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6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33只眼)和对照组28例(30只眼),两组均采用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应用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组术后同时口服理气活血类中药"眼科创伤方"20天,所有病例随访期限≥12个月,之后对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1眼(占93.93%),再次复发2眼(占7.07%);对照组治愈22眼(占73.33%),再次复发8眼(占26.67%)。结论:手术切除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能明显降低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翼状胬肉摘除联合球结膜瓣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翼状胬肉摘除联合球结膜瓣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35例(40眼)。结果:术后随访0.5~2年,仅2眼术后复发,复发率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摘除联合球结膜瓣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减少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本手术取材容易,简单易行,安全,是治疗翼状胬肉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58例66眼,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结膜辩转位移植术47例52眼,随诊3~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结果: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66眼,术后3个月复发者3眼,术后6个月复发者5眼,术后9个月复发者7眼,术后12个月复发者3眼,复发率27%;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结膜瓣转位移植术52眼中,术后3,6,9,12个月的复发者分别是1,3,3,3眼,复发率19%。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比较以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结膜瓣转位移植术较低,值得临床推广。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无论何种方式,均不能完全阻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原因,以指导围手术期处置。方法回顾我院68例(72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角巩膜缘有新生血管或翼状胬肉样组织长入视为复发。观察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指导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治疗。结果 68例(7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病例中,原发性翼状胬肉58例(61眼),假性胬肉4例(4眼),复发性胬肉6例(7眼);68例患者中有高原地区患者3例(4眼)。术后6个月内复发6例7眼(9.8%),其中1个月内复发1眼,1~3个月2眼,3~6个月4眼。复发病例中假性胬肉者复发1眼,高原患者1眼,睑板腺功能障碍1眼,干眼2眼,缝线刺激因素1眼,复发性胬肉者术后再次复发1眼。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与胬肉性质、环境因素、眼部环境及缝线刺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莉  刘华 《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51-15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4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并与同期行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的36例(42眼)作对照,通过1~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年发现,治疗组38眼治愈,治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52.4%,对照组20眼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7.6%,两组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恢复时间为4~8天,平均5.2天,对照组愈合恢复时间为6~13天,平均8.7天,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操作简便,对眼部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135眼)翼状胬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无一眼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前及手术后早期泪膜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2008年3月之间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治疗38例(42眼),其中男17例(19眼),女21例(23眼);年龄37~72岁,平均42.1岁;均无全身免疫性疾病。观察术前与术后半月SchirmerⅠ试验、BUT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术前BUT、Schirmer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分别是(7.40±6.58)s,(13.21±9.68)㎜,0.46±0.12,0.50±0.09;术后半月分别是(3.95±3.38)s,(15.34±9.54)㎜,1.15±0.98,1.08±1.02。术前术后BUT、SRI、S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后泪膜功能破坏,患者会出现眼部不适或干眼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防止术后胬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4 2例 5 6眼。结果 术后随访 3~ 15个月 ,有 1眼复发 ,复发率 2 %。结论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明显降低了胬肉术后复发率 ,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11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2004年2月—2006年3月,对50例(6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06年6月—2008年3月,对38例(5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有19只患眼复发(31.7%),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8d;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2只患眼复发(4.0%),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 d。平均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促进术区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6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眼)和对照组(30眼)。两组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在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治疗,治疗组在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及结膜充血、水肿等体征。中药组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较丝裂霉素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中药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可以常规.作为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5例63眼。结果:术后随访6一12个月,55例63眼翼状胬肉患者治愈53例61眼,复发2例2眼,治愈率为96.83%,复发率为3.1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5例(80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40只眼),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例(40只眼),先予胬肉体部注射平阳霉素,每周1次,共2次,再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余处理相同.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A组复发11只眼(31%),B组复发4只眼(11%).结论 胬肉切除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42例(42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球结膜下的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条带状球结膜转移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41例(41眼)治愈,仅1例(1眼)胬肉复发。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条带状自体球结膜转移手术损伤小,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眼表面的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低,不影响白内障、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14.
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5眼)翼状胬肉患者行单纯胬肉切除联合保存人羊膜移植。结果术后随访5~15个月,植片全部成活,随访期限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可较大限度地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12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60眼)。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治疗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翼状胬肉。分别于术后3个月、9个月、18个月随访。结果:复发率:对照组8.33%、治疗组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翼状胬肉,既能降低术后胬肉复发率,又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显著缩短术后的恢复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联合口服中药蝉花散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82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42只眼)和对照组36例(40只眼),2组均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联合丝裂霉素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施行手术的基础上于术前1周至术后2周口服中药蝉花散。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9只眼,再次复发3只眼;对照组治愈31只眼,再次复发9只眼,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c2=3.868,P=0.049)。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口服蝉花散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再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约20%~50%。我科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月于胬肉切除术中辅助应用丝裂霉素C(MMC),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翼状胬肉患者共54例60只眼,其中男30例,女24例。双眼患病者3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5年。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2mm者38只眼,>2mm者22只眼,有8只眼胬肉遮盖了大部分瞳孔区。胬肉均位于鼻侧。其中静止期32只眼,活动期28只眼,有4只眼为复发者。手术方法为常规胬肉切除术。角膜、巩膜表面组织切除干净,结膜下残留组织一并切除,勿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从翼状胬肉颈部开始分离球结膜和胬肉组织并逆向撕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该手术患者72例(72眼),随访12~24个月;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结果随访期间患者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术后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78%。结论采用显微镜下从翼状胬肉颈部开始分离球结膜和胬肉组织并逆向撕除翼状胬肉的切除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 2 0 %~30 % 〔1〕。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手术后复发率更高。多次复发易伴睑球粘连 ,再手术时容易发生角膜或巩膜穿孔、内直肌损伤。如何防止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再复发是眼科难题之一。我院眼科运用中药加味导赤散联合球结膜转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36例 38只眼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为 1 996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本院眼科门诊患者 36例 38只眼 ,男 2 1例 2 2只眼 ,女 1 5例 1 6只眼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7岁 ;首次术后复发者 32例 34只眼 ,二次术后复发者 4例 4只眼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半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术前视力情况相比,术后7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和后期恢复用时短,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安全,手术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