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64例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为孕早中期孕妇的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孕早期绒毛及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检查的4562例标本中的26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4例异常核型中252例来自孕中期羊水检查,12例来自孕早期绒毛检查。异常核型的分布主要为Down′s综合征(21三体)161例,18三体34例,13三体9例,Turner综合征(45,X)31例,结构异常25例,其它4例。异常核型的产前指征分布主要为唐氏筛查高风险127例,高龄妊娠79例,超声软指标23例,不良孕产史12例,易位携带者12例,NT增厚4例,无创产前筛查高风险4例,其它3例。结论胎儿异常核型主要来自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等高危孕妇,最为常见的异常核型为Down′s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等非整倍体异常。羊水穿刺及绒毛取样能准确有效的检出胎儿染色体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 β-HCG的浓度 ,筛查出Down′s综合征高危孕妇 ,并进一步对其诊断以预防Down′s综合征患儿的出生。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出血清AFP和 β -HCG的浓度 ,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果。结果 在筛查的 12 79名孕妇中 ,筛查出 88例Down′s综合征高危孕妇 ,确诊 1例Down′s综合征胎儿 ,筛查假阳性率为 6 .8%。结论 对孕妇进行胎儿Down′s综合征筛查是可行的 ,但筛查假阳性率较高 ,筛查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血清学与超声学联合应用于Down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可行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妊娠8~14w 1128例妇女血清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游离β-hCG(f-β-hCG)水平;超声测量妊娠10~14w胎儿颈项透明厚度(NT);结合孕妇年龄、体重,预测Down综合征疾病的风险,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在筛查的1128例早孕妇女中,84例为Down综合征高风险,染色体核型确诊1例Down综合征。随访1025例,22例为异常妊娠结局,19例稽留流产,2例胎死宫内,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检测孕妇血清中PAPP-A、f-β-hCG含量和超声测量NT应用于筛查Down综合征,可以降低缺陷儿的出生,适合大范围的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4.
Down综合征(Down syndrome)又称先天愚型,是造成新生儿智力障碍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世界各国为了减少它对人类的威胁,产前筛查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最引入注目的标志之一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大量报道认为它可作为Down综合征胎儿产前筛查的1个独立的标志物[1].我院对孕8~14w的1213例孕妇进行单项PAPP-A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1200例羊水细胞核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分析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 ,探讨羊膜腔穿刺的指征对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意义。方法 对 12 2 1例高龄、Down综合征母血清筛查高风险和有其他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接受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将开展血清筛查前后Down’s征胎儿的产前检出率用卡方检验 ,作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 42例 (3 4% )。其中三体综合征 15例 (35 7% ) ,平衡易位 18例 (4 2 8% ) ,倒位 5例 (11 9% ) ,性染色体异常 2例 (4 8% ) ,缺失 2例 (4 8% )。母血清筛查高风险作为指征 ,可使Down综合征 (DS)胎儿产前检出率提高五倍。结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可靠、安全、经济的染色体病诊断方法 ,应大力推广应用。以母血清筛查高风险作为羊膜腔穿刺的指征是具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应用于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892例于本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统一采集母体外周血应用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NIPS)进行无创产前筛查,评估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风险。对筛查结果显示高风险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测892份外周血标本,检测结果显示高风险10例,阳性检出率1.12%。染色体核型分析:5例21-三体综合征、4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5例21-三体高风险、4例18-三体高风险、1例13-三体高风险。无创产前筛查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符合。低风险孕妇随访:新生儿均未出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现象,预后良好。结论将无创产前DNA检测应用于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该检测技术具有无创优势,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对减少胎儿出生缺陷、提高整体生育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及诊断在双胎妊娠非整倍体异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月到科室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428名(均为双胎),对孕妇进行常规孕检,采集母体外周血,利用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对双胎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进行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对于中、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测,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将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结果与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前筛查及诊断在双胎妊娠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结果428名孕妇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筛查血液标本共有8例中高风险,阳性检出率为1.87%;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在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及X单体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与染色体核型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双胎妊娠非整倍体异常中高危标本均行羊水或脐血穿刺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最终确认胎儿一7例为46,XN,1例为45,XN,der(13;21)(q10;q10);胎儿均表现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及X单体相应核型。通过对孕妇进行随访,8例孕妇中7例选择减胎处理,1例坚持自然分娩。结论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与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用于双胎妊娠非整倍体异常患者中均能帮助胎儿早期确诊,但是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技术诊断创伤性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预防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病及先天缺陷的出生探讨产前筛查及诊断方法.方法遗传咨询、产前血清学结合超声筛查、绒毛、羊水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诊断.结果总检出率7.84%.血清学筛出高风险孕妇34例,检出率为6.51%;超声筛查诊断,发现胎儿异常19例,检出率为16.81%;绒毛发现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为6.67%;羊水检出异常核型4例,检查率为4.71%.结论本研究证实产前筛查、诊断是预防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查结合B超在胎儿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检查的3248位孕妇使用孕中期血清学三联(AFP、Freeβ-HCG、uE_3)检测联合B超检查进行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产前筛查,然后对筛查高风险孕妇进一步分析其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共筛查出高危孕妇192例,其中血清学筛查高危孕妇183例,而超声检查胎儿异常9例,后进行羊水穿刺确诊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综合征2例。结论联合使用血清学检测和超声检查的产前筛查方案,有利于提高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相对简单有效而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Down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先天性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1/750.Down氏综合征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采用产前筛查诊断,并及时终止妊娠来减少Down氏儿的出生.产前诊断Down氏综合征的金标准是羊水穿刺,取胎儿细胞做染色体检查,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羊水穿刺有1%的流产率,而且做染色体鉴定技术要求高,时间长,不易普及,因此孕期的筛查工作对减轻病人负担,增大受检面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中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进行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诊断预防这些异常儿出生。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孕15-18w孕妇外周血AFP、HCG和uE3三联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用TCSoft孕期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软件计算出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各自MOM值和合并风险率。结果该唐氏综合征筛查软件风险率切割值为1/380,假阳性率在5%时,检出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廊坊地区孕妇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明确孕中期筛查在诊断21-三体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进行产前筛查46 689例孕妇,孕周15~20+6周,预产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6.87岁。其中预产年龄>35岁4 432例。抽取孕妇的空腹静脉血3 m L,行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 E3)三联检测,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等情况,经Lifecycle软件评估胎儿罹患3种缺陷的风险率。高风险者进一步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有创产前诊断及系统超声筛查。结果有2 171例高风险,高风险率为4.65%。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 957例,高风险率4.1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65例,高风险率0.14%;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49例,高风险率0.32%。2 171例筛查高风险孕妇有1 451例选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无创率66.84%;结果有35例提示三体综合征,无创基因检测阳性率2.41%。经产前诊断及系统超声检测,确诊异常胎儿54例。结论产前筛查与诊断对减少染色体疾病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对孕15w~20+6w的36294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对筛查高风险孕妇做进一步介入性胎儿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6 29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孕妇中,筛查高风险孕妇为2167例,筛查阳性率为5.97%;2167例高风险孕妇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为821例,产前诊断率为37.89%;经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17例(2.07%),其中唐氏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2例、其它染色体异常8例;染色体多态17例(2.07%),其中9号染色体倒位有13例。结论孕中期母血清三联产前筛查是检测胎儿异常的有效途径,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善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胎儿Down综合征的方法,增加检出率,有效减少假阴性及假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16636名孕中期(14-20w)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及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浓度;应用专用软件综合评价妊娠Down综合征胎儿的风险度。结果孕14-20w孕妇血清AFP浓度随孕周的增加而迅速增加,β-hCG浓度随孕周的增加而迅速降低。1005例(6.0%)为Down's综合征高危妊娠,诊断妊娠染色体异常胎儿15例,漏检3例。妊娠染色体异常胎儿检出率83.3%。筛查假阳性率5.9%。结论孕中期应用ELISA法筛查Down综合征筛查效果满意。应注意孕周的核对以及筛查截断值的确定,制定良好的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26例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浓度,结合母龄、孕周和体重等因素,用筛查软件计算风险系数,对DS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管缺陷(NTD)高危孕妇行B超检查。结果:筛查的1026例孕妇中,DS高危孕妇64例,阳性率6.2%,NTD高危孕妇9例,阳性率0.88%。在高危孕妇中发现4例胎儿染色体异常,1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神经管畸形。两组异常胎儿染色体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5岁或35岁以上孕妇组胎儿异常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孕妇组(P〈0.01)。结论:利用DS筛查结合B超产前诊断,能够提高胎儿先天性缺陷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Down′s综合征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病 ,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 1/ 6 0 0 1/ 10 0 0 ,由于此病的危害极大 ,至今无确切治疗方法 ,只有通过产前诊断 ,确诊Down′s综合征胎儿引产 ,减少病残儿的出生。确诊Down′s综合征的方法 :妊娠早期取绒毛或中期羊水穿刺细胞学检查 ,均为有创检查。孕妇面广量大 ,而Down′s综合征发病率只有 1.4‰左右 ,对每个孕妇进行有创检查是不必要的。因此探寻取材简便 ,安全可靠的群体筛查方法 ,显得尤为必要。在妊娠中期多项母血清学联合筛查Down′s综合征的试验已建立起来 ,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 5 % ,统计结果显示 ,Dow…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和雌三醇(uE3)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21 568例孕中期(14~20+6周)妇女进行血清AFP、uE3和Free-βhCG的检测及分析,风险率≥1∶270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检查以确认。结果 21 568例筛查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1392例,检出6例21三体,18-三体3例,其他异常染色体36例。胎儿异常检出率为2.59%。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再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和雌三醇(uE3)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15241例孕中期(14~20+6周)妇女进行血清AFP、uE3和Free-βhCG的检测及分析,风险率≥1∶270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检查以确认。结果15241例筛查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876例,检出36例21三体,18-三体6例,其他异常染色体170例。NTD高风险的孕妇中,B超检查发现胎儿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死胎等异常共59例。胎儿异常检出率为30.9%。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再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建立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法的同时,采用快速,简便,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防止唐氏综合征(DS)患儿的出生,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妊娠14-20w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和体重,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每位孕妇所怀胎儿DS风险系数,对筛查出胎儿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再利用21号染色体上的6个多态性位点对其作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经产前筛查,在395例孕妇中发现10例胎儿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其中1例产前基因诊断为胎儿唐氏综合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结论 产前筛查结合基因多态性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产前筛查率、转诊率及降低假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自愿参加济宁市免费产前筛查的孕15-20w孕妇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甲胎蛋自(AFP)的含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的含量及游离雌三醇(u E3)含量,利用美国Lifecycle风险软件计算其中位数倍数(MOM),结合B超检查进行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筛查。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切割值分别为1/270和1/350,NTD切割值为AFP MOM2.5。筛查高危根据孕妇条件选择无创基因检测或羊水穿刺术,无创基因检测高危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术。结果筛查率由2013年5月的0.4%上升到2014年6月的83.40%,筛查高危转诊率由44.4%升到90.86%;在筛查的51 936例孕妇中,因胎儿DS高风险,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34例,其中DS3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因Edward高风险,发现染色体异常7例,其中Edward 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因AFP MOM2.5值者94例,结合B超检查,确诊开放性脊柱裂1例,无脑儿2例,死胎1例,胎龄错误20例。结论应用B超结合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检测是筛查胎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的筛查率与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