394处。其中2009年1~4月(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处方为20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62.91%,不合理用药276处,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70.05%。2009年5~8月(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处方为122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37.08%,不合理用药118处,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的29.95%。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错误,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等。结论临床药师审核处方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优化加强临床药师工作方法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药师干预前后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药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1-6月(干预前组)及2013年1-6月(干预后组)门诊处方依据卫生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予以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处方指标明显转好,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药师干预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2.
居琼华 《中国药业》2011,20(12):48-49
目的分析药师审核门诊静脉输液处方对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医院门诊药房静脉输液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药师干预门诊静脉输液问题处方84份,主要错误为电脑录入差错、溶剂选择失误、用量不当、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标示不清等。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并干预门诊静脉输液处方,可有效减少和防范处方差错,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3.
杨舒坪 《北方药学》2016,(10):147-147
目的:分析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方法:对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实施药师干预前后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每天使用抗菌药物的总费用及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结果:实施药师干预后,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每天使用抗菌药物的总费用及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药师干预可降低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2010年1~12月的处方,先由门诊窗口药师初步筛选问题处方进行干预,对于遗漏的处方问题,通过临床药师进行二次的随机检查并开展每月处方分析、抗菌药处方分析工作。结果门诊共收方21 840张,筛查干预问题处方381张,不合格处方约占处方总数的1.8%,在临床药师进行的二次随机检查中,不合格处方约占1.2%。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给药、剂量不合理、溶媒使用不当等方面。结论说明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药剂科需加强处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由前台核发药师结合信息系统审核处方,不合理处方由专职药师与医师沟通进行事前干预;回顾分析某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共823张事前干预的不合理处方。结果:汇总处方中,不合理共846处,通过事前干预,医师接纳建议787处,干预成功率93.03%。结论:通过审方发现不合理处方并进行事前干预可使不合理门诊处方的关口前移,显著提高处方的合理性,促进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减少无适应证用药,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审核及药师人工审核的处方,统计并分析全处方、无适应证用药处方、药师干预成功处方等.结果 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后,无适应证用药处方占比由2019年1月的26.22%降至12月的12.51%;2019年4月至12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介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审方规则和我院工作建立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处方审核中的应用。收集我院使用该系统后,2017年6-8月门诊处方审核及干预等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2017年6-8月系统预审核处方667 118张/次,系统预审有问题处方占11.03%,医生主动返回修改处方占比7.57%,药师审核处方占比3.46%,药师复审合格处方占比呈上升趋势,而药师审核处方、药师干预处方及干预后医生返回修改处方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门诊处方合格率均在97.58%以上。其中消化科门诊和肝脏外科门诊的处方合格率变化明显,分别提高了7.95%和9.96%,8月处方合格率均在95.65%以上。结论处方前置审核能有效规范医生的开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处方质量,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儿科处方中的用药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8~10月的15472张门诊儿科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5472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2张(1.11%),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药品适应症与诊断不符、无指征使用抗茵药物、用法用量不当、药理拮抗等方面。结论本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药师和医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药物信息和有关药品管理规定的沟通,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10年处方点评分析和整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丽霞 《中国药业》2011,20(21):60-61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质量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至10月门诊处方点评表。结果处方1月份合格率为92.21%,10月份合格率为99.79%。结论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处方质量提高。医师用药时强化合理用药概念,药师加强审核处方的能力,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事前实时干预不合理用药处方,确保安全用药。方法:由后台调配或前台核发药师结合信息系统审核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由专职质控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进行即时干预。结果:通过事前实时用药干预,避免和杜绝了用药错误,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结论:不合理用药处方实施事前实时干预能及时而有效地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